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哺乳期用药:当心母乳变“毒乳”

  随着众多品牌厂家生产奶粉被检测出含有三聚氰胺,许多哺乳期妈妈出于对孩子身体健康的考虑,纷纷回归母乳喂养。

  可是,有许多药物可随母亲的乳汁进入乳儿体内。哺乳的妈妈们若正在用药的话,就要多留个心眼,别让母乳也被“三聚氰胺”了。

  大部分药物能从乳汁排出,但多数浓度低,每天排出的量不足以对乳儿产生不良影响。但以下药物在乳汁中的排出率较高,是哺乳期妇女应禁用或慎用的药物。

哺乳期用药:当心母乳变“毒乳”


  磺胺类 如磺胺异恶唑、磺胺嘧啶、磺胺甲基异恶唑、丙磺舒、甲氧苄啶、复方新诺明等。这类药物本不易进入乳汁,但由于乳儿的药物代谢系统尚未发育完善,肝脏解毒能力不强,少量药物进入乳儿体内也能产生有害影响,会使乳儿出现溶血性贫血。所以,哺乳期不宜长期、大量使用,尤其是长效磺胺制剂。

  氯霉素 可造成致命的灰婴综合征,应禁用。

  四环素 易随乳汁进入乳儿体内,使乳儿牙齿染色、骨生长抑制及出现黄疸,应禁用。

  庆大霉素、链霉素等氨基糖苷类 在乳汁中浓度较高,会使乳儿听力受损,应禁用。

  金刚烷胺 也应禁用。医生常将其开给病人用于抗感冒,哺乳期妇女服用此药后,会导致宝宝呕吐、尿潴留、皮疹。

  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 可少量进入乳汁,须警惕可能影响乳儿正常的肠道菌群。乳汁中微量的青霉素或氨苄西林,可致乳儿发生过敏反应,并可能有生命危险。

  抗癌药物 会随乳汁进入乳儿体内,引起骨髓抑制,出现白细胞水平下降。

  抗甲状腺药物 如甲基硫氧嘧啶,会抑制乳儿的甲状腺功能,应禁用。

  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地西泮等治疗焦虑症和睡眠障碍类药物 可能会使乳儿昏睡和上瘾,有潜在的不良影响。所以,妈妈们在应用此类药物时,应停止哺乳。很多治疗伤风、感冒的中药复方制剂,均含有一定比例的解热镇痛药成分,如对乙酰氨基酚、安替比林、阿司匹林、双氯芬酸、吲哚美辛等。阿司匹林可使乳儿骨髓抑制,对乙酰氨基酚可引起乳儿肝损害,双氯芬酸可使乳儿产生血尿。哺乳期妇女在应用含上述西药成分的中药复方制剂时,应慎重考虑,仔细阅读药品说明书,了解其成分含量,切不可存在“中药无毒”的错误认识。

  一些成瘾性镇痛药如可待因、吗啡等,在乳汁中浓度较高。有毒瘾的哺乳期妇女,也会使受乳的婴儿成瘾,新生儿对这类药物高度敏感,可发生呼吸抑制,所以,哺乳期妇女绝对禁用。

  另外,中药如炒麦芽、花椒、芒硝等,西药如左旋多巴、麦角新碱、雌激素、维生素B6、阿托品类与利尿药等,有退乳作用,故哺乳期妇女不可轻易服用。

(责任编辑:黄镓欣)

2009-11-15 01:00:00浏览120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