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补血第一话三七

  三七为五加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产于我国云南、广西等地。其茎直立,光滑无毛,有细纵条纹;掌状复叶,轮生于茎端;6~7月开花,花色黄绿;8~9月结果,果呈红包。夏末秋初,选择生长3~7年者,挖取根部,去泥洗净,晒干备用。

  神奇古传

  说到三七,有一古传:从前有个叫张二的青年,患出血症,口吐血,鼻流血,便带血,屡治不效。此时巧遇田郎中,经口服他用一种草根研成的粉,病竟逐日痊愈。张二向郎中讨得此药的种子,种在园圃内为日后备用。次年知府大人的女儿也患出血症,遍访名医却毫无起色,情急中他贴出告示,以求治病良药。张二救人心切,带上所种的草药直奔知府衙门,斩下草药根研末给小姐服下,可不到一个时辰小姐却一命呜呼。知府大人大怒,严刑拷打张二照实招来。

  知府大人知情后捉拿田郎中,定为“谋害杀人罪”。郎中申辩:“这草药对各种出血症都有奇效,但要生长三至七年,而张二所种的药只有一年,时间太短没药性,哪能救活小姐的命?”说罢,他在自己大腿上划一刀,鲜血如泉涌,又赶紧拿出这药末内服外敷,立刻血止痂结。知府大人见如此效验,也就无话可说。为让后人记住这一惨痛教训,便定名这种草药为三七,示意此草根作药用时,必须生长三至七年,因郎中姓田,故又名田三七。

  三七性温味甘微苦,入肝、胃、大肠诸经,可治各种出血症。药用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药学家李时珍《本草纲目》载三七:“止血,散血,定痛。金刃剑伤,跌仆杖疮,血出不止者,嚼烂涂,或为末掺之,其血即止。亦主吐血、衄血、下血、血痢、崩中、经水不止、产后恶血不下、血晕、血痛、赤目、痈肿、虎咬、蛇伤诸病。”进而补述:“三七,近时始出,南人军中用为金疮要药,云有奇功。又云凡杖仆伤损,瘀血淋漓者,随即嚼烂罨之即止,青肿者即消散。产后服亦良。大抵此药气味温甘微苦,乃阳明、厥阴血分之药,故能治一切血病”。

  继《本草纲目》之后,《本草新编》称三七为“止血之神药”,“无论上、中、下之血,凡有外越者,一味独用亦效,加入补气药中则更神”;赞三七“得补而无沸腾之患,补药得此而有安静之休”。而清代医家赵学敏最先把三七提升为滋补强壮药,所着《本草纲目拾遗》云:“人参补气第一,三七补血第一,味同而功亦等。”更何况三七在防治心血管病方面比人参更有优势,且药价远低于人参。三七,这一被人们认识晚于人参一千年的后起之秀,理应享有“为中药之最珍贵者”的美誉。

  现代研究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三七含皂苷类,经鉴定为人参皂苷、三七皂苷及七叶胆皂苷,总皂苷含量高于人参和西洋参。还含止血活性物质、黄酮类化合物、生物碱、蛋白质、糖类、挥发油、树脂、核苷、游离氨基酸、胡萝卜素、钙离子等成分。药理实验提示,三七可缩短凝血时间,有明显止血作用 ;能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改善心肌内循环,增加心输出量,减慢心率,降低心肌耗氧量;能活血化瘀,活络通脉,增加脑血流量,改善脑缺血状态 ;有补血强壮作用,对营养不良性贫血效果很好;加强细胞代谢能力,提高机体免疫功能;调节血糖,抗炎镇痛等功用。

  现代临床用三七治冠心病心绞痛、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不齐、晕眩症、脑血管病后遗症、脑中风所致偏瘫、神经衰弱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各种原因引起的外伤出血、贫血,促进产后、手术后创口愈合等,疗效甚为理想。

  常用处方

  三七既止血,且止血不留瘀,又活血,行血不伤新血,堪称治疗出血及瘀血内阻疾病之要药。无论内服外敷,单味复方,皆有殊功。着名中成药云南白药就是以三七为主要成分,在抗美援朝战争中立下显赫功劳。现介绍常用三七处方数例:

  治吐血 三七末3克,藕汁1小杯,鸡蛋1只打散,共炖汤服食。

  治咳血 三七6克,花蕊石9克,血余炭3克,共研末,分2次以开水送服。

  治赤痢血痢 三七9克,研末,米泔水调服。

  治大肠出血 三七研末,每取3~6克,调淡白酒服。

  治产后血多 三七3克,研末,以米汤调服。

  治无名痈肿,疼痛不止 三七磨米醋调涂。已破者,研末干涂。

  治跌打损伤,瘀阻作痛 三七10~30克,浸入500克白酒内,7天后饮服,每次5~10毫升。

  食疗

  七花茶 三七花适量,以沸水泡茶频饮,清热平肝,适用于高血压头晕,亦治咽喉肿痛。

  三七炖鸡 三七10~15克,以油炸后,投入洗净的鸡肉1 000余克,加姜片、葱段、黄酒,入水炖熟后,吃鸡喝汤。大补气血,久病后者及产妇尤宜。若健康人服食,则强身延年益寿。

  服用注意

  三七既止血又散瘀,孕妇慎用,以防堕胎。又因三七性温,若血热妄行者,不宜单独使用,可配凉血止血或滋阴清热药同用。

  (以上内容仅授权39健康网独家使用,未经版权方授权请勿转载。)

  (责任编辑:梅一多)

2008-01-03 14:05:00浏览61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焦虑引起的肠易激综合征吃什么中成药
焦虑引起的肠易激综合征可服用逍遥丸、解郁安神颗粒、四磨汤口服液等中成药来进行治疗。焦虑情绪是肠易激综合征的重要诱因之一,患者常伴随腹痛、腹泻、便秘等消化系统症状。1、逍遥丸:逍遥丸是一种具有疏肝健脾、养血调经作用的中成药。其主要成分包括柴胡、当归、白芍等,能够缓解肝气郁结所致的胸胁胀痛、月经不调等症状。对于焦虑引起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逍遥丸可通过调节情志,改善肠道功能,从而缓解腹痛、腹泻等症状。2、解郁安神颗粒:解郁安神颗粒主要用于治疗焦虑、抑郁等情绪障碍。其成分包括柴胡、大枣、石菖蒲等,具有疏肝解郁、安神定志的功效。该药物能够缓解患者因焦虑导致的失眠、多梦、心悸等症状,进而改善肠道功能,减轻肠易激综合征的消化道症状。3、四磨汤口服液:四磨汤口服液由木香、枳壳、乌药、槟榔等中药组成,具有顺气降逆、消积止痛的功效。适用于肝郁气滞型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尤其是那些伴有大便干结、腹痛腹胀等症状的患者。四磨汤口服液能够调节肠道平滑肌的收缩,改善肠道功能,从而缓解患者的消化道症状。针对焦虑引起的肠易激综合征患者,除了药物治疗外,还应注重心理调适。患者可以通过心理咨询、冥想、瑜伽等方式来缓解焦虑情绪,从而减轻肠道症状。同时,保持规律的饮食习惯,避免食用可能刺激肠道的食物如辣条、麻辣火锅等,也是缓解症状的重要措施。在药物治疗过程中,患者应遵医嘱按时服药,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植物神经系统疾病吃什么中成药
植物神经系统疾病会导致人体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出现如头晕、失眠、焦虑、心慌、出汗等多种症状,通常可以遵医嘱口服柏子养心丸、天王补心丹、归脾丸、安神补脑液等中成药进行治疗。1、柏子养心丸:主要成分包括柏子仁、党参、炙黄芪、川芎、当归、茯苓等。适用于心气虚寒,心悸易惊,失眠多梦,健忘等症状。对于植物神经系统疾病中因心气血不足导致的失眠、心悸等症状有较好的调理作用。2、天王补心丹:由丹参、当归、石菖蒲、党参、茯苓、五味子、麦冬、天冬等多种中药组成。适用于阴虚血少,神志不安证,症见心悸怔忡,虚烦失眠,神疲健忘,或梦遗,手足心热,口舌生疮等。对于植物神经系统疾病出现阴虚血亏所致的失眠、心烦等症状效果良好。3、归脾丸:成分有党参、白术、炙黄芪、炙甘草、茯苓、远志、酸枣仁、龙眼肉等。能益气健脾,养血安神。适用于心脾两虚,气短心悸,失眠多梦,头昏头晕,肢倦乏力,食欲不振等。对于植物神经系统疾病中因心脾两虚引起的多种症状,如失眠、头晕、乏力等有改善作用。4、安神补脑液:主要成分为鹿茸、制何首乌、淫羊藿、干姜、甘草、大枣、维生素B1等。具有生精补髓,益气养血,强脑安神的作用。用于肾精不足、气血两亏所致的头晕、乏力、健忘、失眠等。对于植物神经系统疾病导致的失眠、头晕、乏力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对于植物神经系统疾病患者使用中成药,建议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具体病情和个体差异选择合适的中成药,避免自行用药。同时,在服用中成药期间,要注意观察症状的变化,如症状无改善或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就医。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植物神经紊乱吃什么中成药
植物神经紊乱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疾病,患者常出现多种躯体不适症状,如头晕、失眠、焦虑、心慌等,通常可以遵医嘱口服解郁安神颗粒、安神补脑液、归脾丸、逍遥丸等中成药。1、解郁安神颗粒:该药物主要由柴胡、大枣、石菖蒲、姜半夏、炒白术、浮小麦等多味中药组成。多种药物协同作用,可起到疏肝解郁、安神定志的作用,对于植物神经紊乱因情志不舒、肝郁气滞引起的失眠、心烦、焦虑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效果。2、安神补脑液:其主要成分包含鹿茸、制何首乌、淫羊藿、干姜、甘草、大枣等。整体上,安神补脑液能够生精补髓,益气养血,强脑安神。对于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出现的头晕、乏力、健忘、失眠等症状有一定的调理功效。3、归脾丸:归脾丸由党参、炒白术、炙黄芪、炙甘草、茯苓、制远志、炒酸枣仁等组成。该中成药主要用于心脾两虚、气血不足所致的心悸、失眠、健忘等症状,对于植物神经紊乱因心脾虚弱引起的一系列表现,如面色萎黄、食欲不振、心慌气短等有较好的改善作用。4、逍遥丸:逍遥丸的主要成分有柴胡、当归、白芍、炒白术、茯苓、薄荷等,能疏肝健脾,养血调经,对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因肝郁脾虚导致的情绪抑郁、胸胁胀痛、头晕目眩等症状有缓解效果。女性患者若在经期出现植物神经紊乱症状,逍遥丸也能起到一定的调理作用。对于植物神经紊乱患者,在服用中成药治疗的同时,还需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有助于调节神经系统功能。若症状严重或持续不缓解,应及时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调整治疗方案。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肝经湿热阴囊潮湿吃什么中成药
针对肝经湿热导致的阴囊潮湿症状,临床常选用具有清热利湿功效的中成药进行调理,主要包括龙胆泻肝丸、二妙丸、四妙丸等。肝经湿热阴囊潮湿是一种常见症状,中医理论认为其病因多与湿热下注、肝经湿热蕴结有关,积极治疗可控制疾病发展。1、龙胆泻肝丸:龙胆泻肝丸是一种经典的中成药,主要成分包括龙胆草、车前子、柴胡、当归等。其具有清肝胆、利湿热的功效,适用于因肝胆湿热引起的阴囊潮湿、口苦、胁痛、小便短赤等症状。龙胆泻肝丸通过疏泄肝胆湿热,改善肝经湿热下注的状况,从而缓解阴囊潮湿等不适。2、二妙丸:此药由苍术与黄柏配伍而成,前者燥湿健脾,后者清热燥湿,二者协同可清除下焦湿热。临床常用于治疗湿热下注所致的阴囊潮湿,尤其适用于阴囊潮湿伴瘙痒、异味等症状者。需注意,该药对湿热体质患者效果更佳,寒湿体质者不宜使用。3、四妙丸:该药物则是在二妙丸基础上添加薏苡仁、牛膝,增强了清热利湿、通利关节的功效。其适用于湿热下注引发的阴囊潮湿,尤其伴有腰腿沉重、筋骨疼痛等症状者。需注意,该药孕妇应该慎用,且服用期间需避免辛辣油腻食物,以免加重湿热。针对肝经湿热阴囊潮湿的治疗,除了服用中成药外,患者还应注意保持阴囊部位的清洁和干燥,避免穿着过紧的内裤,减少久坐时间,以防止局部温度过高、出汗过多而加重症状。同时,饮食上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肥肉等,多吃一些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薏苡仁、冬瓜等。此外,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和情绪状态,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激动,也有助于病情的恢复。若症状持续不减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便得到更专业的诊断和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