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常识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药品常识

左氧+头孢抗感染?绝大多数都是滥用!

举报/反馈
2019-05-29 00:00:03医学界

  上呼吸道感染,一般都是病毒,大多数不需要使用抗生素!就算是有些情况下是细菌感染需要抗生素,你这个三种抗生素联用是什么鬼?

  中国的抗生素滥用在全世界都是很夸张的。我国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抗生素(红霉素阿奇霉素等)的耐药率已经超过了90%。而在绝大多数欧美国家,耐药率普遍低于40%;与我们一样穷的印度,耐药率才不到18%。

  

  还记得李冰冰在澳大利亚生病的事情吗?反复高热半月,澳大利亚的医生考虑病毒引起的感染性发热,坚持不用抗生素。后来冰冰差点烧成了“炎焱”,赶紧回国。

  协和医院一看,化脓性扁桃体炎,抗生素一用,很快康复。虽然澳大利亚的医生查体不仔细,或者读死书,但是,同时说明一个很重要的现象:国外不允许乱用抗生素。

  1 试问有谁没有左氧+头孢抗感染过?

  仔细想想,其实很多时候,我们并不能确切地知道:为什么要联用?左氧可杀哪些细菌?不太清楚?头孢能杀哪些细菌?不太了解?

  前列腺同学发言:

  用了头孢不好,可能是支原体感染,阿奇霉素耐药率高,加左氧氟沙星对付支原体。

  那么请问:

  为什么不停掉头孢,直接单用左氧氟沙星呢?左氧氟沙星就不能治疗肺炎链球菌、肺炎克雷伯菌、葡萄球菌、卡他莫拉菌、大肠杆菌、流感嗜血杆菌?

  左氧+头孢,这可能是全世界最多的抗生素联用!为什么?因为中国普遍使用,我看文献的时候,那些国内一流期刊的病例报道,经常使用这对组合抗感染。欧美国家抗生素管理严格,中国人多,又经常联用抗生素,所以左氧+头孢,世界冠军。

  2 左氧和头孢的抗菌谱

  参照世界著名的抗生素书籍:《热病. 桑福德抗微生物治疗指南》!

  首先,来说说,左氧氟沙星和头孢,都能杀哪些细菌?注意:每种头孢的抗菌谱有差异,这里的头孢,指大多数的头孢!

  在药物敏感的前提下,左氧和大多数的头孢,都能杀死以下细菌:

  链球菌A、B、C、G组,肺炎球菌,草绿色链球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脑膜炎球菌;

  大肠杆菌、卡他莫拉菌、流感嗜血杆菌、克雷伯菌、肠杆菌、沙雷菌、沙门菌、志贺菌、柠檬酸杆菌(三四代头孢)、变形杆菌、普罗非登斯菌、摩根菌、气单胞菌(二~四代头孢)、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部分三四代头孢)、多杀巴斯德菌(部分头孢);

  厌氧菌中的消化链球菌、非艰难梭菌、产黑素普雷澳菌(部分头孢)。

  那么,问题来了!

  哪些细菌是只有左氧或者头孢

  才可以弄死的呢?

  很明显,除了很少见的杜克嗜血菌,左氧氟沙星的抗菌谱比头孢广泛的多!在抗菌谱方面,头孢完败!以抗菌谱来看,联用左氧+头孢治疗肺部感染,大多数情况下,并无足够的科学依据!

  那么,只能从药物敏感性方面,来论证这对组合存在的价值了!

  ■ 葡萄球菌

  甲氧西林敏感的金葡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8.5%,苯唑西林耐药率0%。两个效果都还不错。

  ■ 粪肠球菌

  左氧氟沙星耐药率25.8%,氨苄西林耐药率6.6%。氨苄西林胜出。但除了头孢洛林外,其余头孢对粪肠球菌无效,左氧氟沙星胜出,不过肠球菌首选万古霉素,一般不用左氧。

  为什么不提屎肠球菌?因为头孢无效,左氧耐药率超高:86.9%。

  ■ 链球菌属

  链球菌属A,左氧耐药率0.4%,头孢曲松(Ceftriaxone)耐药率0.1%。

  链球菌属B,左氧耐药率54.4%,头孢曲松耐药率1.7%,头孢完胜。

  链球菌属C,左氧耐药率10.5%,头孢曲松耐药率1.8%,头孢完胜。

  链球菌属G,左氧耐药率3.4%,头孢曲松耐药率8.3%。

  草绿色链球菌(S. viridans),左氧耐药率12.3%,头孢曲松耐药率16.3%。

  不过对人致病的大多属于A族,链球菌,头孢有优势。

  ■ 肠杆菌科细菌

  头孢哌酮舒巴坦对大肠杆菌、变形杆菌、摩根菌的耐药率,显著低于环丙沙星。

  环丙沙星对大肠杆菌的耐药率57.8%,变形杆菌37.3%。

  克雷伯菌、肠杆菌属、沙雷菌属、柠檬酸杆菌属,相对于环丙沙星,头孢哌酮舒巴坦略显优势,总体差不多!

  不发酵糖革兰阴性杆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27.9%,环丙沙星41.6%!各有优缺点。

  绿脓杆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16.5%,环丙沙星16.4%!

  不动杆菌属,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38.1%,环丙沙星64.5%!

  嗜麦芽窄食单胞菌,头孢哌酮舒巴坦耐药率:23.7%,左氧9.0%!

  伯克霍尔德菌属,头孢哌酮舒巴坦无可靠数据,左氧耐药率12.3%。

  对于肠杆科细菌,头孢耐药率相对低,但左氧、头孢,各有优势!一个抗菌谱广,一个耐药率低,是不是就需要联用?

  头孢耐药率低也只是相对的!很多时候,对于大多数细菌,头孢并没有压倒性优势!少数难治的细菌,才需要联合使用抗生素!很多时候,不需要左氧+头孢抗感染治疗!

  3 哪些细菌感染,需要联合使用抗生素呢?

  最常见的就是结核菌,这个细菌有点变态,欠揍,喜欢被围殴!

  那么,还有哪些细菌喜欢被围殴呢?

  ▎中国鲍曼不动杆菌感染诊治与防控专家共识

  常采用两药联合方案,甚至三药联合方案。两药联合用药方案有:

  以舒巴坦或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为基础的联合,联合以下一种:米诺环素(或多西环素)、多黏菌素E、氨基糖苷类抗生素、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等;

  以多黏菌素E为基础的联合,联合以下一种: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或舒巴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

  以替加环素为基础的联合,联合以下一种:含舒巴坦的复合制剂(或舒巴坦)、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多黏菌素E、喹诺酮类抗菌药物、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中国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诊治和防控专家共识

  联合治疗适用于严重脓毒症、中性粒细胞缺乏、混合感染患者,或无法应用或不能耐受磺胺的患者,亦可用于广泛耐药或全耐药嗜麦芽窄食单胞菌感染的治疗。

  ▎铜绿假单胞菌下呼吸道感染诊治专家共识

  选择有抗铜绿假单胞菌活性的抗生素,通常需要联合治疗。

  国内外指南(无论2007年IDSA还是2005年ATS指南)均推荐联合用药,包括: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氨基糖苷类;

  或抗假单胞菌β-内酰胺类+抗假单胞菌喹诺酮类;

  或抗假单胞菌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

  或者还有双β-内酰胺类治疗,如哌啦西林/他唑巴坦+氨曲南。

  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尤其是PDR-PA肺部感染,推荐上述联合的基础上再加多粘菌素的治疗。

  ▎2014 中国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应对策略专家共识

  对于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感染的高危患者,建议碳青霉烯类+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4 为什么中国的抗生素使用这样乱呢?

  ▎ 社会因素

  就拿冰冰事件来说,反复高热半月,在中国,患者家属早就催医生用抗生素了。医生害怕纠纷和医闹,绝大多数的医生为了安全起见,像这种情况,就算是没有扁桃体炎,早就用抗生素了。你要是不用抗生素,患者早就转院走人了,或者投诉你:屁大个发烧都治不好。

  我的很多亲戚朋友,一感冒就去输青霉素针水,他们还告诉我:大剂量青霉素效果才好!虽然我在省级医院,也无法拯救他们的认知水平!有时候我真想问他们:你是不是有梅毒啊,感冒都要输青霉素!

  身边的朋友,感冒经常去输液,一般都是“青霉素、头孢、克林霉素、阿奇霉素、甲硝唑、左氧氟沙星”,一般都是两种抗生素+一种中药。

  有时候看不下去告诉他们:感冒不用输液!他们立马惊诧:不输液好得很慢,熬不住!

  是呢!这样看来,他们的抵抗力比孕妇差远了:孕妇生病担心药物损伤胎儿,很多人感冒不输液都可以熬过来。

  至于管理不到位,制度的问题,不好说,略过!

  ▎ 医生的认识水平

  有一次,一个患者在基层医院用了头孢抗感染,体温下降至正常,但是肺部病灶没有吸收!主管医生问我怎么办?我说考虑肺炎延迟吸收,头孢疗程一够就停药,假如症状没有反复,一月后复查。后来他又“头孢+左氧氟沙星”抗感染。我问他想干嘛!他说“领导指示的!”

  一次,一个基层医院的医生给患者“美罗培南+克林霉素”抗感染!我向他请教这里面的高深用意,他说“请了专家会诊,加克林霉素抗厌氧菌!” What?美罗培南本身对厌氧菌就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加个“克林霉素”什么鬼?手枪+大炮?

  一次,一个基层医院的医生给患者“亚胺培南+甲硝唑”抗感染!我向他请教这里面的高深用意,是不是“一般细菌+阿米巴原虫或阴道毛滴虫”感染?他说“请了专家会诊,加甲硝唑抗厌氧菌!” What?亚胺培南本身对厌氧菌就具有强大的抗菌作用,加个“甲硝唑”什么鬼?

  一次,一个基层医院的医生给患者“左氧氟沙星+头孢哌酮”抗感染!我向他请教为什么这样连用抗生素?他说“患者不好,多一种抗生素嘛,安全点、放心点、抗菌谱广些!”

  我再问“为什么左氧+头孢抗菌谱就广些,这个抗菌谱具体增加了哪些细菌?用了左氧,再用头孢,你要对付哪些细菌?”他的回答是“具体嘛,不知道,反正2种抗生素抗菌谱肯定比一种广!”

  我竟无言以对!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