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减肥药物最新研究成果

  按世界卫生组织(WHO)的专家会议制订的国际标准:BMI 18.5~24.9为正常,25~29.9为超重,>30为肥胖。肥胖症引发许多健康问题,不仅会增加高血压、冠心病、Ⅱ型糖尿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还易引起呼吸系统并发症,骨关节炎以及精神方面的疾病。因此研究肥胖病因并使用安全有效的减肥药物,已成为世界关注的研究领域[1]。

  肥胖病因十分复杂,涉及到遗传、环境、心理、行为等多种因素的相互作用,肥胖症通常采用综合措施,包括饮食疗法、运动疗法、行为疗法、外科疗法和药物疗法。药物疗法是前几种疗法效果不佳或复发率高时的常用选择。减肥药的种类很多,多数还处于临床或临床前研究阶段,按作用机制可分为3类:①抑制食欲类药物,通常作用于中枢神经或外周神经,通过影响食欲来减少摄食量。②抑制肠道消化吸收药物,主要作用于胃肠道,减少能量吸收。③增加能量消耗药物,作用于代谢过程,加快能量的消耗。现分类介绍减肥药物的最新研究进展。

  1 抑制食欲药物

  1.1 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的药物。西布曲明(sibutramine)是一种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5-HT)重摄取抑制剂,1997年获美国FDA批准,主要通过产生饱胀感和生热作用治疗肥胖症。研究报告显示,服用西布曲明半年内可观察到体重减轻效果,服用1年可减轻体重超过4kg,长期服用的减肥作用可以保持至少2年。西布曲明能提高血液中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并能促进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但有升高血压和加快心率的不良反应[2]。

  大麻素受体-1(cannabinoid receptor-1,CB-1)阻滞剂利莫那班(rimonabant)被认为是有前途的减肥药物,已完成Ⅲ期临床研究。包括6000例肥胖患者的Ⅲ期临床研究结果表明,连续服用20mg利莫那班1~2年,可减轻体重5kg。CB-1受体广泛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尤其是下丘脑腹内侧和伏隔核区域,对能量的调节十分重要。利莫那班可以提高饱食感并有效减轻体重,且不良反应发生率很小[3]。

  尚未公开结构的高选择性5-HT2C受体激动剂APD-356已进入Ⅱ期临床研究阶段。APD-356能使肥胖患者产生饱胀感,减少摄食量,减轻体重,对目标受体的选择性和耐受性良好。一项为期12周的Ⅱ期临床研究报告结果显示,被给予20mgAPD-356的肥胖患者平均减轻体重3.6kg[4]。

  1.2 作用于外周神经系统的药物。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是一种胰岛素肽类胃肠激素,主要产生于远段回肠和结肠。它可以延迟胃排空、抑制胰高血糖素的分泌,剌激血糖引起的胰岛素分泌,提高胰岛素敏感度、延缓或防止胰脏β细胞产生胰岛素功能的衰退,改善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并增加饱食感。因此GLP-1属于另一种抗糖尿病和减肥药物的靶点。GLP-1的激动作用可以通过类似物的直接给药实现[5]。

  2 抑制肠道消化吸收药物

  奥利司他(orlistat)是一种胃肠道脂肪酶抑制剂,已于1999年在美国上市,它可以妨碍饮食中脂肪的吸收,未被吸收的脂肪被排泄,减少食物中能量的吸收量。治疗1年可减少体重2.7~3.0kg,持续治疗4年可维持治疗效果[6]。此外,奥利司他还可以调节肥胖患者的血脂平衡和糖代谢,并能降低高血压。服用奥利司他期间若进食高脂肪饮食会导致肠胃产气、大便油腻、排便急迫以及腹痛等不良反应。

  3 增加能量消耗药物

  通过体力运动、提高休息代谢率和生热来增加能量支出是另一类使肥胖患者减重的方法。然而长期进行适应性的例行体力运动通常不会被肥胖患者采用,因此一些减肥药物的研究靶点就转为提高休息代谢率和/或增加生热。

  人生长激素(Human growth hormone, HGH)是体内关键的调节激素,它还具有刺激脂肪细胞代谢的作用。肥胖患者体内缺乏HGH,然而它用于减肥的临床研究结果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葡萄糖耐受的不良反应。一种源于HGH碳端片段的合成肽类新药AOD-9604的Ⅱ期临床研究表明,它有HGH的刺激脂肪细胞代谢的作用,却无不良反应,并能有效地减轻肥胖症患者的体重[7]。

  β-肾上腺素能激动剂在脂肪细胞中能选择性地作用于β3受体,可以通过对脂肪细胞线粒体的作用促进热量生成,从而提高代谢率和减少身体脂肪。目前进入临床研究的β3受体激动剂有SR58611A,CL316243和N-5984等,它们对β3受体有高度亲和力与选择性,生热效果较好。另外有些β3受体激动剂在啮齿类动物模型上作用很好但对人体却无效,原因是人类的β3受体参与体内代谢活动的方式与啮齿类动物有差异。尽管如此,寻找能够促进脂肪细胞中脂肪酸氧化同时可以避免心血管不良反应的选择性药物的研究仍在继续[8]。

  虽然研发中的减肥药种类繁多,但目前已被广泛应用的只有抑制食欲药物西布曲明和抑制肠道消化吸收药物奥利司他。前者易引起血压升高、心律失常,后者除胃肠道不良反应外,长期用药还能引起脂溶性维生素的吸收不良。正在研发的药物中,已完成Ⅲ期临床研究的品种仅有大麻素受体-1阻滞剂利莫那班;进入Ⅱ期临床研究的有高选择性5-HT2C受体激动剂APD-356等。预计随着人们对肥胖的病因、食欲调节及能量平衡调节机制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更多药物作用的发现,必将会促进更多、更新、更安全有效的减肥药物研发成功上市。

(实习编辑:周云霞)

2008-06-07 00:35:00浏览18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