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某年6月中旬安徽省泗县组织数名乡村医生对大庄镇17个村19所学校的2500名中、小学生,接种了甲肝疫苗。之后,有304名接种该疫苗的学生,先后出现异常反应,如满面潮红、呼吸急促、胸闷、气短、头痛、抽筋等症状。其中259名患病学生被送进医院诊治,到7月11日全部住院学生出院,历时将近一个月。住院病人中一名6岁的女学生,6月17日接种疫苗,当天晚上出现精神萎靡不振,胃口欠佳。20日到医院诊治并住院,23日凌晨突发高烧,下午两点病情恶化,抢救无效死亡。后经省卫生厅专家组判定为“重症感染,呼吸循环衰竭所致”。这起“疫苗事件”发生后,全国哗然并惊动了国务院,卫生部部长高强亲临安徽处理。经过专家调查证实,这是一起因集体接种疫苗引发的“心因性反应”事件。
这次轰动全国因接种疫苗引发的“心因性反应”,很多人觉得不可思议,许多基层医生都想知道这究竟是一种什么反应?是一种什么病?这种病可以预防吗?其实,接种疫苗引发的“心因性反应”,几乎每年都有发生,只不过有些“心因性反应”发生人数不多,预后良好,影响不大,没有引起人们的重视。如报载,今年6月10日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中旗巴彦呼舒镇第七小学,就发生185名学生因接种腮腺炎疫苗后,其中74名学生出现头晕、恶心、手脚麻木、全身无力等不适。经专家调查证实,这也是一起因接种疫苗引发的“心因性反应”作怪。由于工作关系,笔者在十几年前曾亲临某省陈村小学,去调查处理过一起98名小学生因接种白喉类毒素疫苗,其中66名学生发生腹痛的典型“心因性反应”事件。
接种疫苗引发的“心因性反应”,到底是怎么发生的呢?①几乎所有疫苗都有可能引发“心因性反应”。如本文提到的甲肝疫苗、腮腺炎疫苗、白喉类毒素疫苗等。但多以注射用疫苗为主,口服疫苗少见。②发生“心因性反应”的人群,基本上是中、小学生,年龄在6~15岁之间,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少不更事,好奇心重,模仿力强,想像力丰富,很容易受环境影响,很容易接受心理暗示。③接种疫苗人数要达到一定数量。而且,多采取集体注射方式,并在公开场合下进行。这使接种疫苗的孩子,能够互相观摩,互相交流。孩子一般都有害怕打针的心理负担,当某个接种对象打针时出现某种不适感觉时,就会通过语言、叫喊、动作等,让另一个孩子接受心理暗示,而患同样的“病”。因此,有人把“心因性反应”又称为癔症,发病前先有一个诱发因素,然后再加上外界不断的心理暗示,使患者产生心理紧张,进而出现不适的身体症状。癔症是一种会“传染”的心理病,一个人发病后会带动身边的人同时发病。一传十、十传百,短则几分钟,长则十几分钟,一下子会有几个人、十几个人、几十个人都会患同一种病,让周围的人目瞪口呆。4“心因性反应”是一种心理病,没有固定的症状,以感觉症状为主,症状多样性为其特点,但每一起反应的症状,却相对集中。患者主诉症状很重,但体征不明显。发病很快,痊愈也很快,来无影,去无踪,不会留下后遗症,更不会危及生命。
如何预防接种疫苗引发“心因性反应”呢?①要严格执行卫生部颁发的《疫苗流通和预防接种管理条例》。任何人和单位,都不准擅自进行群体性接种。这次泗县大庄镇疫苗事件,未经当地人民政府批准,擅自进行群体免疫接种,酿成大祸。②预防接种疫苗开始前,要求负责接种工作的乡村医生进行培训。③接种疫苗时要严格掌握接种疫苗的禁忌症。如有发热、急性疾病患者、有过敏史者,一般应缓用或不用疫苗。以防止“偶合症”的发生,即可能把已有病在身的学生,在接种疫苗以后,由于接种疫苗反应而加重患者的某种症状,使之成为接种疫苗引发“心因性反应”的源头。4接种疫苗最好采取上门接种或分散接种的办法。在集体接种时尽管在一个封闭的环境里进行,如专设一个注射疫苗房间。这样可以防止有些学生因害怕打针,而影响其他学生的情绪,切断心理暗示的途径。⑤一旦发生“心因性反应”时,当事人、教师、家长和学生,应沉着应对,不要惊慌。因事发突然,人数众多,当事者猝不及防,十分被动。这里提醒读者注意,但凡接种疫苗后发生群体性症状相同的反应,十有八九是“心因性反应”作怪。这时,当事者千万不要病急乱投医,草率采取治疗办法。在“集体腹痛”案例中,乡村医生为摆脱困境,就给每一位闹“腹痛”的学生打一针“肾上腺素”。其实,这种药本来是给接种疫苗时一旦发生休克的患者作急救药之用的,被他用在每一位“腹痛”的孩子身上,结果是许多孩子旧病不去又添新病,不少孩子出现胸闷、心跳加速、气短、头痛等,乱子越闹越大了。另外,在这次泗县大庄镇的“疫苗事件”中,当地政府在没有此次事件的调查结论之前,就宣布所有入院治疗的儿童全部免费,并且每人每天还有20元的补贴。这真是天上掉下个大馅饼,不吃白不吃。病孩家长认为反正免费住院还有补贴,孩子只要有点不舒服,都抢着把孩子送到医院去,住在医院里的孩子都不愿出院回家,使得医院人满为患。本来就不好控制的局面就更不好控制了。⑥对于发生“心因性反应”的孩子,一般应该回家治疗,阻断有害讯息传入孩子耳中。不要把患病孩子,不分轻重缓急统统送到医院去集体治疗。因为“心因性反应”顾名思义就是心理原因的反应,归根结底是心理问题,孩子身上其实没有器质性病变,多数不需要用药物治疗,只要做好心理疏导工作即可。媒体及家长更不要过多谈论孩子的病情。否则的话人传人,户传户,村传村,谣言四起,真假难辨。泗县大庄镇闹出的“心因性反应”,遍及17个村,304名学生发病,259名学生住院。其规模之大,影响之广,受害人数之多,持续时间之长,在同类反应中大概是全国之最了。这可能和媒体及家长在事发之后,不负责任地传播小道消息有关。
(实习编辑:陈静梅)
主任医师
常德市第一人民医院 药剂科
主任药师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 药剂科
主任医师
广东省皮肤病医院 药剂科
住院医师
福州市妇幼保健院 药剂科
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 药剂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