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一种名叫“环磷酰胺”的肿瘤药在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缺货,上海媒体立即发起了一场寻找“救命药”活动,一位亟待骨髓移植的小男孩因此获得了必要的手术用药。于是有媒体称此举犹如“一股暖流”温暖着申城。
据了解,“环磷酰胺”是一种直接作用于细胞的药物,常用于治疗恶性淋巴瘤、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肺癌,以及作为免疫抑制剂用于流行性出血热、肾病综合征、严重类风湿等疾病治疗,且疗效好,毒性反应低。因此此药列入了国家“基本医疗保险药品目录”。
这样的常用药如何在上海大面积断了货?原来是“环磷酰胺”的利润低,有限的几家药厂干脆不生产了。无可奈何的医院和患者只能退而求其次,改用疗效差且比“环磷酰胺”贵60多倍的新药。而且,据上海儿童医学中心透露,该中心经常缺货的抢救药就有19种之多,而且居然都是价廉物美所致。因为这种现象比较普遍,据说上海有关方面还专门组织“推进廉价经典药重回市场”活动,但无济于事。
前不久,另一个有关药品利润的事例也引起公众关注——因为不小心把医院开的几支“硫酸软骨素注射液”打破了,福建寿宁县南阳镇一村民拿着医院的处方到药店购买,让这位农民震惊的是,医院以每支28.92元卖给他的药品,药店每支只售0.45元。于是,由此引发了一起药价投诉案。
一边是药厂不做“亏本买卖”生产低利润的常用药,一边是一些医院热衷于经销高价药,耐人寻味。在这一冷一热之中,常用药断档谁之过的答案似乎不言而喻——全是利润惹的祸。而据说追求利润最大化是企业的天职,关于“谁之过”的追问似乎就是无理取闹了。
廉价常用药断档和高价药的盛行,集中折射出的是药品价格监管的混乱和对个别见利忘义经销行为的纵容。药品作为特殊商品,其生产流通在遵循普遍的商品规律前提下,如何体现“救死扶伤”的社会责任,是个严肃的课题。
就是在完全市场化的西方国家,医药的供求并不是遵循利润最大化原则,而应服务于社会效益最大化。鉴于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和有限的财政收入,国家不可能对公民的医疗费用大包大揽,但有一点必须明确:疾病的治愈,受益的不仅是公民个人或者是个别家庭,受益更多的是整个社会——它既恢复了个人为社会创造财富的劳动力,而防止疾病在更大的范围流传从而保护更多的人群。正因为如此,我国明确区分了盈利、非盈利医疗机构,同时尽可能扩大医保的覆盖面和保障水平。眼下如临大敌的全球性禽流感防治,就是例证。
(实习编辑:莫景云)
主治医师
北海市第二人民医院 药剂科
主任药师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药剂科
南海区第二人民医院 药剂科
副主任医师
凉山彝族自治州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药剂科[新院区]
主任药师
北京协和医院 药剂科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沈阳市铁西区兴区华北街22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唐山市古冶区范各庄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广东省广州市广州白云区大道北梅花园白灰场路15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金园路21号
二级甲等 专科医院 公立
通辽市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吉林省长春市仙台大街126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