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连锁企业而言,抢占新商圈应该是兵家常事,因为就连锁药店的拓展布局类型来看,无非就是分为成熟商圈与非成熟商圈两大类布局。由于这两大类商圈的市场活跃程度与竞争激烈程度迥异,所以在布局的策略与手法上也截然不同。
老商圈不可缺情报,新商圈不可缺胆略
就成熟商圈的布局而言,由于市场基本成形,对商圈中的市场容量、顾客需求、对手状况、租金成本等比较容易辨识、分析与把握,其拓展更多靠经验、技巧等“驭术”之力。
而对非成熟商圈的布局而言,由于市场远未成型,不好测量更不好评估,未来的竞争态势也充满诸多变数,成熟商圈的经验、技巧往往难以在此发力。因此,在非成熟商圈进行商业布局时,更多要靠“辨势”之力。要尽最大可能地去多方调研与探听,用诸多情报与信息综合预测,力求比较全面而准确地探清形势,看清趋势,评估态势,把握时势。
抢占新商圈都是在商圈还未成形时就得早早下手,因此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其风险远比进入成熟商圈要大,而且要有为此承担较长时间的效益不好甚至亏损的心理准备,甚至会让企业背上长期欲罢不能的无谓负担。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如果一家连锁企业在某个新商圈上抢占得力,便可长期在某个局部区域抢到战略高点或者策略高点,甚至形成“一铺当关,万铺难开”的关卡要塞优势,正可谓“形势远比人强”。
降低布局风险离不开6件事
对于连锁企业而言,新商圈的抢占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勇气和胆略应该摆在第一位。一家强势连锁尤其是品牌连锁,要敢于对新商圈进行抢占,大胆进行战略性布局,用善谋大局的韬略对未来的潜力商圈作长线性资源投资。
但是,对新商圈抢占的勇气与胆略并不意味着蛮干,同样要像进入成熟商圈一样,讲究“策略论”与“方法论”。
其实,就连锁企业的拓展布局而言,无论新老商圈,布局成功的核心奥妙就是四个字,即“科学直觉”。就新商圈的抢占而言,此四字原则大概可以从以下方面去解释与操作。
从“科学”角度来分析,新商圈抢占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分析新商圈所处区域的政府城市规划,把握好政策趋势。因为任何一个商圈的形成,都难以摆脱城市规划与区域设计的宏观力道。
2.研究新商圈的开发商实力以及之前开发的房地产案例。一个新商圈的未来走向,尽管最关键是地头因素所决定,但源头设计的顶层力量也往往决定了商圈的未来走向。而一家地产企业的设计水平及综合实力如何,往往需要从其以往的房地产案例进行相关佐证。
3.针对新商圈的交通条件、人群聚居条件等做好实地考察与评估,尤其要重点评估其道路、停车、住房、生活设施等居住条件的好坏。
4.尽可能抢占新商圈内具有较大优势的旺铺资源,因为越是新商圈,对店铺所在的立地条件要求越高。
5.对门店的面积大小、租金水平、装修投入规模等要适度控制,不可盲目求大、求高。
6.全力争取尽可能长的免租期,在房租成本上涨的趋势下也尽量采取低开高走的趋势,减少前期商圈从空白走向成熟过程的风险与压力。
练就你的“商业直觉”!
前面谈到的更多是要依靠“辨势”的力量。而在辨势的过程中,“直觉”之“势”往往比“逻辑”之“术”更加准确,更加直逼“核心”。这正如棋盘高手高在“棋感”之“势”,球场强手强在“球感”之“势”,水中高手胜在“水感”之“势”,禅者高人高在灵空状态下的“预感”之“势”。这些看似不够科学,却往往远高于科学。
在新商圈的抢占中,正因为可供评估与测评的成形元素本来不多,就商业布局的选择而言,则更需看重与相信多年商场熏陶下而形成的“商业直觉”。
另外,在新商圈的抢占过程中,还可适当用已有的门店模型进行类比,对“商业直觉”进行必要验证,尤其可以将欲进入的新商圈与之前的类似商圈做对比,并就毗邻的周边商业形态、居民类型等做现场观察。用这些对比性、类比性的观感去参照验证新商圈未来“行与不行”的直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