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外资已垄断我国高端医疗器械 开始进军基层医疗市场

  医院看病,除了药价高,检查费也是患者难以承受的负担。这一方面与医疗机构追逐利润相关,另一方面也归咎于高端医疗器械依赖进口。进口医疗设备动辄数千万元,导致检查费居高不下,不仅加重患者负担,也大量消耗医保资金。目前外资医疗器械占据了多大的市场?请听《外资医疗器械垄断困局》上篇《外资垄断我国高端医疗器械开始进军基层医疗市场》。

  农民工王师傅在工地摔伤了膝盖,带着2000元到北京民航总医院看病,但医生说这点钱连检查费都不够。

  患者家属:(医生)他说我们要做手术,做手术之前还要做许多检查,他说检查许多项,我说没带钱,2000块钱。他说2000块钱,手术之前的检查费就不够用的。

  得知记者在采访,另一位患者刘先生也给记者看了他的缴费单,上面写着CT、B超和化学检查3项,收费619元。

  患者:头部CT180元,材料费30元,200多元吧。B超165元。

  为什么检查费这么高?医生说,检查设备都是进口的,几百万到数千万一台,怎么能不贵呢?

  记者:都是什么牌子的?

  医生:不一样,有GE的,也有西门子的,还有飞利浦,都有。

  目前在三级大医院比较常见的外资医疗器械品牌有美国通用电气、飞利浦和西门子,进口价格不菲。比如:一台高级核磁共振设备,进口价格在每台1200万-2500万之间,一台伽马刀治疗仪进口价在1000万左右。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裘云庆说,进口设备不仅进价贵,每年的维修费用也很贵。

  裘云庆:一年保修费用也要上百万,零件更换也非常贵,进口了机器后,试剂也要配套进口,不能国产,材料消耗也很贵。

  除了检查设备,一些进口医用耗材也比国产的贵很多,北京阜外医院内科管委会及心律失常中心主任张澍说,有的甚至能翻倍。

  张澍:一个国产的支架如果8000-9000元的话,进口的就得1.5万-1.6万,有双倍左右。导管,国产价格1万左右,进口的要到1.6万左右,总要高出60%左右。

  大量进口医疗器械,并不是个案。致公党中央调研报告显示,外资医疗器械在三级以上医院占90%以上,二级医院占2/3左右。张澍也介绍,大概70%-80%高端医疗器械,都是依赖进口或外资企业生产。

  张澍:大型设备,比如说血管造影机、磁共振、X线、同位素影像设备、超声,基本上还是依赖国外;第二,从耗材角度,比如说心脏起搏器、心脏除颤器、血管支架、神经治疗设备、心导管之类耗材,也基本都是依赖国外的。

  值得注意的是,在占领了高端医疗器械领域之后,国际巨头正将触角转向我国基础医疗领域,生产中低端X光机、核磁共振、超声仪,希望占据我国基层医疗市场。

  黑龙江省东宁县卫生局一位官员介绍,随着医改推进,进口高端检查设备也开始进入县级医院。

  卫生局官员:我们县医院有一些,也是根据医疗需求,进一些设备什么的。因为诊断的质量,取决于选择什么产品。进口一般都是省里采购的。

  中国医药保健品进出口商会提供的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医疗器械进口额为124.72亿美元,同比增长14.56%。其中彩色超声波诊断仪、医用导管等高附加值产品,进口额超过1亿美元。

  为了占据中国市场,美国通用电气等外资医疗器械企业已经在中国布局产能。一位医生说:现在,说是进口,牌子是美国的,都是在国内组装的,GE公司的研发就在北京亦庄。

  但是张澍提醒,大量进口外资医疗设备,加重了患者和医保的负担,随着检测设备和耗材使用范围的扩大,医保将力承担。他举例说:

  张澍:我们中国每100万人,只装了35台心脏起搏器,美国100万人,装了1000台心脏起搏器,如果我们要想把心脏起搏器发展到跟欧洲、美国相似的话,到那时全部用进口的,中国就负担不了了。

2013-03-21 17:34:04浏览6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