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传统药品零售行业,药店总会想方设法与“医”(医生、医院、医疗)搭界。譬如对于一度被明令禁止的坐堂医,宁愿铤而走险也要“赌”上一把,药店经营者看重的正是其对自身专业化形象的提升以及“吸客”效果带来的业绩提升。
然而,对绝大多数网上药店而言,其管理运营的重心都集中于“药”,而缺少“医”的元素和氛围,医药属性名不副实。
在线下屡试不爽的手段为何被网上药店束之高阁?个中原因目前尚不清楚。但相信随着网上药店的进一步发展,“医”元素会被快速植入。目前,相关趋势已经开始崭露:金象网、药房网、1号药网等企业,正尝试循着不同路径完成“医”与“药”的关联。
品类集合
医疗既是一种服务,又是一种特殊的商品。诸如口腔、体检、中医等多种健康医疗服务,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团购网站等电商置于“货架”之上,而从市场反馈情况来看,这也的确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和喜爱,并逐渐成为一种潮流。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平安1号药网携其兄弟网站1号医网加入队列,并更进一步联合推出手机客户端“掌上医院”。
其实,对于网上药店来讲,售卖健康医疗服务很“划算”。
首先,药品与医疗服务共同指向用户对健康的诉求,在一定意义上具有高度的近似性和相关性。换言之,药品与医疗服务的用户群体趋于一致,因此,相对于其他销售渠道,网上药店更具有销售医疗健康服务的“先天优势”。
其次,选择在网上药店购买药品的用户更注重互联网渠道的便利性,而“即买即用”的医疗健康服务同样继承了这一特点,与用户的消费心理相吻合。
再次,作为特殊形态的商品,医疗健康服务不占用网上药店的资金成本、仓储成本,同时也不耗费物流成本,完全符合电子商务“轻公司”的属性。
百济健康商城则以另一种售卖“服务”的模式开启了与“医”的联结。百济健康商城在其网站开设“医院频道”,“为广大患者免费提供全国医院资讯、医生资讯、医生出诊信息、各医院停诊信息、病友医生点评、疾病知识、就医攻略”等。这种模式其实在医疗领域极为常见,如好大夫在线、寻医问药等,其盈利的方式为通过帮助患者预约挂号赚取“中介”费用。这其实也是销售服务的一种形态,与1号医网不同之处在于,它销售的是自己的服务,而后者销售的则是别人的服务。这种被誉为极有发展前途的模式面临着激烈的同质化竞争,最终比拼的是对医院、医生资源的抓取能力。
营销入口
这种诊疗模式其实在国内也非常盛行,已形成以前述寻医问药网等为典型代表的产业集群。那么,这种诊疗模式与网上药店有何联系呢?答案很简单,该种诊疗模式的载体可以成为网上药店开展营销的入口。
金象网率先发现了其中的机遇,早期即以“金象联盟”建立与相关企业(如寻医问药网、用药安全网)的合作关系。
这种合作模式对其他网上药店具有良好的借鉴意义:其一,以虚拟医疗单位作为营销入口,更符合“精准营销”的定义。登陆健康咨询类网站的用户首先具有健康诉求,较之其他网络营销平台,与网上药店衔接更为紧密,相应地转化率也有所保障。其二,到医疗单位进行咨询、诊断、处方,到零售药店进行购药,原本是一套自然的诊疗流程,因此从此类平台到网上药店的过渡极为顺畅,从某种意义上讲,二者之间通过配合,共同为用户提供了“一站式”的诊疗体验。其三,借用商圈的概念,在线下,依附大型医疗机构而生存的零售药店大都有着不错的销售业绩;同理,这种依附关系只是由线下转移至线上,应当同样适用,提供诊疗服务的载体无异于形成了虚拟的、具有超大规模的医疗单位,能够为网上药店提供充足而稳定的客流。
这样的优势自然容易被网上药店从业者洞悉。当依托寻医问药网而建立的医药电商平台闻康商城上线后,平安药网、开心人网上药店、药房网、惠好药尚网等企业迅速入驻,以这样的方式建立与寻医问药网的联系。
当然,这种联结背后同样隐藏着压力。首先,合作非为排他性,生于同一入口的流量可能产生不同的流向,此时比拼的是网上药店间的价格、服务等硬实力。其次,多方参与需要制度的连接与约束,能否设置合理、共赢的分账机制决定了合作的长度。
网上“药诊店”
“医”与“药”联结最直接、最紧密的方式是二者共生于同一平台内,一如线下药店之“药诊店”店型,充分发挥诊疗与售药间的互补作用,从而形成销售合力。目前已有网上药店开始向网上“药诊店”方向摸索,尽管目前仅算得初具形态,但其启示意义不容小觑:对于构筑专业化形象乏力的网上药店而言,拥有一支专业化的医师队伍显然无异于树起了一块金字招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