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资讯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疾病 > 权威资讯

小儿黏多糖贮积症的症状有哪些?

举报/反馈
2021-11-25 21:31:4739健康网

黏多糖病(mucopolysaccharidosis,MPS)是一组先天性遗传病,因黏多糖降解酶缺乏使酸性黏多糖不能完全降解,导致黏多糖积聚在机体不同组织,造成骨骼畸形、智能障碍等一系列临床症状和体征。小儿黏多糖贮积症的症状有哪些现在就跟大家说说。

黏多糖病Ⅰ-H型(Hurler综合征)本型是最严重的一种类型,常在10岁左右死亡,病因为缺乏α-L-艾杜糖醛酸苷酶,导致硫酸皮肤素和硫酸肝素在体内积聚,全身脏器如角膜、软骨、骨骼、皮肤、心肌内膜、血管结缔组织等均受累。临床有智能低下,面容丑陋,肝脾肿大,骨骼病变,心血管病变,角膜混浊和耳聋。末梢血白细胞、淋巴细胞可见到异染的大小不等,形态不同的深染颗粒,有时呈空泡状,尿排出大量酸性黏多糖(>100mg/d,正常为3~25mg/d)。

黏多糖病Ⅱ型(Hunter综合征)临床重型与黏多糖Ⅰ-H型相似,在2~6岁起病,有特殊面容和骨骼畸形,但脊椎无鸟嘴样畸形。无角膜混浊。患者智能落后,呈进行性耳聋,可发生充血性心力衰竭,肝脾肿大。

黏多糖病Ⅲ型(Sanfilippo综合征)临床可分为4种亚型,分别由4种不同的酶缺陷所引起。ⅢA型为硫酸酰胺酶缺乏,ⅢB型为α-N-乙酰己糖胺酶缺乏,ⅢC型为α-葡糖胺N-乙酰转移酶缺乏,ⅢD型为N-乙酰葡糖胺-6-硫酸酯酶缺乏。上述4种酶都是硫酸肝素降解所需要的酶,因此,当这些酶缺乏时均引起硫酸肝素在体内积聚,同时尿中排出量增加。临床上患儿在1岁内发育尚正常,以后逐渐出现语言、行为障碍,生长发育落后,在儿童期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较明显,有肝脾肿大,疝气,面容丑陋,关节强直等。

粘多糖沉积病是由于细胞溶酶体酸性水解酶先天性缺陷所致,除了遵从婚姻法规定,避免近亲结婚,减少后代遗传病发病率外,无有效预防措施。

石计朋副主任医师儿科 新乡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三级甲等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