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2023年堪称“中国创新药出海突破的元年”,今年以来,出海的火热势头仍在延续,本土药企纷纷加快“借船出海”(Lisence-out,对外授权)的步伐,不断拓宽海外市场。值得关注的是,复宏汉霖的创新药出海取得里程碑式进展,并率先步入“收获期”,首次实现年度盈利。

乳腺癌是全球第二高发恶性肿瘤。据美国癌症协会数据显示,2024年美国乳腺癌新发病例预计将超过37万例,位居该国癌症发病率第一,并呈现逐年增长的态势。其中,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约占乳腺癌总数的15%-20%。另一方面,胃癌患者的HER2过表达比率约为12%-23%。曲妥珠单抗是治疗HER2阳性乳腺癌和胃癌的基石类药物。
近期,复宏汉霖的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中国商品名:汉曲优)在美国获批用于辅助治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过表达的乳腺癌、HER2过表达的转移性乳腺癌,以及HER2过表达的转移性胃腺癌或胃食管交界腺癌。自此,汉曲优成为在中国、欧盟、美国三地获批的“中国籍”单抗生物类似药。
在此之前,它另一款出海产品抗PD-1单抗H药斯鲁利单抗注射液(商品名:汉斯状),已在去年12月于印度尼西亚获批上市,用于治疗广泛期小细胞肺癌,这也是国产抗PD-1单抗药首次进入东南亚市场。
据悉,这两款产品均在2023年创下超10亿元规模的收入,在2024年一季度持续强劲增长。
01、“中国籍”生物类似药过关斩将,敲开美国FDA大门
据复宏汉霖披露,作为国产生物药“出海”代表,汉曲优自2020年7月及8月先后于欧盟和中国获批上市以来,目前已成功于英国、法国、德国、瑞士、澳大利亚、芬兰、西班牙、阿根廷、沙特阿拉伯、泰国等超过40个国家和地区获批上市,覆盖亚洲、欧洲、拉丁美洲、北美洲和大洋洲,并进入中国、英国、法国和德国等多个国家的医保目录。
如今,汉曲优出海再次取得突破性进展,4月26日获美国FDA批准上市,成为第6款进入美国市场的曲妥珠单抗生物类似药。
美国一直占据全球第一大市场,创新药经美国FDA批准后,就意味着打开了全球市场大门,实现创新药高投入、高回报的闭环。但是,国内药企闯关FDA之难,难于上青天,失利者比比皆是。
复宏汉霖总裁黄玮感慨:“好比迎战一场大型‘高考’。”新药在美国获批的过程,主要包括递交BLA、接受现场核查和获批三个阶段,汉曲优研发立项至今准备了将近10年,尤其在最后的冲刺阶段,迎接FDA现场核查的6个月内,复宏汉霖整个团队仅针对相关技术问题,准备了足足1637份PPT的专业英文术语材料,并一遍遍提前自我模拟练习,以应对检查员现场随时提问。
“此次在美国获批,标志着复宏汉霖的生产质量、产品达到了一个更高的国际水准,同时对复宏汉霖整个品牌的提升,包括今后国际化、商业化的发展也奠定了一个非常好的基础。”黄玮表示,汉曲优能够得到中美欧三大监管机构的认可,再次印证了中国生物医药行业在全球市场的竞争力和创新实力。
本土药企能否出海成功?黄玮强调,产品质量是药企实现出海的“根本”,其次是海外市场拓展能力以及BD(商务拓展)合作能力,“当产品过批上市后,能够真正地实现它的商业化价值,更重要是如何尽可能惠及当地病人,这两点非常关键。”
02、首次实现年度盈利,汉曲优贡献比超50%
生物类似药是指在质量、安全性和有效性方面与已获准注册的参照药(通常指原研药)具有相似性的治疗用生物制品。在做到与原研生物药一样安全、有效的情况下,生物类似药的一大优势是价格。
随着越来越多的原研生物药到达专利悬崖,在临床需求、医保控费需求、商业效益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全球生物类似药的研发如火如荼,研发主要集中在肿瘤、免疫及血液系统疾病领域。
中国生物类似药虽然起步较晚,但是近年来发展非常快。目前国内获批的生物类似药集中在阿达木单抗、利妥昔单抗、贝伐珠单抗和曲妥珠单抗等“知名大品种”上,主要用于肿瘤及自身免疫性疾病的治疗。除了已获批上市的,国内在研生物类似药超过100个。
作为国内首款重磅生物类似药利妥昔单抗注射液(汉利康)的研发者,复宏汉霖去年首次实现年度盈利,营收突破53.9亿元,净利润5.46亿元,这主要由于核心产品陆续实现商业化销售后持续销量扩大所致。
数据显示,在过去一年,复宏汉霖5款产品销售收入合计约45.535亿元,自营产品汉曲优(曲妥珠单抗)、汉贝泰(贝伐珠单抗)分别达成全年销售收入27.370亿元、1.194亿元。另外,基于与合作伙伴的约定,复宏汉霖就汉利康(利妥昔单抗)、汉达远(阿达木单抗)分别获得销售收入约5.405亿元和0.586亿元。
其中,汉曲优成为复宏汉霖营收的绝对的主力军,贡献比例高达50.7%,并且去年四季度市场份额超过了原研药。这一款生物类似药仍保持强劲增长的势头,今年一季度国内销售收入约6.71亿元,同比增长24.6%。
“这主要得益于公司高效的商业化专队管理与战略布局的精准实施。”复宏汉霖董事会秘书、公众传播副总经理王燕表示。
03、“卷王”PD-1赛道,单抗H药成为“后起之秀”
复宏汉霖也不止有生物类似药,其自主研发创新型单抗H药斯鲁利单抗注射液( 汉斯状)是全球首个一线治疗小细胞肺癌的抗PD-1单抗。
PD-1因其广谱的机制被视为“万能抗癌药”,自2018年首个国产PD-1单抗上市以来,吸引了大批头部药企入局研发。在“内卷之王”PD-1赛道,国内最早获批的公司分别为君实生物、信达生物、百济神州以及江苏恒瑞,被称为国产“PD-1四小龙”。
但如今的PD-1竞争,已远远不是考验药企的研发能力,更是考验药企对行业趋势的研判,以及对自身发展的定位,能否做出具有差异化优势的产品管线。
小细胞肺癌恶性程度最高,病情恶化快,预后不良。2020年全球癌症统计报告显示,中国约有超过81万新发肺癌病例,其中约12万是小细胞肺癌。在此之前,小细胞肺癌一直是PD-1没能突破的适应症,2020年12月、2021年3月,因为临床试验失利,O药、K药先后主动撤回了小细胞肺癌适应症的申请。在阿斯利康和罗氏的PD-L1药物上市之前,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标准一线治疗只有化疗,大多数患者会在化疗后一年内复发。
直到2022年3月,复宏汉霖PD-1单抗H药(汉斯状)首个适应症获批,是第十三个在国内上市的PD-1/PD-L1。它入局虽晚,但有足够的优势,临床数据表现亮眼,以15.8个月的中位OS(总生存期)刷新了全球SCLC免疫治疗记录。
“产品上市的顺位确实很重要,除此之外还要考虑它的适应症,像我国的肺癌领域,小细胞肺癌是绝大多数PD-1产品尚未涉及的,所以差异化的发展让我们在市场得到了很好的机会。” 王燕说到。
据复宏汉霖的财报,这款H药在2023年全年收入已达11.2亿元,进入国内PD-(L)1头部阵营,而今年一季度国内销售收入达到3.34亿元。截至2023年年底,国内共有16款PD-(L)1产品获批上市,面对多款同类产品已经进入了国家医保目录,复宏汉霖的PD-1单抗H药仍是销售成绩最好的自费产品。
这款单抗H药,目前已获批微卫星高度不稳定(MSI-H)实体瘤、鳞状非小细胞肺癌(sqNSCLC)、广泛期小细胞肺癌(ES-SCLC)及食管鳞状细胞癌(ESCC)4项适应症,惠及6万余名中国患者,该产品第5项适应症一线治疗非鳞状非小细胞肺癌(nsNSCLC)的上市注册申请也已获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NMPA)受理。同时,全球化步伐也在不断加速,截至目前,H药对外授权已覆盖美国、欧洲、东南亚、中东和北非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2023年12月,H药于印度尼西亚获批上市,成为首个在东南亚国家成功获批上市的国产抗PD-1单抗。除印尼外,复宏汉霖亦于泰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等国家递交了H药上市许可申请,进一步推动H药在东南亚地区的上市进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