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用药不当嘴里长疮

  普通感冒消化不良、精神紧张等因素均可能引起口腔溃疡(俗称口疮),但因此也有不少人忽略药物的影响。如果您服用了以下药物后出现口腔溃疡,最好根据情况及时处理。

  润喉片。很多人把华素片、银黄含片等润喉片当成缓解咽喉不适的常备药,觉得含在嘴里清凉舒适。其实,这种“清凉”的感觉是润喉片中薄荷、碘等成分的作用,它们在起效的同时,还可能影响口腔中的正常菌群,对口腔黏膜也有一定的刺激作用。如果在短时间内大量含服,可能引起口腔溃疡。建议遵照说明书上建议的用量,若连用3~5天后症状未见缓解,应及时就诊。

  抗生素。抗生素常被用来治疗细菌感染,但若使用不当,也可能引发真菌感染,引起口腔溃疡。这种情况在广谱抗生素中更为多见,如氨苄西林头孢氨苄等。它们虽然对细菌的杀伤力强,但缺乏针对性,大范围地破坏正常菌群,真菌趁机大量繁殖,诱发各种口腔问题。因此,建议在医生的指导下选药,尽量选择有针对性的窄谱抗生素,并按疗程服用。

  解热镇痛药。需要口服的药物一般在口腔停留的时间不长,但如果本身有一定刺激性,也可能刺激黏膜。布洛芬、扑热息痛等药物多用于止痛、退烧,尤其是发热时,黏膜比较脆弱,如果服用时在口腔停留过久,易引起黏膜损伤,带来口腔溃疡。建议服这类药物时先喝点水,润润口腔,以免药片粘在黏膜表面,难以下咽。

  漱口水。出现某些口腔问题时,可能需要使用具有一定抑菌作用的药用漱口水。如果相应的口腔疾病好转或痊愈后,仍继续擅自长期用,可能引起口腔内正常菌群失调,增大口腔溃疡的风险。

  激素。使用含有激素成分的哮喘喷剂后,如果没有及时用清水漱口,可能造成激素在口腔长期停留。此外,滴完含激素的眼药水后,如果没有及时按压内眼角1~2分钟,药物成分可能通过鼻泪管进入口腔。这两种情况虽然不是直接口服药物,但可能对口腔黏膜造成影响。长期频繁的激素刺激也可能让口腔黏膜受伤,增大口腔溃疡的风险。

  如果出现了上述情况,建议患者咨询医生或药师后,调整用药方案。口腔黏膜具有修复功能,即使是普通的复发性口腔溃疡,也多在10天左右自愈,因此停药或换药后,一般可好转。如果溃疡疼痛难忍,或者经久不愈,不建议再自行用药,应到医院口腔科就诊,对症治疗。此外,溃疡期间应注意保持口腔的清洁卫生,少吃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

  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药学部主任药师 刁雨辉

2014-05-21 11:16:21浏览104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