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老人要提防中草药的“圈套”

  老年病人要提防中草药的“圈套”的主要注意事项有:中药的配伍配伍禁忌,如何煎好中药这两点。

  一、中药的配伍与配伍禁忌

  凡对中药进一定方法的加工制,并制成一定的剂型,应用于临床病人的,均可称为方剂。单味中药制成的方剂称为单方;2味或更多的中草药配合制成的方剂称为复方。

  古人早防冶疾病,是从单味药开药的。在长期的实践中,发现单味药时不能解除病人复杂的病痛之苦,而逐渐发展为2味或2味以上药物的合并应用,既增加了药效,又纠正了药性之偏。

  这就逐渐形成了祖国医学中的方剂学。中药复方方剂的组成是在中医辩证论治的基础上,根据药物的性能和相互关系配伍而成的,通常由主药、辅药、佐药及引药组成。加还有1种调和药,可以调和各种药物的性味,以利药物协同治病。但有时1个方剂中并不一定都具备以上5种配伍,可以具备3种,也可以具备4种。

  配伍禁忌:是指某些药物合用产生毒性或副作用,或互相过后制减低作用。中医古书上有"十八反"和"十九畏"的记载,成为传统的中药配伍禁忌。即甘草反甘遂、大戟、芫花、海藻;乌头反半、贝母、瓜篓、白蔹药、白芨;黎芦反人参、沙参、苦参、玄参、细辛、白芍。硫黄畏朴硝,水银畏砒霜,狼毒畏密陀僧;巴豆"畏牵牛,丁香畏郁金,硝畏三棱;川乓、草乌畏犀角,人参畏五灵脂,肉桂畏赤石脂。

  以上相反相畏的药物特别是相反药物,一般不宜合用,不可贸然尝试,以防引起危险。根据中医理论,选用中药时,应注意掌握药证宜忌,也就是说药要与证相适应。例如,表实证忌用补敛、攻下,而宜用发,根据表寒表热选用辛温辛凉之药;表虚证则忌用破气、

  二、如何煎好中药

  中草药品种繁多,汤剂为常用剂型,多采用煎煮的方法。为了避免药材在加热煎煮过程中有效成分的挥发或破坏,必须掌握煎药的操作要点。

  1。选择煎药容器。煎煮中药最好选用砂锅或搪瓷容器,这类容器导热均匀,化学性质稳定,药材的合成和分解不易受到干扰。禁用锅,以防药材中所含化学成分如鞣质、甙类等与铁质产生化学变化,降低疗效或失效。如实在急需煎药又无砂锅和搪瓷锅,可暂用紫锅或铝锅代替。

  2.煎煮中药的一般方法。将配伍好的中药故人砂锅内,加入3-5倍的冷水或温水(50度以下),先浸10-20分钟,再添水加热至沸,在药材煮开前用强火,煮开后用弱火,以微火维持20一60分钟,滤出药液,然后再加2-3倍量水于锅中煎煮,20-40分钟,滤取药液,将2次滤液合并加以浓缩至规定量,分2-3次服用。为了充分发挥药效,我们常可见到一副中药中对某些药采取先煎后下包煎、冲服、佯化等医嘱,这就是煎煮中药的特殊方法。

  3.煎煮中药的特殊方法。

  (1)先煎药:方剂中的矿物、贝壳类等坚硬的药材,如生石膏、生石决明、生赭石、生牡蛎、生龙骨、生磁石、生瓦楞子,龟板、鳖甲,这类药材不但要先煎,而且要打碎,先煎煮15-20分钟,才能煎出有效成分。又如生附子、生半夏,往往先煎1小时,以减低其毒性。

  (2)后下药:方剂中的含挥发性成分的药材,如薄荷、藿香、木香、青篙,紫苏叶、沉香、砂仁、钩藤、侃兰叶等,不宜煎煮过久,应在群药煎成前5-10分钟下锅,即二煎沸即可,以防有效成分逸散。

  (3)包煎:方剂中含粘性成分的药材,影响其他药材出汁;带绒毛、芒刺及粉末状的药材,煎煮稠浑,病人难以服用,如车前子,赤石脂、旋覆花、草苈子、青黛、六一散、滑石粉、麦芽等,应先用布将药包好,再人锅共煎。

  (4)另煎:方剂中的人参、金石斛等贵重药材,为保证其有效成分的煎出,防止丢失,可以另煎。先单独煎煮半小时,滤出药汁,药渣再人药共煎。

  (5)烊化:方剂中的阿胶、话糖、蜂蜜、芒硝等,需加入去渣后的药汁中,待加热至烊化后服用。也有些九剂、丹剂需用药汁浸泡佯化后服用,如至宝丹、金鹿九等。

  (6)冲服:方剂中的珍珠、琥珀、牛黄等较贵重、用量又小的药材,不易煎煮出汁,可研成粉随煎煮汤药冲服。

  (7)泡服:有些代的方剂,如蕃泻叶、双花、麦冬、胖大海等,不用煎煮,用热水浸泡,盖好杯盖,泡出汁后即可饮服。

(实习编辑:朱燕梅)

63
2010-11-11 02:15:00浏览92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