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养生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药品 > 中药养生

别把偏方当中医

举报/反馈
2013-01-16 11:04:43生命时报

  一提到看中医,不少人就会想到“偏方”、“秘方”;打开一些中医药网站,声称治各种病的偏方、秘方因为吸引眼球,占据了很大空间。以至于,不少人将“偏方”、“秘方”当成了中医的招牌,甚至代名词。

  论偏方、秘方,都是中医药学的复方中药。对于这二者,字典里的解释是,偏方——民间流传不见于古典医药学著作的中药方;秘方——不公开的、有显著医疗效果的药方。如此解释,凸显出它们在医疗上的特殊地位。其共同点是,都没有纳入到正规的中医药体系中去,也未经过医疗管理部门的审批。

  任何物质进入人体后,都会产生这样那样的影响,可能治病,也可能致病。基于人体致病因素的多样性和身体状况的复杂性,药物对人体有益的作用,即治病的针对性,是极窄的。谈到人体状况与药物的关系,中医药学概括为辨证论治,西医药学则强调人体生理、生化、病理等指标与药物相应作用指标相对应。鉴于医药科学发展水平所限,尚难解决所有疾病的治疗问题,更难以保障人体不生病。于是偏方、秘方就有了存在的空间。

  该如何看待偏方和秘方呢?对于中药研究者来说,应该秉承“两个不可”的态度,即不可全信,也不可不信。秘方,是保守秘密的药方;偏方,也难见全面组成物的报道,同样具有保守秘密的实质。面对如此药方,仅凭有人声称“能治大病”、“疗效显著”就相信,显然带有极大的盲目性。另一方面,毕竟偏方、秘方为研究提供了线索,所以也需要重视。就好像警方办案,有了线索,但不等于事实,还需要寻找确凿的证据。

  对于广大患者来说,人们更关心的是“偏方”、“秘方”的疗效。中医药的特点是辨证论治,也就是完全的个体化诊治,所有病人去用同样一种秘方或偏方,本身就不符合中医药学的精神。一般来说,寻求偏方、秘方的患者往往有两种情况:有的人因为对医生或疗效不满意,或者患了绝症,从正规治疗渠道难以看到希望,本着“死马当活马医”的心态去“走偏门”;有的人则因为经济上有困难,难以负担正规治疗的费用,转而寻找价格相对低廉的民间药方。从这两种心态出发寻找的偏方、秘方,其疗效更要画上大大的问号了。

  但偏方和秘方在民间仍有一定市场,这就不能不提到商家的操守。在商品经济社会,偏方、秘方的提供者是要挣钱的,但应取之有道,即应以疗效的针对性为基础,而不应以“偏”和“秘”来作为卖点。另外,媒体在传播“偏方”、“秘方”时,也应本着谨慎的态度,充分考虑到传播的结果,而不能随意渲染,误导病人。

  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员 岳凤先

  【延伸阅读】

  误区:六味地黄丸一定能补肾吗?

  中药泡脚怎么泡如何避免误区

  中药使用不当身体会很受伤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