2024年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年会(American Society of ClinicalOncology,ASCO)于5月31日至6月4日在芝加哥举行。作为全球规模最大、学术水平最高、最具权威性的临床肿瘤学会议之一,ASCO年会是外界了解肿瘤领域最新诊疗技术的重要窗口。
今年ASCO年会的主题是“The Artand Science of Cancer Care: From Comfort to Cure”,强调科学与人文在癌症照护中同样重要,也提到了“走向治愈”的概念。
根据ASCO年会官网,今年有5000+摘要入选,其中有81项研究入选本次会议重磅突破摘要(LateBreaking Abstract,LBA)。在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领域,辉瑞研发的第三代ALK抑制剂洛拉替尼III期CROWN研究的长期随访结果非常亮眼。
这项研究旨在评估博瑞纳(洛拉替尼,第三代ALK抑制剂)对比第一代ALK抑制剂在既往未经治疗的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中的疗效。经过五年的中位随访,根据研究者的评估,博瑞纳治疗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仍未达到。其观察到的风险比(HR)为0.19(95%置信区间[CI], 0.13-0.27),即与第一代ALK抑制剂相比,博瑞纳将患者的疾病进展或死亡风险降低了81%。此外,博瑞纳治疗组中有60%的患者五年后仍未见疾病进展或死亡(95% CI,51-68),而对照组仅有8%(3-14)。这些数据已同步发布在《临床肿瘤学杂志》上。
“CROWN研究的最新数据显示,洛拉替尼组的60%晚期肺癌患者在五年后病情仍未见进展。这一结果非常振奋人心,也让更多肿瘤患者看到了高质量长生存的可能与希望,”辉瑞中国区总裁、RDPAC执行委员会主席、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副会长Jean-Christophe Pointeau说道。
据了解,肺癌是全球死亡率最高的恶性肿瘤,也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高居首位的恶性肿瘤。最新发布的《2022年中国恶性肿瘤疾病负担情况》预估,2022年我国新发肺癌病例数约106万,而因肺癌死亡的人数高达74万。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80-85%。由于患者基数庞大,ALK阳性非小细胞(NSCLC)肺癌虽然占比不高,但每年新发病例数仍不容忽视,且有约25-40%的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在初诊时已发生脑转移,面临生存期与生存质量的双重挑战。
然而,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对于靶向治疗有较好的应答,第一代ALK抑制剂克唑替尼的出现,显著延长了这一“钻石靶点”患者的生存时间。在随后的10年间,ALK抑制剂持续迭代,让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临床结局得以持续改善。辉瑞研发的全球首款第三ALK抑制剂洛拉替尼具有独特的环状结构,更容易穿透血脑屏障,并且可以抑制 ALK靶点的耐药突变。ALK阳性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临床获益的提高,是肺癌防治领域的一大进步,也为更多肿瘤患者带去“活得更长,活得更好”的希望。
中国是CROWN研究的中心之一。广东省人民医院首席专家、广东省肺癌研究所名誉所长吴一龙教授表示:“数据显示,洛拉替尼对中国患者的疗效均与此前全球性研究中的表现相当甚至更优,为其成为ALK阳性晚期NSCLC一线治疗的标准疗法提供了进一步支持。ALK阳性NSCLC患者中,有半数确诊时还不到50岁。他们的诉求不仅包括‘活得更长’,更包括了‘活得更好’。我们也希望能够进一步积累洛拉替尼在真实世界中的应用数据,为更多ALK阳性晚期NSCLC患者走向‘临床治愈’提供证据与经验。”
2024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指南大会公布的《2024 CSCO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进一步明确了洛拉替尼在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一线治疗中的“I级优先推荐”地位;包括美国国家癌症网络(NCCN)指南在内的国内外各大权威指南也将其视为ALK阳性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一线治疗优选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