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患者,女, 41岁,因左眼上睑下垂、复视1年就诊。1993年因闭经、肥胖、多毛症状在北京协和医院诊断为垂体瘤,先后2次行鼻蝶窦垂体瘤摘除术及2次γ刀垂体放射疗法,症状缓解。2002年出现高血压,糖尿病。B型超声示左肾上腺结合部结节样增粗,遂行双肾上腺切除术,术后症状减轻。2004年3月左眼出现上睑下垂、复视,渐加重。于2005年3月29日来我院就诊,查体:全身皮肤变黑,以面部和双手尤著。矫正视力:左眼1.0,右眼1.2。左侧面部三叉神经第1、2支分布区痛、温觉减退。左眼上睑下垂,平视上睑缘在下方角膜缘上2mm水平,眼球固定,角膜反射消失。瞳孔直径:左眼4mm;右眼2.5mm,左眼直接、间接对光发射稍迟钝。MR I示:垂体瘤侵及海绵窦 。初步考虑为垂体瘤复发导致动眼神经及外展神经麻痹。脑外科会诊后诊断: (1)垂体促肾上腺皮质激素瘤切除术后(残瘤再生长、双侧海绵窦受累) ; (2)双肾上腺增生切除术后; (3)Nelson综合症; (4)动眼神经、外展神经麻痹。行垂体瘤切除术,术后症状明显好转,平视时左眼上睑缘达上方角膜缘下3mm水平,左眼轻度内斜,外转略受限,瞳孔直径:左眼2.5mm,右眼3mm,对光反射灵敏。MR I示:垂体瘤已切除。
讨论:垂体瘤是常见的鞍区良性肿瘤,发病率为1 /10万,占颅内各种肿瘤的9% ~11% ,好发于青壮年。病变早期即出现视力减退和视野改变,而垂体激素过量分泌可引起一系列的代谢紊乱和器官损害,肿瘤压迫蝶鞍区结构如视交叉、海绵窦、下丘脑等,导致相应功能的严重障碍。不少垂体瘤患者因眼部症状而首诊眼科,易造成误诊。
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及眼底改变是垂体瘤的主要眼部表现,其中视野缺损对垂体瘤的诊断具有特征性意义,视力下降虽然非特异,却是垂体瘤患者眼部的主要症状。陈雪梅报道视力下降占76.9% , 眼底视神经病变占51.9% , 视野损害占67.3% ,在眼球运动情况中,出现外展神经麻痹3眼( 1.9% ) ,动眼神经麻痹2眼(1.3% ) 。患者全身症状及眼部症状的出现均与垂体瘤侵及部位有关。垂体瘤向鞍上发展直接压迫视交叉和视神经,或影响视交叉的血液供应,可造成视力下降,视力下降速度和程度主要取决于垂体瘤的情况。此患者无视力、视野及眼底改变,仅由于肿瘤进入海绵窦,侵犯Ⅲ、Ⅵ颅神经,引起外展和动眼神经功能异常,这种病例较为少见,易造成误诊。Saul等报道5例垂体腺瘤引起动眼神经麻痹,其中1例被误诊为脑动脉瘤,后因垂体卒中而确诊。此患者诊断为侵袭性垂体瘤,侵袭性垂体瘤是介于垂体瘤和垂体腺癌之间的过渡类型,手术切除困难,术后容易复发,复诊时注意其复发性。
目前垂体肿瘤的治疗主要采用手术切除、放射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这些传统手术方法近几十年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但尚存在着明显的不足,仅能使80%~85%的垂体微腺瘤得到治愈,且几乎难以治愈巨大垂体腺瘤。侵袭性垂体瘤则首选手术切除和放射治疗。该患者经过多次手术切除、放射疗法以及双肾上腺切除术后,垂体瘤仍然复发并侵及动眼神经及外展神经,实属罕见。本例术后眼部及全身症状明显好转,但动眼神经麻痹未完全缓解,也符合侵袭性垂体瘤的预后特点。
对不明原因的动眼神经和外展神经麻痹、视力下降、视野缺损和视神经萎缩的患者,应进行详细的视力、眼底、视野检查,必要时行CT或MR I检查,避免漏诊、误诊。MR I可发现直径大于3mm的微腺瘤,显示下丘脑结构,有助于临床判断病变,有助于侵袭性垂体瘤的诊断、手术方法的选择及判断预后。
(实习编辑:陈俊琦)
副主任中医师
广州中医药大学佛山固生堂国医馆 中医全科
副主任医师
佛山市中医院 中医全科
副主任医师
深圳平乐骨伤科医院 针灸科白班
主任医师
广州诺亚智慧门诊部 全科
主治医师
广东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中医科
三级甲等 中医医院 公立
利川市解放路17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玉树州玉树县结曲南路附15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广昌县解放路40号
二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宁夏银川市清和南街895号武警医院
三级甲等 综合医院 公立
总院:河北省保定市北市区长城北大街320号;东院:河北省保定市北市区五四东路443号
二级 综合医院 特色医院
合肥市瑶海区明光路1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