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如何发挥门诊药房作用

  1 转变过去的服务模式

  医院药学的工作模式由传统的供应保障型向技术服务型转变后,从根本上转变了医院药学服务方式[1,2]。过去药剂人员凭处方照单发药的被动服务,现在应转变为主动服务,即以处方调剂为主逐渐向关心患者延伸,从以药品为中心逐渐向以患者为中心转移,具体体现:①我院门诊药房从过去小窗口转变为柜台式服务又到现在的大窗口营业是一个新的飞跃。2003年我院新的门诊楼落成后,又进一步改革药房发药服务模式,在门诊大厅药房窗口前摆了30把座椅让病人坐候取药。药房共分6个发药单元,西药4个,中药2个,每个单元两人。其中2个单元于取药前负责核对处方,查看处方中用药是否合理,药物联用是否有配伍禁忌;另2个单元负责调剂审核,并把药品送到等候取药的患者手中,与病人直接讲解药品的用法用量、适应证、禁忌证、不良反应及注意事项等,患者有问题可当场给予解答,我们把这种发药模式称为“零距离发药”。通过与患者面对面交流,使患者感受到来医院看病的优质服务,从而增强了患者的信任度,避免了差错,提高了患者的依从性,也极大地方便了年老、体弱、残疾等患者。大大缩短了医患之间的距离,减少了医疗纠纷,从而有效地提高了群众的满意度,受到了社会各界及患者和临床工作者的好评。②今年6月份我院在门诊药房又增设了药剂人员收取药费窗口,使门诊药房的药学服务又提出了新的挑战,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2 开展用药咨询,多方面做好药学服务

  门诊药房是医院的窗口,搞好药学服务是药剂人员的责任,门诊药剂人员除做好调剂工作外,还应积极开展患者用药咨询、处方用药分析。在为患者提供药品之前,要认真审核分析处方是否有药物相互作用、拮抗、增强、禁忌,用药是否与诊断相吻合。我院已开展了这些工作,专门派了有高级职称和执业药师人员负责审方和解答病人疑难问题,也带动了其他药学人员提高了专业素质。

  积极开展用药咨询:由于人们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公众自我保护意识不断增强,非常需要药师从专业角度提供帮助,包括服药时间、与饮食的关联、药物不良反应等。

  可不定时地印发一些健康用药小常识分并发给患者,指导病人用药,同时通过药物咨询还可以收集到许多用药信息和药物疗效及工作缺陷,把这些信息积累成资料,定期反馈给临床医务人员,可促进合理用药,提高医疗质量,为医院的生存和发展创造更大的空间,从形式上、心里上缩短药学人员与患者之间的距离,营造浓厚的药学人员就在病人身边的形象氛围,进一步推动了医院的发展。

  药学服务质量与病人的生命和健康息息相关,提高药学服务质量保证医疗安全,是社会对药师的要求,也是药师自身价值的体现,更是我们药学工作者的出发点和立足点。

(实习编辑:周云霞)

2008-06-03 01:04:00浏览12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张瑜主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老年人睡觉时总在凌晨3、4点醒来,一般暗示哪4大疾病
老年人睡觉时总在凌晨3-4点钟醒来,并不一定表示存在四大疾病。如果偶尔出现此现象且无其他不适症状,可能是由于生理因素导致的,如生活习惯不良、饮食习惯不良等,也有可能是病理因素导致的,如神经衰弱、植物神经紊乱、心脑血管疾病等。1.生活习惯不良:部分老人喜欢看手机到深夜,这种情况可能导致睡眠质量下降,容易早醒。建议尽量避免睡前玩手机,以及避免熬夜,有助于改善上述情况。2.饮食习惯不良:若睡前饮用咖啡、浓茶等兴奋大脑神经的食物,或是睡前吃宵夜等,可能导致胃肠道负担过重而造成夜醒的情况。此外,晚餐进食过多辛辣刺激性食物,如麻辣烫、火锅等,也可能影响睡眠质量,导致频繁早醒。日常应避免此类时间,有助于避免早醒。3.神经衰弱:患者长期半夜醒来,容易导致睡眠质量差,进而导致白天精力不足等症状,可能出现神经衰弱。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人参归脾丸、阿普唑仑片、知柏地黄丸等药物进行治疗。4.植物神经紊乱:若老人长期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交感和副交感神经失衡,进而影响睡眠,还可伴有胸闷气短、头痛头昏等症状。此时可在医生指导下应用甲钴胺片、谷维素片、安神补脑液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5.心脑血管疾病:常见于高血压、高血脂人群,在血压、血脂升高时,可能会诱发脑供血不足,致使脑组织缺氧,也可出现上述情况,还伴有头晕目眩、四肢麻木等症状。此时需要遵医嘱服用琥珀酸美托洛尔缓释片、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辛伐他汀片等。若老人经常半夜醒来,并伴有其他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以明确病因,并进行针对性治疗。
陈爱兰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现在很多心脑血管疾病及老年慢性病是因为什么淤阻而导致的
一般没有心脑血管疾病及老年慢性病是因为什么淤阻而导致的这种说法。心脑血管疾病及老年慢性病可能与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血液黏稠度增加、血管痉挛、微循环障碍等有关。这些情况可能导致血管狭窄或闭塞,影响血液循环,进而引发相关疾病。建议患者及时就医,并遵循医生的建议进行治疗。1.动脉粥样硬化动脉粥样硬化是由于脂质沉积、纤维组织增生和钙化导致动脉壁变硬、管腔狭窄。这会导致血液循环受阻,从而影响心脏和大脑等重要器官的供血,进而诱发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应戒烟、限酒,男性每天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不超过15克。2.血栓形成血栓形成是指凝固性物质在血管内堆积,阻碍了血液流动。当血栓堵塞主要血管时,如冠状动脉或颈动脉,就会导致相应器官缺血,出现心绞痛、胸闷等症状。患者应遵医嘱使用抗血小板药物进行治疗,如肝素钠含片、阿司匹林肠溶片等,温水送服即可。3.血液黏稠度增加血液黏稠度过高会使红细胞聚集,降低血流速度,增加血栓风险。长期的血液黏稠度增高可能导致血管壁损伤,进一步发展为动脉粥样硬化。多饮水有助于稀释血液,减少血液黏稠度,可作为日常保健措施之一,建议每天饮用1500-2000毫升水。4.血管痉挛血管痉挛是指血管平滑肌收缩引起的管腔变窄。这种现象可能会导致局部缺血,特别是在脑部,会引起头痛、晕厥等症状。患者应注意保暖,尤其是在冬季。外出时穿戴足够的衣物,佩戴帽子、围巾等,避免长时间暴露在寒冷环境中。5.微循环障碍微循环障碍指微小血管功能异常,导致血液供应不足。长时间的微循环障碍可能会影响组织代谢,甚至导致器官衰竭。患者进行全身按摩或局部按摩来缓解症状,如头部、四肢等,每天进行一次全身按摩,每次20-30分钟。还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一些活血化瘀的中药,如丹参、川芎等,一般可煎汤内服,具体应严格按照医嘱。针对上述原因导致的问题,建议定期进行血脂检查、血压测量以及血糖控制,以预防相关并发症的发生。
马希英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老年人出现的慢性疾病有哪些
老年人五大慢性疾病这个说法不准确,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有慢性支气管炎、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等。 1、慢性支气管炎 慢性支气管炎一般是指气管、支气管黏膜及其周围组织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通常是由于长期吸烟、空气污染等原因所引起,主要表现为反复咳嗽、咳痰、气急等症状。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如左氧氟沙星片、罗红霉素或者头孢呋辛胶囊及止咳化痰等药物进行治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戒烟,避免去人流密集或通风不佳的场所。 2、糖尿病 糖尿病是由多病因引起的代谢性疾病,一般是由胰岛素分泌不足或胰岛素利用障碍所引起,多见于45岁以上的中老年人,主要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以及体重减轻,可以选择使用胰岛素注射液、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平时应避免食用面条、西瓜等升糖指数高的食物,注意保证一定的运动时间。定期检查。 3、高血压 患者过度肥胖、高钠饮食、精神紧张等因素均有可能导致高血压的发生。患者的主要表现有头晕、头痛、易疲劳等,如未及时控制好血压,可能会出现心力衰竭、肾功能衰竭、眼底病变、脑出血、脑梗塞,主动脉夹层动脉瘤等严重并发症。建议患者日常生活中可以服用氢氯噻嗪片、美托洛尔、氨氯地平等降压药物治疗。注意调整饮食,避免情绪波动。 此外,老年人常见的慢性疾病还有冠心病、脑卒中、脑出血等,需要根据不同的病因进行不同的预防或治疗措施。
林庆荣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中老年常见的骨关节疾病有哪些
中老年常见的骨关节疾病一般有膝关节炎、骨刺、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类风湿关节炎等。1、膝关节炎膝关节炎是一种以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通常是与中老年人的膝关节长期负重、磨损,导致膝关节软骨退变、膝关节边缘软骨下骨板病变等有关,从而引起膝关节疼痛、肿胀、活动受限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塞来昔布胶囊、依托考昔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关节腔注射玻璃酸钠的方式进行治疗。2、骨刺骨刺是一种正常骨骼边缘形成的骨性增生物,通常是中老年人常见的骨关节疾病,一般是由于中老年人的骨质发生了退行性病变,导致骨质增生,从而引起骨关节疼痛、活动受限等症状。如果骨刺的体积较小,没有引起明显的临床症状,患者可以不进行特殊治疗。如果患者骨刺的体积较大,引起了明显的临床症状,则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3、颈椎病颈椎病是一种以颈椎间盘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通常是中老年人长期低头、颈椎间盘退变等因素导致的,部分患者会出现颈肩痛、颈部发僵、头晕、头痛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布洛芬缓释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颈椎牵引的方式进行治疗。4、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是指腰椎间盘的解剖结构发生改变,可能与长期劳动或遗传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坐骨神经痛、下肢麻木、下肢肌肉力量减弱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髓核摘除术进行手术治疗。5、类风湿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是一种以关节病变为主的慢性全身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与感染、遗传、环境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关节肿胀、关节疼痛、关节畸形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硫酸羟氯喹片、硫唑嘌呤片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关节融合术进行手术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以免增加患上述骨关节疾病的概率。
赖迪生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老年人浑身发冷是心脏疾病引起的吗
老年人浑身发冷可能是心脏疾病引起的,但也可能是由于环境因素、上呼吸道感染、甲状腺功能减退、贫血等原因引起的。 1、心脏疾病 如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等,由于心肌缺血、缺氧,会导致身体出现发冷的症状,同时还会伴有心前区疼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阿司匹林肠溶片、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还可以通过手术进行治疗。 2、环境因素 如果患者长期处于寒冷的环境中,并且不注意自身保暖,可能会导致体温降低,从而出现浑身发冷的现象。建议患者适当增添衣物,或者适当喝温热水,有助于缓解不适症状。 3、上呼吸道感染 如果患者身体免疫力比较低,可能会受到细菌、病毒入侵,从而诱发上呼吸道感染,导致体温调节中枢出现异常,出现发热、身体发冷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头孢克肟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4、甲状腺功能减退 甲状腺功能减退是由于自身免疫性损伤、碘摄入过少等原因导致。由于体内甲状腺素分泌减少,导致机体新陈代谢减慢,患者会出现浑身发冷、乏力、心率减慢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左甲状腺素钠片、甲状腺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贫血 贫血是由于红细胞生成减少、红细胞破坏过多等原因导致。由于血液中的红细胞减少,导致血液中的含氧量下降,从而导致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硫酸亚铁片、琥珀酸亚铁缓释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应及时前往医院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