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炎炎夏日,晚上约三五好友,来一盆鲜香麻辣的小龙虾,喝点清凉爽口扎啤,结果,别人啥事没有,但有人就拉肚子了;和朋友跑完步一身热汗,打开冰箱吃个凉凉甜甜的冰淇淋,有的人吃了直呼舒服,而有的人,却躲在厕所里“飞流直下”。
这就是消化科大夫熟悉的肠易激综合征(IBS)在作怪。
什么是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征 (IBS) 是一种常见的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等症状,但病理上缺乏可以解释的器质和和结构改变。
根据罗马Ⅳ标准,IBS可分为腹泻型、便秘型、腹泻便秘混合型和未定型,临床上属腹泻型最为常见。
和其他功能性疾病一样,IBS病理生理机制尚未完全阐明,主要涉及胃肠动力异常、内脏感觉过度敏感、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高敏感、肠道炎症与免疫功能改变、社会心理因素等。
目前治疗手段
说到肠易激综合征的治疗,目前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包括改善胃肠动力、解除肠道痉挛以及减少肠内产气等,临床上多用止泻剂、解痉剂、肠道益生菌等。
15%一20%患者经常规治疗无效或效果欠佳,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患者频繁就诊,严重影响工作,生活质量显着下降,同时也耗费了大量的医疗资源。
但是,部分患者(特别是老年人)也会发现,有时医生也会给他开一种抗抑郁药。这时患者就纳闷了,我肠道有问题,怎么给我开抗抑郁药?
肠易激综合征与抗抑郁药
其实,许多IBS患者同时伴有焦虑抑郁症状,我国的一项大型流行病学调查表明,IBS人群抑郁、焦虑症状患病率为24.8%,其中69.6%的患者症状较重,达到了抑郁和 (或) 焦虑障碍的诊断标准。
精神心理因素通过多种机制参与IBS的发病,适用于理解IBS病理生理学的生物心理模型假设如下:精神心理因素与周围/中央神经内分泌和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可能导致IBS症状,调节症状的严重程度,影响疾病的发展和生命质量。
精神因素与消化道生理功能之间通过脑—肠轴相互影响,可以改变肠道运动,提高内脏的敏感性,调节肠道菌群,激活肠道黏膜炎性反应,诱导免疫激活并且影响肠上皮功能等,在IBS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
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在改善IBS患者情绪的同时,能有效缓解肠道症状。抗抑郁焦虑治疗IBS,特别是对合并精神心理障碍、顽固性IBS患者,显得十分重要。
抗抑郁剂治疗IBS的可能疗效机制主要基于:
(1)通过脑—肠轴作用于内脏功能神经,调节肠道蠕动及降低内脏敏感性;
(2)5-羟色胺(5-HT)为一类能促进肠道蠕动的神经递质,通过作用于5-HT递质系统抑制5-HT再摄取,进而提高中枢神经系统5-HT、去甲肾上腺素(NA)及多巴胺水平,调节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甲状腺轴,改善焦虑抑郁症状,提高焦虑抑郁患者的认知功能,提高痛阈、缓解疼痛。
《实用内科学》中提到,对腹痛症状重而传统治疗无效,特别是伴有较明显精神症状者可以试用抗抑郁药物。
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2015年) 亦提及抗抑郁药物治疗的适应证:
①合并明显精神心理障碍。针对这部分患者,抗抑郁药物治疗比单纯针对IBS症状治疗更有效,对改善患者生命质量的效果明显优于常规药物。
②常规药物治疗效果不好。对于没有精神心理障碍的患者,如果常规药物治疗4-8周不理想时推荐采用抗抑郁药物治疗。
小剂量三环类抗抑郁药物(TCAs)和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可以缓解IBS总体症状和腹痛症状,即使对于没有明显伴随精神和心理障碍表现的患者也有效。
抗抑郁药物如何选用?
依据现在最新的罗马IV标准,根据Bristol大便形状分型(BSFS)作为IBS亚型的分型标准(基于患者14天的日记)。
(1)IBS便秘型(IBS-C):块状/硬便(BSFS:1-2型)>25%,且稀/水样便(BSFS:6-7型)<25%。
(2)IBS腹泻型(IBS-D):稀/水样便>25%,且块状/硬便<25%。
(3)IBS混合型(IBS-M):稀便和硬便均>25%。
(4)IBS未定型(IBS-U):排便形状改变未达到上述三型要求。根据症状分为IBS伴腹泻和IBS伴便秘。
腹泻型患者可以选用TCAs,如阿米替林(10-50mg,2-4次/日)。
TCAs是临床上治疗抑郁症最常用的药物之一,其核心结构是中间一个七元杂环,两边连接一个苯环构成。
TCAs阻断了NA能和5-HT能神经末梢对NA和5-HT的再摄取,增加了突触间隙单胺类递质的浓度,临床上表现为抑郁症状的改善。
其代表药物丙咪嗪能够抑制小鼠胃肠道起搏细胞-Cajal间质细胞ATP敏感的k+通道,进而抑制胃肠道运动,降低其敏感性。
因其具有抗胆碱能作用和抗组织胺作用,可减少患者胃肠运动,所以常见药物不良反应是引起便秘,适用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
那么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该选用何种药物?
可选用SSRI,如帕罗西汀或西酞普兰,这类药物选择性抑制突触前膜对5-HT的回收,对NA影响很小,几乎不影响多巴胺的回收。可诱发胃肠道消化间期Ⅱ期运动,缩短便秘患者的全胃肠道通过时间,并避免TCAs最常见的副作用——便秘。
SSRI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可能机制为:降低内脏敏感性、加速肠道传递、有镇痛作用,显著改善难治性IBS 患者生活质量和临床症状,而且不良反应较TCAs少,服用方便(1 片/ d),所以临床应用有增多趋势。
但该药起效慢(2 周),疗程长(3~4 月),其治疗IBS 的有效性和机制也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使用剂量
临床上对IBS患者使用抗抑郁药物的剂量远比治疗抑郁症要小,初始剂量为治疗精神疾病推荐剂量1/3-1/2,通常为7 天后加量。
大剂量抗抑郁治疗不仅不能提高临床疗效,反而会增加药物的不良反应,这提示抗抑郁治疗IBS的目标在于调节脑—肠轴,而非治疗相伴随的抑郁。
IBS患者合并精神心理障碍有其特殊性,抗抑郁药对合并精神心理障碍的IBS患者疗效肯定,对部分难治性IBS有效。
但临床上患者常常反感医生对其使用抗抑郁药,认为自己没有精神疾病,导致依从性减低,因此,应用抗抑郁药的关键在于用药前对患者进行处分解释,使患者理解用药意图并愿意使用。
参考资料:
[1].第15版《实用内科学》
[2].中国肠易激综合征专家共识意见(2015年,上海)
[3].王西艳.小剂量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疗效及安全性的荟萃分析[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1,19(33):3458-3463.
[4].向虹,琚坚.抗抑郁药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J].胃肠病学,2011,16(11):696-698.
副主任医师
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药剂科[新院区]
宝鸡市第二人民医院 药剂科
主任药师
北京协和医院 药剂科
主管技师
信阳市中心医院 药剂科
主任药师
南京鼓楼医院 药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