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老人用药常见误区 你有吗?

  不少老年人患病后由于期望早日做到药到病除,往往容易产生某些错误的用药心态,从而盲目用药,不但没有发挥药物应有的治病作用,反而有可能因为用药不当,而导致病情加重或者诱发其它疾病的发生。老年人用药容易发生的误区常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自己点名用药:

  老年人患慢性病者居多,有些老年人凭着自己“久病成医”的老经验,每当慢性病复发时,自己直接去药店买药来吃。即使到医院看病,也是不顾自身所患疾病的具体情况,向医生盲目点名用药,否则,还会责备医生开的药“不管用”。其实,老年人这样随意用药,容易造成嗜药成癖,导致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甚至由此导致“药源性疾病”的发生。

  二、慕名吃药,跟着广告走:

  不少老年人如果觉得某一种药对某种病疗效不错时,便对此药“情有独钟”,以后患上了症状类似的疾病时,都用这种药,一直用到药物的毒副作用出现时才去医院咨询,往往导致“亡羊补牢”的悲剧。有些老年人则很迷信医药广告上介绍的新药和“特效药”,有些医药广告的过誉之词往往成了误导老年人用药“赶时髦”的教唆犯。

  三、认为用药品种越多,效果越好:

  老年人患慢性病者居多,而且多数人还同时患有几种疾病,有的老年人为了使病好得快一些,往往要求医生开药时面面俱到,认为用药品种越多,效果就越好。其实用药治病和用兵打仗不同,多种药物不适当地同时应用,不但没有增加治疗效果的作用,反而有可能因药物之间的互相拮抗作用而降低疗效。有的还会因为违反配伍禁忌而出现副作用,增加药物的毒性,特别是静脉输液用药时,更是如此。

  四、相信“贵重药”:

  有些老年人常把药物的价格和货物的价格相提并论,容易受“一分价格一分货”心态的误导,认为价格贵的药疗效一定比价格低廉的药“力量大”,见效快。实际上,药物治病的效果是不能以价格定“身价的”。药物不论价格高低,对症下药才是好药。一味热衷于“贵重药”,不但浪费了钱财,而且对疾病的治疗和身体本身也无益。

  五、认为滋补药有益无害:

  不少老年人,特别是有些退休后享受公费医疗的老年人去医院看病,往往要求医生开营养滋补类药物来吃,以为凡是滋补药都能强身健体,多吃有益无害。其实不少老年人所患的疾病并非全都是“虚证”,如果滥用补药,反而会违背祖国医学“阴平阳秘,精神乃治”的用药治病原则,反而会扰乱人体的阴阳平衡,引起新陈代谢失调。

  如把维生素当做营养类药长期大量服用,反而导致各种中毒反应。血压偏高及血粘度高的老年人,长期服用人参、鹿茸之类的补品,反而会引起血压升高,甚至流鼻血等,这些无异于火上加油,助纣为虐。因此“是药三分毒,药补不如食补”才是应用滋补药的基本原则。

  六、生病后过分依赖吃药:

  不少老年人认为疾病能够痊愈,全是药物的作用。其实药物只是人体战胜疾病的一种武器,要驱除疾病,全靠人体自身的免疫力,而药物只是起一个增援部队的作用。因此,老年人不要随便用药,以免产生抗药性,到真正需要的时候,却因为抗药性的产生而失去了应有的消炎杀菌作用。

(责任编辑:郑柏锋)

2009-12-17 01:36:00浏览132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