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新型“智能导管”可自动释放抗菌物质

  自本周三开幕的会议是世界上规模最大的社会科学会议,包含了在科学和其他领域的近8600项新发明报告。在宾夕法尼亚会展中心和市中心酒店,有近14000科学家及其他人员关注这项智能导管的报告。

  报告发言人DipankarKoley博士说,“智能导管”技术用于开发留置在血管和尿道的导管。Koley的报告内容是关于这项技术的早期研发工作,他说,“仅美国每年就报告有约150万例医疗卫生相关感染,导致9万9千例死亡和超过450亿美元的额外卫生保健支出。”“以尿路感染为例,这是在急症护理医院和长期看护机构中最常见的护理相关的感染,我们的智能导管就是为了这项需求应运而生的”。

  Koley是密歇根大学MarkMeyerhoff实验室的博士后研究员,该研究组成员包括密歇根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的ChuanwuXi博士和JianfengWu博士,他们称这个新的导管装置为“电调控的智能导管”。他解释到,细菌感染可以开始于导管的表面,这些弹性软管一般用于给药和其他目的而置入人体血管内,以及用于导尿而置入患者的尿道。每年有300万的导尿管需要留置,有些只是暂时性的,例如在手术过程中。有些患者则需要长期置管,例如进行肾脏透析的患者,以及在重症监护室和长期看护机构住院的患者。其中许多是体弱或危重的患者。因此需要在卫生保健机构做大量的工作以预防导管相关感染。

  他说,目前已开发出可以释放抗菌物质的抗感染导管。然而,这些是“非智能导管”,持续的释放抗菌物质,不久就会耗尽从而失去其抗感染作用。新型的智能导管可以在感染开始时被感知,随后再释放其抗菌物质-一氧化氮(NO)。

  在一项为期7天的实验室试验里,测试的导管一直在持续释放NO,Koley及其同事相信这种释放作用可以持续数周。智能导管通过化学作用感知导管周围的pH变化或酸碱环境。当在导管上粘附形成膜状的细菌达到临界值时,会产生特定的改变信号。这时,导管“启动”释放一氧化氮,破坏细菌生物膜并制止感染。随后又会转换至“关闭”状态,保持其一氧化氮生成原料的储备。

(责任编辑:陈琼)

2012-08-27 14:32:00浏览7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