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妈妈慎用药 宝宝才会健康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每个“准妈妈”都是重点保护对象。但人吃五谷杂粮,怀胎十月谁能保证没个头疼脑热,孕期用药的安全性向来备受关注。

  “反应停”造成万名畸形

  提起孕妇用药安全问题,就不能不谈到著名的“反应停”事件。该药于上世纪50年代末上市,用于缓解早孕反应,它给人们的第一印象是疗效确实、副作用小,许多孕妇在它的“保护”下,免于晨吐等早孕反应。但就是这种貌似“安全”的药物,从上市到退市,短短2年间,竟然“造就”了上万名短肢畸形的“海豹儿”。

  自那以后,一些国家相继开始实孕期用药分级制度,其中以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制订的标准最为明确、科学、合理,在临床上一直被奉为经典。该标准在动物试验和临床经验的基础上,根据对胎儿的伤害程度,将药品的安全性分为五类。

  分级不同,安全性各异

  A类药,对孕妇、胎儿都安全,多为维生素矿物质类药,如B族维生素叶酸维生素E等。但是如果过量使用,同样会对胎儿不利,如维生素A,若每日超过1。5万国际单位,可导致胎儿颅面发育异常、先天性心脏病神经系统畸形;

  B类药,对孕妇比较安全,对胎儿的危险证据不足或不能证实,如复安、青霉素、大部分头孢类等药物;

  C 类药,仅动物实验显示,会造成胎儿畸形或死亡,但无怀孕妇女的研究数据,使用时仍须谨慎考虑对胎儿的潜在危险。如阿司匹林、扑尔敏、地塞米松等;

  D 类药,有确切证据表明,对人类胎儿存在危险,仅在孕妇生命受到威胁,或患有严重疾病非用不可时方可使用。如四环素、一些孕激素以及抗癫痫药等;

  X 类药,在动物或人类中的研究中已表明可致胎儿异常,明确规定已怀孕或可能怀孕的妇女禁用,如氯霉素、米非司酮避孕药等。

  用药避免多处方、大剂量

  因此,徐教授指出,妇女在孕期应尽量避免随意用药,即使非处方药也不一定都安全无害。此外,正值育龄的已婚女性,服药前也应明确自己是否怀孕,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害。

  但妊娠中难免会生病,如感冒腹泻尿路感染等,此时,是为了胎儿强忍病痛,还是服用药物呢?徐教授认为,孕妇可先选择对症的B类和C 类药,按常规剂量、常用疗程及常见方法去服用,一般对胎儿影响不大。但应尽量避免多处方、大剂量用药。如病情复杂、危重,危及孕妇的生命安全时,即使C 、D 类药,也要果断使用,以免贻误病情。因为,不只药物会致畸,若治疗不及时,发生病毒感染或其他危险情况,也会导致胎儿畸形。

(实习编辑:朱燕梅)

2011-01-23 03:17:00浏览8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