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肤病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皮肤病 > 皮肤病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患者过敏原检测与分析

举报/反馈
2008-05-08 21:35:0039健康网社区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primary cutaneous amyloidosis,PCA),一般认为其发病机理是角质生成细胞变性后脱落到真皮乳头层导致淀粉样物质的形成 。在国内外的文献中尚未见其与变态反应相关的报道。近年来我们发现PCA患者可能存在变态反应的问题。为了研究PCA患者的发病因素及其与变态反应的关系,寻找可能导致PCA发病的过敏原,我们对21例PCA患者进行了血清特异性IgE的检测及斑贴试验,现报告如下。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21例病例均来自2001年4月~2003年3月我院皮肤科门诊。男10例,女11例,年龄19~76岁,病程1~30年,发病年龄10~54岁。同时选择6例健康志愿者做为正常对照。入选标准为身体健康,既往无过敏性疾病和皮肤淀粉样变病史及家族史,无药物过敏史。

  1.2 方法

  1.2.1 血清特异性IgE的检测 采用美国ASI公司的过敏原体外检测试剂盒。IVT701含有屋尘,尘螨、粉螨,霉菌,豚草花粉,蒿类花粉,杨、柳、榆树花粉等,IVT702鱼,虾、蟹,猪、牛、羊肉,牛奶,蛋白、蛋黄,大豆、花生等。血清标本采集前患者无需禁食,无需停用抗组胺药,血清可在2℃~8℃保存5天。将血清标本注入反应管,孵育,清洗,加入绿色结合液,再孵育,清洗,加入底物显色。黄色为阴性,90min内变为紫色的为阳性。

  1.2.2 斑贴试验 采用瑞典化学诊断公司生产的瑞敏系列接触过敏原检测试剂盒。所检测的过敏原包括:苯唑卡因、硫氢混合物、咪唑烷基尿素、N-环已基硫酞内酯、对苯二胺、重铬酸钾、乙二胺、松香、甲醛、环氧树脂、溴硝丙二醇、秋兰姆混合液、对苯类、硫酸镍、香内酯类、芳香混合物、皮质类固醇、黑橡胶混合物、卡巴混合物、硫柳汞等20种原料物质。受试者1周之内未服用过抗组胺药及激素类药物,背部无明显皮疹。将斑贴胶带贴于患者后背,48h后揭下,第一次判定结果;72h后第二次判定结果。综合2次判定结果,去除刺激反应引起的假阳性,确定阳性结果。

  1.3 统计学处理 各检测项目的阳性率差异用χ 2 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血清特异性IgE 对21例PCA患者6例健康志愿者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正常对照组6例血清均呈阴性反应。PCA患者组中有16例对12项过敏原中的至少1项有阳性反应,总阳性率为(76.2%)。有12例对至少1项吸入性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阳性率为57.1%。其中屋尘2例(9.5%),尘螨粉螨4例(19.0%),霉菌3例(14.3%),豚草5例(23.8%),蒿类3例(14.3%),杨柳榆树5例(23.8%)。有10例对至少 食物过敏原出现阳性反应,阳性率为47.6%。其中鱼2例(9.5%),虾蟹4例(19.0%),猪牛羊肉0例(0.0%),牛奶6例(28.6%),蛋白蛋黄1例(4.8%),大豆花生2例(9.5%)。根据患者是否合并有过敏性疾病(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麻疹接触性皮炎湿疹、特应性皮炎等)将PCA患者 有合并症组和无合并症组,比较两组患者血清特异性IgE。见表1、2。

  表1 合并过敏性疾病组及无合并症组吸入性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 阳性例数(略)注:经χ 2 检验,两组间各项过敏原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表2 合并过敏性疾病组及无合并症组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E检测结果 阳性例数(略)注:经χ 2 检验,两组间各项过敏原阳性率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 2.2 斑贴试验 对其中4例做斑贴试验,有3例(75%)6种物质出现阳性反应。其中1例既往有面部日光性皮炎,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1例患有面部过敏性皮炎。斑贴试验阴性的1例患者既往有慢性荨麻疹。具体结果如下:苯唑卡因1例(25.0%),N-环已基硫酞内酯1例(25.0%),重铬酸钾1例(25.0%),甲醛1例(25.0%),溴硝丙二醇1例(25.0%),卡巴混合物2例(50.0%)。

  3 讨论

  原发性皮肤淀粉样变多年来一直被认为是 代谢性疾病。其发病主要与搔抓、摩擦、接触(尼龙)、遗传、病毒感染、伴发系统疾病等有关。在最近的研究中我们发现,26.6%的PCA患者有过敏性疾病家族史,15.6%的病人有药物过敏史,50.0%的病人至少合并一种过敏性疾病。我们还发现PCA患者血清中IL-4及IgE水平显著升高,且IgE水平与患者的病情呈正相关 。 表明PCA与变态反应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为了进一步证实这种联系的存在,我们对21例PCA患者进行了过敏原的检测。在21例进行血清特异性IgE检测的PCA患者中,有16例(76.2%)对12项过敏原中的至少1项有阳性反应。其中有12例(57.1%)和10例(47.6%)分别对吸入性过敏原和食物过敏原呈阳性反应。吸入组阳性率最高的是豚草和杨柳榆树(23.8%);食物组阳性率最高的是牛奶(28.6%)。这表明部分PCA患者血清中特异性IgE水平高于正常人群。根据我们的统计 ,临床上有50%以上PCA患者同时合并有过敏性疾病(哮喘、过敏性鼻炎、过敏性结膜炎、荨麻疹、接触性皮炎、湿疹、特应性皮炎等)。那么是否是这些过敏性疾病导致PCA患者血清特异性IgE呈阳性反应呢?我们将21例患者按有无过敏性疾病分为合并症组和无合并症组,分析特异性IgE的阳性情况。结果表明两组间各种过敏原的特异性IgE的阳性率均无显著差异。这说明部分PCA患者合并的过敏性疾病并不是影响其血清特异性IgE升高的因素,而是疾病本身可能存在I型变态反应,从而导致血清特异性IgE水平升高。我们还对4例PCA患者进行了斑贴试验,有3例(75%)出现阳性反应。由于例数较少,尚不足以说明问题。但可以看出PCA患者也可能存在IV型变态反应的问题。在另一项研究中,我们对14例无过敏性疾病病史的PCA患者进行自体血清皮肤试验,有1例阳性,阳性率7.14%。这表明在皮肤淀粉样变发病机理中,自身抗体导致的变态反应也是一条可能的途径。那么变态反应在PCA的发病过程中到底起什么作用,是导致PCA发生的根本原因还是仅仅是一 相关因素?仅靠上述试验还不能明确回答这些问题,我们还需要进行 多的试验来阐述变态反应在PCA发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

(实习编辑:吴晓薇)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