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妊娠期、哺乳期的合理用药

  胎儿处于发育过程,各器官发育未完善,孕期如用药不当,对孕妇、胎儿,新生儿可能产生不良影响。

  胎儿处于发育过程,各器官发育未完善,孕期如用药不当,对孕妇、胎儿,新生儿可能产生不良影响。国外孕产妇平均每人用药3。3~4。1种,最常用的处方药物抗生素解热镇痛药

  目前存在的问题

  1、孕期患各种疾病需用药物治疗时亦不肯用药,以致病情加重。

  2、孕期患疾病需用药物治疗,药物选择不合理。

  3、 药物与白蛋白结合少,血中游离增加。

  4、 孕期排泄增加、药物半衰期缩短。

  5、妊娠高血压疾病慢性肾炎等合并肾功能不全时,对所用药物的半衰期应重新估计。

  胎儿药理特点

  药物进入胎儿体内主要通过胎盘,也可通过吞羊水,自肠道吸收少量药物,药物分布至脑和肝脏较多。缺时,由于血流的再分配,分配至脑血流增加,药物就更集中在脑组织中。

  药物对胎儿产生不良影响的主要因素有,药物剂量、用药时间、用药途径,胎儿对药物的亲和性,而最重要的是用药时的胎龄。受精后2周内药物对胚胎的影响是“全”或“无”。受精后2~8周以内称为“致畸高度敏感期”。胎儿的神经组织、心脏、肢体的发育分别于受精后 15~25日、20~40日、24~46日易受药物的影响。受到某些药物作用后,由于肝酶结合功能差及血脑通透性高,易使胎儿受损,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害还可表现为胎儿生长受限,远期功能为异常。

  小贴士

  美国食品药物局(FDA)将药物分类如下:

  A 类药。

  B类药,未经人类早孕期实验证实的药物。

  C类药,而在人类未作对照实验;或在动物或人类均未作实验,此类药物应权衡利弊,慎重选用。

  D类药,在无其他良好有效的治疗指导下,不得不冒险使用的药物。

  X类药,或对胎儿有害,孕妇应禁用的药物。

  孕前合理用药的咨询及指导

  大部分妇女要等到月经过期才知道可能妊娠,但此时受精卵已开始进入胚胎期,也即进入器官形成期或致畸敏感期,因此很容易在不知不觉中对早期胚胎造成忽略性伤害,因此从保健角度应提倡孕前咨询与指导,在有计划的情况下妊娠。孕前咨询的主要内容是对准备妊娠的夫妇做健康咨询及健康行为的指导,其中有关要点包括:

  了解病史

  1、根据病史及体格检查做必要的辅助检查。了解有无急慢性病,如急性病应治疗后妊娠,慢性病者详细询问疾病历史,药物治疗情况、种类、用药方式、剂量、持续用药时间及接受离子或非离子辐射情况(如X、CT、B超检查)。应在病情稳定情况下才能妊娠,否则疾病会对母婴产生不良影响,妊娠也会加重病情。如病情稳定应选用对精子、卵子和胚胎毒性较小的药物(B类药物较好)维持,直到妊娠或哺乳结束。如糖尿病不用口服降糖药,可改用岛素,慢性高血压不用利血平、心痛定、卡托普利、复方降压片等,可改用甲基多巴、柳胺苄心定等。

  2、了解孕妇的家庭病史,尤其是遗传病史。

  3、了解孕妇的职业情况,如职业毒物甲苯、苯、铅、电离辐射等,及工作环境的有害物质浓度是否符合劳动保护法的规定。

  良好的生活方式

  1、嗜酒者酒精可影响精子、卵子质量,也可致胎儿异常。长期酒可引起胎儿酒精中毒综合征,表现为小头、小裂,面部发育不全,特殊面容,生长迟缓及智力低下。而主动或被动吸烟可使胎儿发育迟缓等。在准备妊娠前至少三月应改变此习惯。

  2、平衡合理营养及营养药物,如维生素微量元素的缺乏及摄入过多均可导致胎儿先天异常。因此,孕前的合理膳食应为:

  a 食谱广从蔬菜、水果、粮食、奶制品、瘦肉类、鱼蛋、豆类食物中获取各种营养素

  b 饮食应低脂、低糖、低盐。

  c 孕前调整饮食,增加运动,使自己的体重指数(kg)/身高2(m2)在18。5~23。9之间,即不胖不瘦,肥胖者以此法减轻体重,但不用减肥药。这样的体格可减少孕妇并发症,使胎儿正常发育。

  d 避免烟酒及咖啡因。

  e 对胎儿发育有利的营养物质补充,如小剂量叶酸0。4mg/天,碘酸钾(查尿碘,缺时补充),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接种疫苗须知

  妊娠后不宜使用活疫苗,为减少某些疾病对胎儿的不良作用,在孕前可注射一些疫苗,如查无风疹IgG抗体,可在孕前注射风疹疫苗,但必须注射后3个月以后才可怀孕。如孕妇为非乙肝病毒携带者又无抗体时可接种乙肝疫苗,产生抗体后再怀孕。

  妊娠期用药原则

  妊娠28周以后几乎所有的药物都能通过胎盘达胎儿体内,受精卵3~8周药物的危险为致畸或杀伤胚胎致流产。9周后进入胎儿期,药物的危险是毒性作用伤害器官的功能。因此用药的原则是:

  1、妊娠期的合并症、并发症不少见,疾病本身可对母婴发生不良影响,因此不能讳疾忌医而不治疗、不检查。

  2、治疗用药应选用已研究证实的对胚胎儿危害小的药物,如有B、C类药可用,则应选用B类药。在无A、B类药可选时慎用C类药。D类药只有无其他药可选且母亲病重急需用药时才选用。但需与家属说明,权衡利弊。对于未经动物实验及临床资料报道证实有无危害的药物尽量不用。无资料证实不等于无危险。

2011-02-26 01:54:00浏览17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