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宝宝的健康 掌握在你的手上

  即使对儿童与成人都很安全的药物,用于新生儿却有严重的反应。其原因何在呢?新生儿肝脏内的很多酶系统尚未建立起来,因而其解毒功能很不完善。

宝宝的健康 掌握在你的手上
 

  例如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分泌量小,活力又低,许多药物不能与其结合,游离在体内,以致发生蓄积中毒。如氯霉素的半衰期,成人为4小时,而新生儿为25小时,当用量超过每日l00毫克/公斤体重时,其死亡率可为对照组的8倍,并出现特有的症状:在用药2~9天后,婴儿开始出现恶心、呕吐、进食困难、腹部膨胀,继而体温过低,肌肉松弛,呼吸困难,面部血管因缺氧而呈灰白色,称为“灰婴综合征”。因此新生儿以不用氯霉素为好。若必须使用时,应按每日20~25毫克/公斤体重,严格掌握使用。

  新生儿的肾脏也处于发育阶段,肾小球的滤过率只有成人的30~40%,如主要由肾脏排泄的四环素,其半衰期由正常的8小时,延长到108小时,极易在血液中蓄积而引起中毒。因此用药剂量应减少,间隔时间应延长。同样道理,使用庆大霉素时按每日每公斤体重3~5毫克计算,只需每24小时进行一次肌肉注射就可以。

  新生儿的血脑屏障的通透性较强,但在一般情况下,胆红素与血清白蛋白结合后,是不容易进入脑组织产生毒性作用的。而在服用某些药物后,由于它们能和胆红素争夺白蛋白并与之结合,使未能和血清白蛋白相结合的胆红素——游离胆

  红素通过血脑屏障,损伤脑组织,从而可能发生危害患儿生命的核黄疽。这类药物包括安定、小儿安、消炎痛、新生霉素、磺胺异恶唑、苯甲酸钠咖啡因和水溶性维生素K等,一般都不宜给新生儿使用。

  需要指出的是,新生儿血红蛋白还原酶的活性较低,致使血红蛋白较易氧化,若应用磺胺药及氯丙嗪等,可能导致新生儿发生高铁血红蛋白血症,出现青紫等症状。

  另外,新生儿的皮肤和粘膜又薄又嫩,血管也很丰富,对外用药的吸收量较大,有时会引起严重反应,甚至发生全身中毒。如用硼酸软膏、可的松药膏以及1%硫酸阿托品滴眼液等,有时会出现上述情况。

  新生儿的用药方法除了上述几点外,还要注意以下3点:

  1、应注意解热镇痛剂的使用:一般应避免使用此类药物,因为这类药物可引起新生儿青紫症、贫血,以及肚脐出血、吐血、便血等。所以一般不用这些药物如小儿退热片、APC片,除非万不得已,不可采用,即使应用,剂量切忌不可过大,用药时间不可过长。

  2、注意某些抗生素的使用:如四环素类药物,都容易引起黄斑牙;氯霉素可抑制骨髓的造血功能,可使服药的新生儿发生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粒细胞缺乏症;新霉素可引起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和耳聋。

  3、尽量少用药:对于新生儿,应注意护理,避免生病,尽量少用药,在新生儿发热、炎症时尽量采用中药制剂,清热解毒药,有很好的疗效,选用一些中成药冲剂和糖浆制剂服用。

  小编提示:有民间的一些习俗,也值得注意。例如:新生儿刚出生一两天,有人就给他喂黄连甘草水,据说可以解“胎毒”。其实,黄连与甘草合用,会失去抗菌作用,只需用黄连服1~2次即可。有的妇女将珍珠散洒在自己的乳头上,认为让乳儿吸吮后会使其体质健壮。但要知道这种药含有朱砂等成分,对人体脏器功能极为有害。还有的人认为让婴儿多吃六神丸可以不生痱子和疮疥。但它含有蟾酥等毒性药物,若超过服用剂量,可引起恶心、呕吐、心跳过缓等症状,严重的会发生心房、心室之间的传导阻滞、惊厥和循环衰竭而死亡,因此千万不能滥用。

(责任编辑:梅一多)

2007-11-29 09:09:00浏览4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施慧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胃食管反流的禁忌是什么
胃食管反流的禁忌一般包括饮食不当、过度劳累、吸烟喝酒、情绪不稳定、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等。 1、饮食不当 胃食管反流可能是由于抗反流功能和结构受损、食管清除能力降低等原因导致。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避免吃高脂肪、巧克力、咖啡因等食物,以免导致食管下括约肌压力下降,从而引起胃食管反流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玉米、红薯等,可以促进胃肠道蠕动,有助于缓解胃食管反流的情况。 2、过度劳累 如果患者长期从事重体力劳动,可能会导致身体过度劳累,从而引起上述情况。建议患者需要注意劳逸结合,以免引起不适症状。同时,患者也可以通过卧床休息的方式,缓解不适症状。 3、吸烟喝酒 烟草中含有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而酒中含有一定量的酒精,如果患者长期吸烟喝酒,可能会导致食管黏膜受到刺激,从而诱发胃食管反流的情况。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需要及时戒烟戒酒。同时,患者也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的食物,如鸡蛋、牛肉等,有助于增强抵抗力。 4、情绪不稳定 如果患者长期处于焦虑、紧张等不良情绪中,可能会导致神经兴奋,从而诱发胃食管反流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适当进行户外散步,有助于排解压力,保持心情舒畅。必要时,患者可以及时就医,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多潘立酮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5、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 如果患者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如布洛芬缓释胶囊、阿司匹林肠溶片等,可能会破坏胃肠道黏膜屏障功能,从而引起胃食管反流的情况。建议患者需要及时停止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硫糖铝口服混悬液、铝碳酸镁咀嚼片等药物保护胃黏膜。 除此之外,建议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注意饮食清淡,可以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水果和蔬菜,如柚子、丝瓜、茄子等。保证足够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如辣椒、炸鸡、烤鸭等。如果出现其他不适,建议立即就医进行治疗,避免耽误病情。
施慧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胃食管反流喉咙有紧迫感怎么回事,怎么办
胃食管反流喉咙有紧迫感,多考虑是饮食不当造成的,也不排除与精神压力大、药物因素、胃炎、胃溃疡等原因有关。可以根据引起的原因通过日常护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的方式进行处理。 1.饮食不当: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经常食用过多刺激性的食物,可能会对胃肠道造成刺激,从而引发喉咙有紧迫感的症状。可以适当调整个人饮食习惯,注意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同时也要注意三餐规律,避免进食过多刺激的食物。 2.精神压力大:不良的情绪或精神压力过大,可能会导致植物神经功能紊乱,从而影响到胃肠道的正常蠕动,也会出现上述症状。可以多听一些舒缓的音乐,缓解不良的情绪。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B1片、谷维素片等营养神经类的药物进行调理。 3.药物因素:长期服用非甾体类抗炎药或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可能会对胃黏膜造成刺激,从而诱发胃食管反流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奥美拉唑肠溶胶囊、雷贝拉唑钠肠溶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 4.胃炎:如果个人长期不良的饮食习惯或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会诱发胃炎,在炎症的刺激下,也有可能会出现上述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要注意三餐规律,避免进食过多辛辣油腻的食物。 5.胃溃疡:不良的生活习惯或幽门螺杆菌感染可能会诱发胃溃疡,在疾病发作时也会伴随上述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服用硫糖铝混悬凝胶、铝碳酸镁咀嚼片等保护胃黏膜的药物进行治疗。同时也要注意三餐规律,避免进食过多坚硬的食物,如果患者出现穿孔的并发症时,可以采取胃大部切除术进行治疗。 除此之外建议患者及时就医诊断,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如果患者病情较轻,一般不需要进行特殊治疗,注意饮食和生活方式后该症状可自行缓解。如果患者不适症状加重,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奥美拉唑肠溶片、枸橼酸莫沙必利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施慧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贲门失弛缓症和胃食管反流病的区别是什么
贲门失弛缓症和胃食管反流病的区别在于病因不同、症状不同、治疗方式不同、注意事项不同、预后效果不同等。1、病因不同贲门失弛缓症是一种原发性食管动力障碍性疾病,可能与神经肌肉功能紊乱、遗传等因素有关。胃食管反流病是指胃内容物反流至食管造成的食管黏膜损伤称为胃食管反流。其发生主要与抗反流屏障结构与功能异常、食管清除作用降低、食管黏膜屏障功能降低等因素有关。2、症状不同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可能会出现吞咽困难、食物反流、体重减轻等症状,还可能会伴随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反酸、烧心、胸骨后疼痛等症状,还可能会伴随口腔异味、牙齿敏感等症状。3、治疗方式不同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硝苯地平缓释片、盐酸普萘洛尔片等药物治疗。同时,患者可以配合物理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如经腹束缚胃-食管横断术、经口内镜下肌切开术等方式,能够改善病情。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可以遵医嘱口服奥美拉唑肠溶胶囊、兰索拉唑肠溶胶囊等药物治疗。必要时可以通过腹腔镜胃底折叠术进行治疗。4、注意事项不同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大蒜等,以免加重病情。胃食管反流病患者要注意少食多餐,避免暴饮暴食,还要注意戒烟戒酒,以免加重病情。5、预后效果不同贲门失弛缓症患者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食物滞留、营养不良等情况,严重时甚至会危及生命。胃食管反流病患者如果积极治疗,一般预后效果较好。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劳逸结合。饮食上建议患者注意保持饮食清淡,避免摄入辛辣刺激性的食物,可以适当进食富含蛋白质、维生素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鸡蛋、西红柿等,有助于补充机体所需营养,从而增强抵抗力,有助于缓解病情。如果患者不适症状加重或是出现其他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前往正规医院就医,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