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九成药品无儿童剂型 医生“酌减”用药含风险

  在大型儿童医院中,常用的儿童药大约有1000种,但其中为孩子量身定做的专属儿童药只有50种左右。在北京儿童医院的住院药房里,有三四名药师每天的主要工作就是对药品进行“二次加工”:药品磨成粉或掰成几瓣,才能给病娃娃们服下合适的剂量。据了解,目前我国有4000多家药品生产企业,但专门为儿童生产的药品不足5%,90%的药品没有儿童专用剂型,而我国儿童有三亿人,这一巨大的市场潜力与儿童专用药品缺乏现状形成巨大反差。儿科医生得冒着风险根据经验“酌减”用药;家长们也得网上求药,孩子们的用药安全情况令人担忧。

  存在问题

  问题1

  儿童专用药仅有5% 药片儿得磨粉服用

  “医院让找Acth,大夫给的电话压根就没药!上网一查才慢慢意识到这药有多难弄,一天一宿和孩子爸疯狂找药,微博微信急上天,搜索全部联系人,而我们是幸运的。但那种挣扎在希望与绝望间的情绪让我一生难忘!买不到的救命药……”这是微博上一位患儿母亲的留言,孩子的妈妈要找的救命药是一种叫做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的紧缺药。如今在网上,经常会看到各种儿童家长求药的求助信息。

  在采访中,北京儿童医院药剂科副主任王晓玲告诉记者,儿童专用药物缺乏是全球存在的问题,但是在我国这种情况尤为严重。这主要表现在儿童专用药品及有儿童用药信息的品种少、儿童适宜的剂型少、儿童适宜的规格少几个方面。

  我国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显示,0~14岁人口2.2个亿,占总人口的16.6%,患病儿童占总患病人口的20%左右,但专门生产儿童药品的制药企业凤毛麟角,80%以上的上市药品没有儿童使用标识,90%的药物没有适宜儿童的剂型和规格。近几年儿童适宜规格及剂型的药品虽有所增加,但儿童专用药品缺乏的现象并没有得到明显改善。

  北京儿童医院曾经在2011年承担的卫生部委托课题“儿童用药现状调查分析”中对全国15家三甲医疗机构的儿科临床用药进行了调查分析:儿科临床常用的药物约1000种,其中儿童专用药品占5%;有儿童用药信息的品种也就50%左右,另外的50%只能是靠国内外的专业指南、教材、参考文献和临床经验使用。儿科医师承担法律风,险患儿可能承担用药风险。

  在北京儿童医院的住院药房里,有三四名药师每天就负责分药,他们要对常用的98种药品进行再次分割。卡托普利是一种成人常用的降压药,目前市面上这种药最小的一片有12.5毫克。儿童使用这种降压药时,需要将药片分得更小:一个6岁的孩子用量还不到最小规格的一半,更小的孩子则要按照每公斤体重0.3毫克的标准进一步细分。成人药品的剂型主要是片剂和胶囊。有时儿童的用药只有成人用药的三分之一、五分之一甚至十七分之一,药师就要把药片磨成粉,然后再称重;或者把胶囊里面的药倒出来,再按照重量分。王晓玲说,有些药是缓释片、有些是肠溶片,把药片磨碎或者把胶囊拆开,就会降低药效。但是在没有更好选择的时候,医生只能这样用药。

  去年,儿童医院的药师对住院药房片剂分剂量使用情况进行过一个全面的调查,共涉及12类98种药品,发现分剂量使用频率排名前五的药品为螺内酯片、卡托普利片(刻痕片)、氢氯噻嗪片、呋塞米片、泼尼松片。结果刻痕片和药片切割器分割基本能保证分剂量的准确性,而磨粉分包的合格率仅为35%左右。

  因此,在允许的条件下,药师应优先选用刻痕片分割和用药片切割器分割。但大多药物缺乏刻痕片,而药片切割器也仅能分割有限的1/2、1/4、1/8等规格,这些均暴露了儿科药物缺乏相应规格的现象。

  问题2

  浪费情况严重 九成以上都被扔掉

  没有专用药,不仅造成临床上的不方便,儿童药品浪费也非常惊人。王晓玲举例说,比如一种药物在国外有2、5、10、25、50mg五种包装规格,而我们国家只有50mg一种,儿童临床上经常是用1mg,50分之一怎么掰呢?创造性的做法是:先给这个药品加上100ml水,再取2ml喂给孩子。剩下的药都被扔掉了。儿童如果用成人药品,最多用到20分之一,甚至还要少,90%都扔掉了,因为国家不允许用过的药再给别人用。”

  王晓玲进一步解释说,儿童不是缩小的成人,很多人觉得小孩就是小大人,就是体量小一点而已,这是人们普遍存在的认识误区。发育中的个体和小个体是两个概念,因为小孩和大人区别不是在于体量小,而是是否在发育,所以很多时候拿体重折算用药量是不合理的,会造成不良反应的发生。儿童处在不断发育过程中,他对药物具有特殊反应性和敏感性,反过来药物对于儿童的生长发育也可能会有影响。

  问题3

  说明书不明晰 “儿童酌减”普遍存在

  除了用量难掌握和浪费情况严重外,儿童用药的隐患还在于药品说明书的不明晰,也就是说多大的孩子药品究竟该怎么服用,用量多少,并没有量化的明确说明。

  北京儿童医院曾经于2010年对113种口服中成药说明书中用法用量项进行调查,结果显示,标示为“儿童酌减、遵医嘱”等不明确字样的药品共56种,占49.56%,31种药品标示的最小服用剂量小于最小包装剂量,不匹配率高达27.43%。

  西药说明书中“儿童酌减、遵医嘱”等不明确字样的情况好一些,但是很多专业用药,如小儿心内、神内、肾内及血液、肿瘤等专业药品因为没有进行过儿童药物临床试验,因此药品说明书大多数无儿童用法用量。这样一来,临床医师只能是靠专业的指南、参考书和临床经验使用药品。儿科医师承担法律风险,患儿可能承担用药风险。

2014-05-16 09:53:58浏览66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