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用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儿童用药

孩子生病了 吃什么药最好?

举报/反馈
2015-09-22 09:49:2039健康网

  国家卫生计生委近日下发通知,要求各医疗机构加强抗菌素等重点药品应用管理和评价,确保儿童用药科学、规范、安全、合理。那么,孩子生病了应该吃什么药呢?

  孩子生病了,谨防用药误区

  孩子生病了,家长往往比较紧张,会记着给孩子吃很多药,然而,目前市面上许多药物没有儿童剂型,在用法、剂量、产品类型以及说明方面存在诸多隐患,给孩子吃存在较大风险。

  孩子感冒,慎吃复方药

  复方感冒药一般由解热镇痛药、减少毛细血管充血药、镇咳药、抗过敏药、抗病毒药等几类药物组成。除了治疗咳嗽的成分外,其他成分不仅不能止咳,还可能引起其他问题。

  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在长时间、超剂量使用的情况下可伤害肝肾;

  伪麻黄碱:可减少毛细血管充血,但有兴奋心脏的作用,患有先天性心脏病的儿童应禁用含此成分的感冒药;

  右美沙芬:只适用于干咳,痰多咳嗽的患儿不适合用含此成分的复方感冒药;氯苯那敏等抗过敏药可引起嗜睡、恶心等,新生儿和早产儿不宜用;

  肠胃不好,慎用退热栓

  同种退烧药,口服剂型和肛门栓剂的效果并无明显差别,副作用也类似。栓剂对直肠黏膜是一种刺激,尤其是平时肠道功能就不好,或发热同时有腹泻等胃肠道表现的孩子,不宜用栓剂退热,否则会进一步刺激肠道,加重腹泻并降低退热效果。此外,退热栓多是固定剂量,不利于针对体重精确给药,只有儿童由于恶心、呕吐、哭闹等原因不能口服药物时,才会用栓剂替代。

  小儿湿疹,慎用激素类药膏

  宝宝湿疹发作,皮肤会瘙痒难耐,一些药膏便会成为父母们的首选药物,但看到要药膏中含有某些激素,又不禁担心起来。对此专家提醒,这些激素类制剂的药物用来止痒在原则上没有错误,但部分药膏属于弱效型激素,止痒效果较为一般,患儿往往达不到理想的治疗效果。如果此类外用药剂使用次数过频,时间过长,患儿皮肤容易产生激素耐受性,导致皮肤对激素的反应减低,即使涂抹再多药膏也没有用。因此,患儿应谨慎使用此类药物,最好遵医嘱。

  支气管炎,慎用抗菌药

  小儿支气管炎是儿童常见病,患病率很高,尤其在秋冬季更容易发病,对慢性和多次发病患儿,应供给维生素AD。年幼体弱病孩,轻症可口服磺胺类药物或青霉素类药物,并配用一定的化痰止咳药,起协同治疗作用。

  磺胺类药:可选用复方新诺明。由于磺胺类药物排泄较慢,易在肾脏中引起结晶沉淀,故用药期间要供给充分水分,以利排泄。有的孩子对磺胺类药物有过敏。用后发生皮疹、剥脱性皮炎等,若遇有过敏史的不能用。

  青霉素类药物:可选用阿莫西林,口服青霉素类药物也要注意有无青霉素过敏史,对有青霉素过敏的小儿要慎用,对特异性体质,以及容易引起过敏应的小儿甚至要禁用。这类患儿可改用头孢菌素类药物头孢拉定,化痰止咳药可选用化痰片。

  孩子生病了,选好中药来调理

  中药相对于西药而言副作用、依赖性等都有优势,儿童不同于成人,用药一定要慎之又慎,咨询相关专家,千万不可随意更改。那么,孩子生病了,如何选择好的中药来调理呢?在此,39健康网编辑列举四种常见中药,供家长们参考。

  1.麦芽

  养生功效有哪些?

  行气消食、健脾开胃。可以用于儿童食积不化、呕吐泄泻、消化不良等症。

  简单养生方——用于儿童积食

  大麦芽、苍术各100克。麦芽炒好,与苍术研成细末,然后用开水服用,用白糖调味。每次3-10克,每日2次。

  2.牛蒡子

  养生功效有哪些?

  疏风散热、宣肺透疹、解毒利咽。可用于儿童流感、咽喉炎、腮腺炎、荨麻疹等症。

  简单养生方——用于儿童感冒

  牛蒡子、胡荽子、前胡各3克,浮萍5克,芦根15克。用水煎服即可。

  3.桑叶

  养生功效有哪些?

  疏散风寒、清肺润燥、清肝明目。可用于儿童风热感冒、肺热燥咳、百日咳等。

  简单养生方——用于儿童咳嗽

  鲜桑叶、百部各10克,枇杷叶9克。用水煎服,每日一剂。

  4.鸡内金

  养生功效有哪些?

  健胃消食、涩精止遗,对儿童食积不消、呕吐腹泻、儿童疳积、遗尿等症,有很好的作用。

  简单养生方——用于儿童消化不良

  鸡蛋壳30克,陈皮、鸡内金各9克。将材料一同炒黄,研细末,每次取6克,温水送服,每天3次。

  冷知识:孩子喝中药,加糖要谨慎

  很多家长看见孩子哭闹不喝“苦药”时,认为加点糖就好了。其实,这个做法需要慎重考虑。因为每个方剂组成的药物有各种的差异,而糖类也有一定的药性及疗效:润肺和中、补脾缓肝,可用来治疗肺燥咳嗽、口干舌燥、胃痛等——中医把糖类作为一味中药。因此,孩子吃中药时,加糖一定要注意:如果是“快病”,可以偶尔少量加糖;而身体胖、痰湿体质的孩子,不宜加糖。长期服用会影响消化功能,引发腹胀、消化不良等。吃药是一个锻炼孩子的过程,让孩子适应、感受不同的味道,只有感受“苦”,才会珍惜“甜”。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