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外科疾病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疾病 > 普通外科疾病

鞭虫致病机理

举报/反馈
2008-04-28 17:06:0039健康网社区

  鞭虫寄生于人体盲肠引起的疾病。人是唯一传染源,多见于儿童。轻者无明显症状;重者有食欲不振、腹泻便秘粘液血便、消瘦贫血等症状。少数患儿出现脱肛,个别病例可因严重贫血和腹部并发症(腹膜炎肠梗阻肠套叠等)而致死。本病呈世界性分布,多见于温带潮湿地区。鞭虫的感染率低于蛔虫和钩虫,为世界第三位常见的肠蠕虫病。中国南方某些地区感染率可达80%,而在干燥的西北地区仅为1%。儿童感染率高于成人,因儿童感染机会多,而免疫力低。

  鞭虫又称毛首鞭形线虫。属于线虫纲,鞭毛目,鞭虫科,鞭虫属。成虫形似马鞭(见图),前端细长,约占体长的3/5,内含一条很细的咽管,后2/5较粗,内有肠管、生殖器官及肛门。雄虫长30~45mm,雌虫长35~50mm。每条雌虫每天可排卵2000以上,卵呈纺锤形,两端各具一透明塞状突起,被胆汁染成金黄色或黄褐色。在适宜的温、湿度和氧气充足的条件下,可存活数年;在干燥、高温(45℃)和低温(-9℃)时很快死亡。虫卵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土壤,在适宜温、湿度条件下,约经3周发育为有感染性的虫卵。虫卵随食物或水被人误食后,幼虫在小肠内孵出,并附着小肠粘膜上,摄取营养。再经10天左右,移行至盲肠,发育为成虫。自食入感染性虫卵到雌虫成熟产卵,约需1个月。虫体寿命约3~5年。

  成虫寄生于盲肠,严重感染时亦可寄生于阑尾、结肠、直肠乃至回肠下段。以细长的前端侵入粘膜下层乃至肌层,吸食组织液和血液,一条鞭虫每天吸血约0.005ml。轻度感染者无明显病理变化;重者在盲肠、阑尾、整个结肠和直肠,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炎、充血、出血、水肿溃疡。少数病例有细胞增生,肠壁组织明显增厚,产生肉芽肿时常被误诊为肠肿瘤。偶可发生肠梗阻、肠套叠等急腹症。鞭虫侵入肠壁,还可引起继发性感染如细菌性阑尾炎和阿米巴痢疾等。本病的发病机理可能与机械损伤及过敏反应有关。轻度感染者无明显症状,重者可有虚弱、消瘦、体重减轻等全身症状及食欲不振、腹泻、便秘或腹泻便秘交替、粘液血便、里急后重、直肠脱垂(在脱垂的肠粘膜上,可见许多虫体附着)、腹部疼痛及压痛(多局限在阑尾部位,常与慢性细菌性阑尾炎同时并存)等胃肠道症状和体征。中度和重度感染者可见缺铁性贫血。机体对虫体的过敏反应可诱发嗜酸粒细胞增高。神经系统症状有头痛、头晕、一过性意识丧失,少数严重者可产生癫痫脑膜炎症状等。

  粪便中检出鞭虫卵即可确诊。鞭虫寄生部位在回盲部,药物口服或灌肠均难达到,以前不易彻底根治。甲苯哒唑疗效高、副作用少,是治疗的首选药物。噻苯哒唑也有效。预防措施包括合理的粪便处理,注意个人饮食卫生及环境卫生,保护水源不受污染等。

(实习编辑:龚丽芬)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