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用药安全月 安全用药焦点问答

  9月是全国安全用药月,自2011年起,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联合中国药学会等机构推出了“安全用药”专家咨询热线。活动开展以来,热线活动覆盖全国31个省(区、市),累计50余位药学专家解答公众用药咨询900余次。本期《生命时报》精选了其中提及频率高,有代表性的10个问题,为大家解答。

  1.问:吃药为何会过敏

  答:过敏是一种常见的药品不良反应。有些药物过敏在停药后就可好转。患者应多喝些温开水,便于药物尽快排泄,同时留意身体变化。如果出现较严重的过敏症状,可能需要采取急救措施,如服用抗组胺、收缩血管的药物,或注射皮质激素等。出现过敏后应及时咨询医生,避免情况恶化。

  患者自我药疗前,应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药品的过敏症状。静脉输液发生药物过敏的速度和严重程度都远高于口服药,因此生病时不要主动要求输液。

  2.问:生病了是否需要服补药?

  答:大病和术后恢复阶段,尤其是胃肠道手术需要保护胃肠功能,因此进食量要适当,保证水分和膳食纤维的摄入。乱吃人参等补药并不十分必要,有时还可能影响疾病的治疗,甚至引起便秘

  人参、西洋参、党参、白术、黄芪等补气的中药大多性温热,服用后会使温热邪气更加嚣张;而当归、阿胶、熟地黄、龙眼肉、枸杞子等滋阴补血的中药多黏腻,会阻碍胃气,影响正气将邪气赶出去。是否需要进补,应当由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综合分析来确定。

  3.问:药效不好能自己换药吗?

  答:询问这一问题的大多是慢性病患者。服药后效果不好,应当先考虑用药方式是否正确。一些人拿到药物后,没有仔细阅读说明书,也不遵医嘱,出现症状了就吃药,症状减轻了就自己减量或停药,这是造成药效不好的主要原因之一。如果高血压患者擅自停药,可能引起血压骤升,出现危象;哮喘患者擅自停药,可能引起症状加重或反复,影响后续治疗。

  如果服药方法和用量正确,但效果不好,也不应自己换药。治疗同种疾病的不同药物,根据患者的病情、体质等因素不同,有相应的适用人群。别人用着效果好,不一定在自己身上也很有效。因此,在发现用药后效果不好时,应咨询医生或药师,根据医嘱调整药物。

  4.问:止疼药效果为啥变差了?

  答:止疼药用多了,可能出现耐受,身体对于药物的作用不再敏感,表现为效果变差甚至无效。此外,乱用止疼药还可能引起肝肾损害和胃肠道问题。

  疼痛只是一种症状,提示身体发生了异常。牙疼、痛经等疼痛如果病因明确,可适当服用非处方止疼药。但如果疼痛特别剧烈,并伴有严重的头晕等症状,应及时

  就诊。此时擅自服用止疼药,可能掩盖病情,引起危险。持续1个月以上的疼痛多由疾病引起,如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等。此时,应及时就诊,在医生指导下用药。

  5.问:慢病用药如何减小副作用?

  答: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患者如果遵医嘱服某种药物,效果较好,一般不建议通过自行换药的方式减小副作用。遵医嘱合理用药,定期监测肝肾功能和心脏功能都能减小药物对身体的影响。

  轻度乏力、胸闷、头晕、嗜睡、头痛和下肢浮肿等是常见的药物副作用,慢性病患者用药时如果出现这些症状,但不太严重,可咨询医生调整用药。一旦发现严重皮疹、呕吐等症状时,要及时就诊。

  6.问:用保健品能停药吗?

  答:保健品即保健食品,是指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多适用于特定人群食用,可调节身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如果有保健食品在广告中宣称能替代治疗某疾病的药物,或者能“根治”某些疾病时,患者不要轻信。如果服保健食品后,患者感觉有很明显治疗效果时,应警惕其中添加了违禁成分。

  遵医嘱服药是治疗多数疾病,尤其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的重要方法。擅自停药可能使病情波动,甚至造成身体不可逆的损害。如果服用了掺有违禁成分的保健食品,可能在无形中造成药物过量,引起损害。此外,可能还有些成分不适合慢性疾病患者服用。因此,大家如果想使用保健品,应当先咨询医生自己是否适合用,并从正规渠道购买。

  7.问:治同种病的药有多种,如何选?

  答:在选择药品时应先确认药品的商品名和通用名。药品的通用名称是国家药典采用的法定名称,如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等,是任何厂家生产的同种药品都必须使用的名称。商品名称是药厂通过注册,受法律保护的专有药名,同一种药品由于生产厂家不同,往往注册不同的商品名称,药品宣传大多使用商品名称。一种药只有一个通用名,患者只要弄清楚这个名称,就能避免重复用药。一些新药由于使用的时间并不长,可能有副作用还未被发现,在安全性上需要继续观察。因此,在选择药物时,不要迷信新药,要以疗效和安全性为重。

  8.问:妊娠、哺乳期应如何用药?

  答:妊娠期使用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以及阿奇霉素等相对安全,但哺乳期妇女生病用药期间最好暂停哺乳,以免把一些病菌带给婴儿。另外,一些抗生素可少量通过乳汁传给婴儿,增加了婴儿对抗生素产生耐药性的可能。

  需要注意的是,服雌激素类药物(如复方避孕药)、异维酸类药物(如维甲酸)、磺胺类抗菌药等药物时,不宜哺乳。

  9.问:长期吃安眠药会依赖吗?

  答:经常用安定等安眠药的确可能出现依赖现象。如果夜间上床后30分钟仍不能入睡、正常起床前5个小时醒来后无法再次入睡,建议先咨询医生,遵医嘱服用安眠药。不要觉得失眠症状重了就擅自加大安眠药的用量。但如果因为担心服安眠药会产生依赖,就用用停停,反而可能导致失眠症状加重。

  10.问:开抗生素为何变难了?

  答:腹泻、感冒等疾病很多时候用不着吃抗生素,甚至可以自愈。乱用药不但对疾病无效,还可能引起其他问题。

  滥用抗生素可能带来二重感染,即当用抗生素抑制或杀死敏感的细菌后,有些不敏感的细菌或霉菌会继续生长繁殖,造成新的感染。此外,长期用抗生素带来的耐药问题也是世界性的难题。我国为了防止抗生素滥用的问题进一步加重,规定只有具备相应的资质的医师才能开具相应的抗生素处方,不能“越级用药”。

  【延伸阅读】

  家庭用药安全指南

  怎样保证用药安全呢?

  安全用药五建议

2013-09-17 09:47:37浏览7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