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医疗器械企业迎来春天 出口美国被看好

  7月份,工信部消费品工业司副司长吴海东在2013年医药百强发布会上表示,在去年两个专项扶持医药行业发展的基础上,今年将新开医疗器械专项扶持器械行业。

  会上,吴海东表示“医疗器械是新开的专项,这些项目在商讨投资计划过程中,很快会下发,还有很多领域专项还没有开的,企业家应该受到鼓舞和激励,未来的5-10年里面是医药行业的战略发展机遇期。”吴海东此番言论一出,不少医疗器械企业上市公司收盘大涨。

  国内医疗器械发展快速 高端市场被外企占据

  2012年我国医疗器械行业共实现销售收入已经突破千亿元,同比增长超过20%,而未来由于政策支持、人口结构及消费升级等多方面因素,预测中国医疗器械在未来5-10年仍将保持高速增长,行业整体仍将保持20%以上的增速,预计到2015年市场规模会到达3400亿元。

  尽管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这几年发展速度很快,但是不可否认的是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多而小,存在研发能力不足等情况。据统计,截至2012年,我国有医疗器械生产企业15348家,其中国家重点监管的高风险医疗器械工业企业829家、省级重点监管的工业企业1175家。目前,我国医疗器械企业以产值数百万元至数千万元的为主,超过10亿元的企业不足20家,产值最大的企业也不足60亿元。与国际排名前40位的医疗器械企业相比,国内多数医疗器械企业规模小、竞争力弱。

  此外,目前国内大多数高端的医疗器械还是依靠进口。根据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的统计,2012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总额为12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4.56%。

  国内医疗器械企业如何改变这种“创新不足、质量一般”的固有印象。除了投入资金进行研发创新及推广以外,提高认证标准,比如达到美国FDA认证标准,也是一种可行途径。而通过FDA认证,也能为企业打开美国市场。

  中国医疗器械在美国市场增长迅速

  美国近几十年来一直是全球最大的医疗器械消费国。其国内市场约占全球市场的50%。因此,越来越多的国内器械企业把目光投向美国市场。

  近年来,中美两国的医疗器械贸易份额也逐年增长。2008年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医疗产品总值有16.48亿美元,2011年增长到31.3亿美元,增幅达90%。2008年中国进口自美国的医疗器械总值达8.65亿美元,2011年猛增到20.25亿美元,增幅达134%。2012年1~6月,中国从美国进口医疗器械产品主要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类高端产品,总值达18.23亿,同比增长了21.49%;同期,中国出口到美国的医疗器械主要是大宗的医用辅料类、高分子耗材类等低附加值产品,总值为20.37亿美元,同比增长10.95%。

  可见,中国的医疗器械在美国市场中正在快速增长,但是远未饱和。

  欲获美国市场“通行证” 必先通过FDA认证

  美国医疗器械市场蛋糕看起来很诱人,但想吃到这个蛋糕还必先获得美国FDA认证才能获准进入美国市场。

  RobertSun是美国医药和医疗器械咨询公司Medical Initiative 公司的亚洲市场部负责人,该公司主要帮助中国的医药和医疗器械厂商进入美国市场。据Robert Sun介绍,FDA根据医疗器械的风险等级应用不同的认证程序。对多数低风险的器械,厂商仅需要注册生产设施和登记产品;对多数中等风险的器械,产品需要通过FDA的510(k)认证(PremarketNotification);而高风险的器械则需要通过漫长的PMA认证(Premarket Approval)。企业需要根据自己产品的类别、综合认证时间、费用和认证目的多种因素,制定最佳的认证策略。

  但是,通过了FDA认证并不等同于进入了美国市场。Robert Sun说,因为大部分美国的医疗器械都在保险承保范围内,所以产品只有进入了医保,才能真正有销路。

  RobertSun表示,现在很多厂商对美国医保的政策不了解,为了便利,进入医保的工作全部交给在美国的代理商处理。这样虽然快捷,但是代价也是明显的:医保注册过程中代理商会使用自己公司的信息,即把该产品和代理公司“绑定”。一旦代理关系结束,新的代理商又要重新进行医保注册,重复工作费时费力。相反,如果由厂家进行医保注册,则毕其功于一役,而且会更容易找到合适的代理商。

  了解FDA认证标准和进入医保的程序,能帮助企业在和代理商的谈判过程中立于不败之地,根据自身的需要选择合适的合作伙伴。而那些只管生产、不管渠道的企业,需要调整思路,与时俱进。

  RobertSun举例说,一家国内的器械厂商,既没有FDA认证,没有医保注册,到美国来频繁参展3年,竟然没有一家美国代理商问津,最后不堪庞大的参展费用,只好放弃美国市场。

  如果办好了FDA认证和医保注册,进入美国市场的最后一步就是选择合适的代理商。所谓“合适”,是指渠道合适,而且销量合适。企业需要做功课,研究合作伙伴的背景和实力,才能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进入美国初期,代理商往往要求独家代理。如果贸然和不合适的代理商签约,就可能错过产品进入市场的宝贵时机。

  总之,进入美国市场是一个系统工程,包括FDA认证、医保注册和代理商选择等。企业需要动用自身的或外部的资源,合理规划,在尽量短的时间内以尽量小的成本实现目标。

2013-09-02 09:13:38浏览7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