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医药电商不能做成京东或者天猫!

  “医药电商将不复存在”,我承认我有点标题党了,但这个观点可能真的靠谱,所谓的纯粹的只是卖药的医药电商将不复存在,而是要以一种全新的商业模式,只有这样才能逃脱垂直电商必死的厄运。

  “问诊+卖药”似乎是新型医药电商的标配,他们寄希望于依托互联网技术将医疗和药品打通,形成线上服务的闭环,提升寻医问药的效率,建立完整的医药生态系统。卖药不同于卖衣服,必须具备服务属性,帮助用户决策,为用户提供咨询服务,管理用户的健康,否则拼配送、价格、商品没机会赢天猫和京东。线上卖药的服务属性要比线下卖药更重,因为线上的用户用脚投票。

  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医药电商从过去以健康非药品为经营核心的1.0时代过渡到以处方药为主的2.0时代。线上处方药购买需要医生处方,医疗资源因此成为医药电商获取处方药用户的流量入口,各大医药电商争相进军移动医疗,由药向医延伸:健一网发布健一医生,壹药网上线易诊,健客网开发掌上医生,好药师推出网络医院。

  尤其值得关注的是,阿里健康的签约药店覆盖城市数量达到200多个,这些药店覆盖的人口超过5亿。春节后阿里健康升级至2.0版本,阿里健康也由药向医延伸:

  阿里健康平台接入了新浪爱问医生服务,与新浪微博和爱问医生牵手达成深度战略合作,共同建立完整的医疗健康领域生态的事实。通过阿里健康的云医院平台,新浪微博和爱问医生上的专家可以将自己的理念更多、更直接地传达给消费者,并通过挂号等服务将用户与专家匹配,实现360度日常健康管理。而目呈现在APP上的咨询、加号和挂号功能正是第一步动作。

  从今年开始,主流移动医疗企业则从医向药延伸:2015年1月,挂号网悄然完成对老牌网上药店金象网的控股;2月9日,春雨医生发布首款基于“服务电商”理念设计的春雨妈咪宝盒——育儿包,一旦试验成功,春雨会从慢病管理和减肥等健康状态方向复制业务,逐渐覆盖更多领域……

  移动医疗是个十足的吸金行业,这个行业起步比医药电商早、发展比医药电商更快,政策驱动、社会需求高涨在加速这个行业的发展,寻求医疗O2O闭环成为驱动这个行业成熟的主要动力。

  医药电商自建移动医疗产品,移动医疗布局医药电商,两派殊途同归,上演了“医药不分家”线上版。

  移动医疗专家、华康移动医疗COO戴廉认为,两个方向都有可能胜出,主要看对处方权的争夺能否胜出,涉及对医院及医生的公关能力及医保支付的走向。

  然而,移动医疗在理论上似乎更有优势,因为他们抓住了医生和医院,也就抓住了处方权。扼住上游,进军下游就更加顺利。医药电商没有医疗资源,完全是从零起步。

  如今,移动医疗企业寻找盈利模式时普遍在三条路上做文章:处方药,保险,用户。但移动医疗的这三条盈利路径的想象空间并不大:互联网公司的盈利不是现金流模式,而是平台模式。比如,淘宝最大的盈利来自广告,而不是收租。当互联网公司有足够多的用户,盈利模式自然而然就出来了。虽然现有的三条路径能立刻见到现金,是所有企业第一时间能想到的,但这更像传统盈利模式的翻版。因此,当移动医疗企业发现药品电商并不是终极盈利模式,他们的投入度和持续性会大打折扣。

  挂号网副总裁芦子贵表示:“未来,纯粹的医药电商将不复存在,这个领域必须用服务支撑。目前的垂直电商只剩下唯品会在苦苦支撑,药品电商也没有独立存在的价值。明年年底就能看出端倪。”

  移动医疗进军电商刚刚起步,而医药电商进军移动医疗已有半年多的时间。从这些医药电商开发的移动医疗产品来看,总体上产品粗糙、缺乏创新,基本上是模仿春雨医生、好大夫在线等主流产品。“产品虽然可以分分钟模仿出来,但能保证用户问答在3分钟之内得到回应吗?产品背后的医疗资源、数据库、思考逻辑是模仿不出来的。”春雨医生副总裁毕磊指出。

  到底是移动医疗过渡到医药电商容易,还是医药电商布局移动医疗是否更容易走通呢?这个答案决定了二者之间的划界。如果谁能率先成功跨界,可能意味着一个行业对另一个行业的吞噬。

  这场战争刚刚打起。医药电商不能做成京东或者天猫,流量型电商或者交易类电商将没有出路,这是所有人的共识,但如何打造成服务型电商,仍处在探索期。

2015-03-16 00:22:31浏览9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