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该不该放化疗早知道 基因检测助推精准治疗时代来临

  众所周知,放化疗是目前治疗肿瘤的重要手段之一,但什么样的患者对放化疗敏感、有效,什么样的患者效果差呢?在以前,这个问题的答案只能在进行放化疗之后才能知道,给很多患者带来不必要的身心伤害,但最近国内开展的一项研究有望改变这一困惑。

  “此次启动的ctDNA检测评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敏感性的研究就是一种科学探索,把患者分类,把需要和不需要放化疗的分开,而且还要看看到底是什么起作用。”在会前的沟通中,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教授介绍。

  近年来,“精准医疗”成为覆盖全球的热门话题,二代测序、液态活检等新技术在精准医学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尤其在肿瘤治疗领域倍受瞩目。11月18日,在第十四届全国大肠癌学术会议期间,中国抗癌协会大肠癌专业委员会召开ctDNA检测评估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新辅助放化疗敏感性的研究启动会,这意味着,基因检测技术和临床实践融合紧密度越来越高,前者在促进精准治疗时代来临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启动会上,记者就当前大热的液体活检技术在肿瘤个体化精准治疗方面发挥的作用,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采访了相关专家。

  见微知著

  一滴血看肿瘤“三生三世”

  目前基因检测在医疗领域的应用主要有生殖健康、遗传病检测、新药研发、肿瘤诊断及治疗、心血管疾病以及医学基础研究,其中生殖健康领域的应用相对成熟,而肿瘤诊断及治疗被认为是最具潜力的应用领域。

  “从一滴血得知肿瘤是否发生、用药后的药物反应、耐药突变情况、手术效果、患者存活期等,一般人似乎难以想象,而随着液体活检技术日益精进,这些‘不可想象’正一步步变为现实。”臻和(北京)科技有限公司的创始人兼CEO杜波认为。该公司正是此次启动项目的参与者之一。

  据了解,肿瘤细胞的快速生长需要血液循环的营养输送,而肿瘤细胞坏死或者凋亡后,细胞中的DNA释放进入血液循环,游离在循环系统即 ctDNA。ctDNA来源于肿瘤细胞,肿瘤细胞某种基因突变突变也能在ctDNA中反映出来。通过检测ctDNA的基因突变,就可以揭示体内肿瘤组织的突变信息,从而为肿瘤的精准靶向治疗和药效检测提供依据。

  日趋成熟

  从试验室走近临床实践

  液体活检ctDNA技术是近年来基因检测领域进展较快的领域。通过微量的血液、分泌物、尿液,寻到肿瘤的蛛丝马迹,对临床诊断治疗起到指导作用。

  随着技术的成熟,液体活检ctDNA技术距离临床越来越近,它在肿瘤诊治方面的作用逐步认可,并走上了临床应用的大舞台。2014年9月,欧盟批准利用ctDNA检测EGFR突变用于易瑞沙的伴随诊断,标志着ctDNA正式临床应用于临床。2015年,《非小细胞肺癌血液EGFR基因突变检测中国专家共识》发表,补充了如果肿瘤标本不可评估EGFR基因状态,则可使用从血液标本中能够获得的ctDNA进行评估。去年6月,FDA批准罗氏的一种诊断试剂盒产品,用于血液ctDNA评估EGFR突变情况。去年,欧盟对肺癌检测也提出了一个推荐建议,把液体活检用于对EGFR-TKi敏感人群产生耐药突变的评估。

  杜波认为,液体活检在将来的临床工作中会越来越重要,敏感性、特异性随着技术的提高而不断提高,已经越来越接近临床实践水平,并且其临床应用广度也将会得到广泛验证。

  由加到减

  精准治疗让患者获益

  此次项目的负责人,北京大学首钢医院院长顾晋教授告诉39健康网编辑,目前在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患者新辅助放化疗的患者中,有些肿瘤退缩效果好,其预后也明显改善;而也有些患者肿瘤退缩效果不明显,则承受了不必要的放化疗不良反应和手术延迟。目前,尚未明确指标能预测放化疗敏感性。同时,放化疗后判断是否达到完全缓解也是一大难题,通过,影像学、肠镜、肿瘤标志物及体格检查等手段的判断存在较大误差。

  来自北京肿瘤医院的吉登波副教授详细解释了此次启动的研究目的:一是探讨通过ctDNA检测能否发现一些指标,在患者接受放化疗前预测其敏感性;这样就能筛选出敏感的患者接受放化疗,而让抵抗的患者直接手术治疗。二是能找到一些指标在放化疗后(术前)判断患者是否已经达到了完全缓解;这样可以筛选出已经达到完全缓解的患者进行“Wait and Watch”的治疗策略,而未完全缓解的患者进行手术切除治疗。

  “通过这样研究,我们希望能帮助临床医生和患者得到最精准的用药指导和个性化治疗方案,让患者的治疗从以往的做加法变为做减法。”杜波说。

  据了解,包括北大首钢医院、北大肿瘤医院在内的十余家知名医院参与了此项研究。

  乱花迷眼

  检测标准亟待规范

  肿瘤市场被认为是未来十年基因检测的主力市场,其增长极为迅速,呈现乱花迷人眼之势,与之形成对比的是,二代测序相关的检测标准相对滞后,亟待规范完善。

  杜波认为,二代测序的实验复杂、流程冗长,任何一个环节出问题都可能造成最终检测结果的错误,进而误导临床决策。因此,二代测序市场亟需规范和管理,检测标准的建立是当务之急。据了解,臻和在基因检测领域深耕三年,目前已建立ctDNA提取及定量检测技术平台,具备国内首创的基于ctDNA检测的多个实体肿瘤的伴随诊断、预后评估、用药指导的技术平台。截至目前,完成以肺、肠、肝、妇科肿瘤为主的5000例队列样本试验及分析,积累20000例临床样本。

  今年七月份,臻和科技研发用于两款新产品,均纳入了FDA、CFDA批准用于非小细胞肺癌及结直肠癌的靶向药物及其循证证据,还涵盖了经临床研究证实有效的靶向药物与证据。

  “我们一直致力推动基因检测行业的健康发展,今年参与了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相关产品标准品的前期验证和协作标定。”杜波介绍。

2017-11-24 12:46:02浏览4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医生挂号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