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1 病例介绍
患者男,57岁,因反复头痛伴恶心、呕吐7年于2003年12 月1日入院,头痛以额顶部持续胀痛为主,偶伴暴裂痛,难以忍受,时伴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无发热、畏寒、抽搐、失语、偏瘫等,自服止痛药后,症状可逐步缓解,但反复发作,病情进行性加重,为进一步诊治而入院。既往1994年因患急性阑尾炎在广东东莞某医院行阑尾切除术;1年前有慢性腹泻病史。入院查体:生命征正常,心肺未见异常,腹平软,肝脾未见肿大,右下腹见6cm长斜行陈旧手术切口,愈合好。专科情况:神清,对答切题,判断力、理解力、记忆力良好,两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 3.0cm,对光反射存在,鼻唇沟无变浅,口角无偏歪,伸舌居中, 四肢肌力肌张力正常,神经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 脑膜刺激征(-)。肝B超示:肝实质光点稍微增粗。胸X片示: 未见异常。头颅CT示:透明隔囊肿。2003年12月3日在全麻下行透明隔囊肿切除术,术中在经右侧脑室前角,见中线部位 1个灰白色囊性肿物,边界清,与周围组织未见明显粘连,壁稍厚,饱满,压力较高,大小约4.0cm×2.0cm×2.0cm,用注射器试抽出少量微浊囊液,考虑为透明隔囊肿,手术过程顺利。术后囊液检验示:色微浊,白细胞少量,脓细胞(+),未见寄生虫及虫卵。术后病检示:(囊壁)切片见较多寄生虫,形态学上符合阿米巴滋养体。明确诊断:透明隔阿米巴脑脓肿。术后追查大便、腰穿脑脊液等均未见阿米巴包囊及滋养体,血清囊虫酶标和弓形虫酶标试验均为(-),术后予静脉应用甲硝唑治疗 21d 3个疗程,并辅以保护脑细胞及对症支持治疗后,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消失,于2003年12月25日治愈出院。出院2周后再行回院,予静脉应用甲硝唑作巩固抗阿米巴治疗2个疗程,现经随访近3年至今未再有头痛、恶心呕吐等不适,生活自理,工作学习正常。
2 讨论
阿米巴病是由溶组织内阿米巴感染人体引起的消化道传染病,它主要侵犯肠道,表现为腹泻、腹痛等肠道症状,称肠道阿米巴病,又称阿米巴痢疾。本病潜伏期一般为1~2周,可短至数天,长达数年,易于复发,且易转为慢性。本例患者曾有急性阑尾炎病史及后来的慢性腹泻病史,虽经反复追问当时情况具体仍不详,但不排除当时已有阿米巴感染可能。溶组织内阿米巴一般分为二期:包囊期和滋养体期,包囊存在于肠腔内,可随粪便排出体外,具有感染性:而滋养体寄生于肠腔或肠壁内,可经血流转移至肝、肺、脑等脏器引起肠外阿米巴病并发脓肿,其中以肝阿米巴病并发肝脓肿最为常见,脑阿米巴病占肠外阿米巴病的1.0%~8.1%,主要有脑膜脑炎和脑脓肿两种类型。
阿米巴脑脓肿极为罕见,根据国内文献资料检索和查新显示:国内报道至今仅7例。其病程进展往往较为迅速,如不及时治疗,病死率极高,据报道迄今无1例生存,且生前很少能明确诊断。阿米巴脑脓肿多由肝脓肿转移而来,亦可继发于肺部有病灶者。虽然本例肝脏未见肿大,但肝B超发现肝实质光点稍微增粗不能排除肝脏已有阿米巴感染可能。由于CSF 涂片可找到阿米巴原虫的机会很少,因此主要从脑标本中寻找,特别是脓腔包膜、脓液和肉芽肿中寻找。本例囊液、大便及脑脊液均未发现包囊或滋养体,主要靠术后囊壁病检发现阿米巴滋养体方得以确诊。治疗上包括药物和手术,本例使用上述两种方法结合治疗取得良好效果,至今已生存近3年。
对阿米巴脑脓肿应保持认识和提高警惕,笔者的体会是: ①全面检查,系统分析。②对有过肠阿米巴病史或腹泻史而后继发有头痛、恶心、呕吐,甚至发热、抽搐、肢体麻木等神经症状体征者,应予以足够重视。③有脑脓肿或透明隔“囊肿”表现,经抗生素治疗7d无效者,不能排除寄生虫感染,尤其是阿米巴感染的可能。④不能完全依靠头颅CT或MRI诊断,这样易致误诊,必要时可进行治疗性诊断或手术探查。
(实习编辑:陈俊琦)
副主任医师
佛山市中医院 耳鼻喉科
主任医师
龙岩市第一医院 全科医学科
主任中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三医院 中医科
主任医师
广州诺亚智慧门诊部 全科
深圳市蛇口人民医院 蛇口全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