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覆盆子掺树莓,元胡用山药 假药成灾小心中招!

中药材价格直线飙升,引得不少商家瞄准这块“肥肉”。随即以次充好、以假乱真成为商家牟取“暴利”的方式,染色、人为增重、掺杂掺假成为商家赚快钱的手段,而真正的好药,有效果的药变得越来越少……

  正如5月10日,央视新闻《“药都”暗访:中药材掺杂次品、假货,大部分进入药厂》一文中所指,在目前国内最大的中药材集散中心——安徽亳州中药材市场,覆盆子价格从10块到200块一公斤相差近20倍,而要想降低成本,就是要往200多块钱的覆盆子里掺上四五十块钱甚至几块钱一公斤的次品和假货。

  据39医药君了解,覆盆子是一味常见中药,古方多用于益肾和止血。只有华东地区的掌叶覆盆子才具有法定药效,而央视记者在市场上见到的便宜货,经过辨认都是山莓和树莓,根本不是药材,不含药效。

  除了覆盆子,在《本草纲目》记载中,有活血、利气和止痛功效的元胡,在亳州市场上的一些药商手里根本就是加工过的假药。在亳州火车站后李村的一条小巷里,一户货商专门制作假冒的元胡,原料就是山药。

  假药猖獗,究竟谁之过?如何才能买到正规药?

  现象:安徽亳州成假药集聚地

  安徽亳州身陷售假丑闻已久。

  早在5年前,为了清查市场上的假药,国家食药监总局就对部分中药材专业市场进行明察暗访。当时,亳州的问题尤为严重,调查显示,药企购进中药材或炮制后产品的含量检测问题突出,染色、增重问题时有发生,批生产记录真实性存疑。中药的质量问题源自药材,而根据食药监总局的此前的相关飞检通报,中药材主要问题是性状、鉴别、含量测定、二氧化硫残留量不符合药典标准,同时存在染色、增重、掺假等问题。

  甚至有记者在亳州市场周边调查发现,非法加工生产、炮制药材饮片的情况比比皆是,而这些非法操作主要集中在十九里镇姜屯村和李楼村。“在进入李楼村,从小路右侧的田里可以看到有大量的药渣,村民们正在打包、装车。在姜屯村,可以发现一家有三位老人正用切片机切制药材;在村里的空地上有部分中药在晾晒。在十九里镇的道路两边,密布众多的药材交易商铺,一家紧挨一家,延绵两公里。”该记者描述道。

  为此,国家对亳州中药材的市场进行了无数次整治。然而,每一次整治后又会死灰复燃,未能遏制住这股售假风。

  就在近期,3月28日,安徽省药监局再次发布通告称,在飞行检查中发现,亳州市国一堂中药饮片有限公司涉嫌违法违规生产中药饮片,初步查明,该企业存在的严重缺陷主要包括:编造中药材产地和采收时间,将不同产地采收的中药材标为主产区采收;生产管理混乱,在不符合规定的场所生产或储存中药材;存在隐瞒使用杀虫剂熏蒸中药材的事实等。

  为何假药屡禁不止?为何亳州会成为假药聚集地?

  据39医药君了解,作为药材之都,安徽亳州土壤气候适宜、光热水气组合优越,生产的 中药材品质上乘。仅在中国《药典》上冠以“亳”字的药材就有亳芍、 亳菊、 亳花粉、 亳桑皮四种。

  与此同时,种植面积居全国之首。据相关数据显示,2016年,亳州市中药材种植面积112万亩,中药材种植与初加工、中药材交易、中药饮片加工生产产业规模均居全国前列。

  凭借得天独厚的区域优势,中药饮片企业在亳州扎堆而生,理所当然,亳州也成为了国内中药材交易市场,为亳州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截至2016年底,全市医药制造业实现产值200多亿元。

  “在这里销售的中草药价格适中,可以用较低的价格购买到上乘中草药,可以节约不少成本。不止我们会买,很多小医院、制药厂都会来亳州大批量进货。”某药商表示。

  背后:中药产业链漏洞百出

  中药交易市场的乱象也折射出我国中药产业链的漏洞。

  目前,我国中药材流通基本处于“小、散、差”的状态,远远落后于我国物流业发展的整体水平。此前,商务部市场秩序司原巡视员温再兴调研发现,长期以来,中药材种植以农户为主体,中药材流通以专业市场为主渠道,个体商户及中小企业是专业市场的经营主体。

  “中药材初加工与包装技术落后,不便储存与信息管理,物流标准体系不完善,行业管理不到位,流通效率低……种种原因都直接成为中药材制假售假、染色掺假甚至以假充真的原因。虽然近年来,国家相关部门不断采取措施严厉打击中药材制假售假行为,但收效甚微,根本的原因在于中药材传统落后的流通方式没有改变。”温再兴表示。

  此外,业内有观点认为,时下有些病看中医效果不明显,其中也有中药材质量不佳因素存在。作为中成药生产的上游,中药材的质量问题经常“牵连”到生产企业。曾经有中成药企业向39医药君吐槽:“管理药品质量,相关部门除了要抓生产过程,上游的原材料也要严抓,不然我们生产企业容易为他们的原料问题‘背黑锅’。”这位不愿具名的中药生产企业,道出了不少企业的心声。

  据悉,生产企业在购买原材料时,只要对方具有完善的证书,该购买流程便是合法合规的。企业在购进原材料时也会对原材料进行抽检,但抽检难免也有漏网之鱼,为此,相关部门若在对生产企业进行检查时,发现原材料有问题,也会对生产企业进行处罚。导致生产企业“有苦说不出”。

  全国人大代表、康恩贝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胡季强也曾表示,就中药产业整个产业链而言,目前从种植、加工到中药生产、中药提取物生产、中成药生产等环节,还存在秩序管理混乱的地方。没有好的药材,一定做不出好的中药饮品,也做不出好的中成药,没有好的中药,也就没有中医药的整个传承发展。国家有关部门牵头应对整个中药产业的全产业链加强管理,特别是上游部分,同时开展严厉的专项整治,促进产业健康发展。

  对中药企业来说,要将民族瑰宝真正做成好药,就不能偷工减料,把质量控制好,才能真正把好药做出来,让中药能够发挥效果。中华医药里面有很多值得开发的品种,将那些真正能够开发创新的药物开发出来,可以促进中药真正实现现代化,借助现代医学的评价标准,让中医药走向世界。

  应对:不被响亮名号所误导

  假药猖獗,流向市场除了贻误病情,严重危害生命安全。因此,学会识别假药才能避免上当受骗。在此,39医药君为大家整理了以下辨别方式,供大家参考。

  1.了解药品批准文号

  辨别“假药”的第1步是注意药品是否有“批准文号”,它就是药品的“身份证”。外包装上只有注明了“国药准字”的才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的药品。

  根据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2001年公布的《关于做好统一换发药品批准文号工作的通知》,我国的药品批准文号格式为:国药准字+H(或Z或S或J)+8位数字。

  2.注意药品外包装

  我国《药品说明书和标签管理规定》第4条第1款规定:“药品包装必须按照规定印有或者贴有标签,不得夹带其他任何介绍或者宣传产品、企业的文字、音像及其他资料。”

  所以,如果药品外包装一旦印有“国家级新药”、“中药保护品种”、“专利产品”、“中华秘方”、等类似语言,很有可能为假药。此外,根据规定,外包装上需要注明药品的“通用名”(含化学成分)而非“商品名”。比如“氨加黄敏胶囊”是药品通用名,而“速效伤风胶囊”则是商品名。

  3.查阅药品说明书

  “真药”的说明书里应有成分、性状、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贮藏等说明。且说明书用纸好,排版均匀,就是最小的字也很清晰,且内容准确。

  “假药”的说明书一般只讲疗效,甚至夸大疗效和适应范围。对于不良反应、禁忌等内容只字不提,甚至还会宣称无任何毒副作用。且纸张差、字迹模糊、内容也不全、排列有误。

  4.区分药品与保健品

  包装上有标明“国药准字”的药品才是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批准的,用于治疗疾病的正规药。如果标明的是“国食健字”则是保健品,而不是药品。

  药品会列明其中化学成分及有效成分的含量、适应症、用法用量、不良反应、禁忌等信息,而保健品一般没有注明上述内容。

  5.代购海外药皆为假药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品管理法》规定,药品进口,须经国务院药品监督管理部门组织审查,经审查确认符合质量标准、安全有效的,方可批准进口,并发给进口药品注册证书;未经批准进口的药品,或未经检验即销售的药品,按假药论处。

  我国对于网上售药的要求十分严格,除了要有工商营业执照外,还必须获得《互联网药品交易服务资格证书》,未经批准不得通过网络销售。

2018-05-11 18:42:02浏览11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