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疾病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疾病 > 传染性疾病

阻隔传染 随地吐痰何时休

举报/反馈
2008-04-24 11:54:0039健康网社区

  一项调查结果显示:87。8%的民众认为“随地吐痰”是国人身上最普遍存在的卫生陋习,加上乱扔垃圾、不排队、不遵守交通规则等,可算得上是“四大陋习”了。调查还发现,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越来越多的民众已开始向陋习宣战,许多人表示,“虽然难,但是会努力改正,从我做起”。对于“四大陋习”,尤其是“随地吐痰”,您怎么看?有什么不愉快的经历?有何高招对付它

  翟峰:对“随地吐痰”者大喊一声:“不!”

  一项调查显示:87。8%的民众认为“随地吐痰”是国人身上“最普遍存在的卫生陋习”。看到这则信息,我即想起了去年我送儿子到北京读书经历的一幕,以及我的儿子为此给我讲述的一件令我难忘的事情。

  当时,我和儿子正坐在公交车上兴致勃勃地欣赏着北京美丽的街景。突然,耳边传来“啪”的一声浊响,只见前面的女售票员冲着窗外吐了一口痰,结果,不仅大部分散落在车窗上,而且还有零星的痰沫飘在了我的脸上,这实在让我这个外地人蓦地感觉到一阵阵恶心。当我厌恶地瞥这位女售票员时,她却一脸若无其事的样子。哦,恐怕她早就习以为常了

  下车后,我忍不住对儿子说了一句:没想到北京还有这样“随地吐痰”的女售票员!没想到我那刚满18岁的儿子倒见惯不惊地数落起我来了:“老爸,您这就有点孤陋寡闻了吧。您知道外国人是怎样看我们这一点的?”于是,儿子给我讲述了他在一本书上看到的这样一件事:一个德国留学生来北京学习汉语,刚来时确实对中国人特别是北京人有一种好感。后来有些人的表现也确实差了点儿,这主要是在卫生习惯上。1年之后,这个德国留学生煞有介事地对同学说:你们知道吗?汉语声调太难掌握了,很多中国人也只用四个声调中的三声和四声。同学当然不解。这个德国留学生即惟妙惟肖地模仿了一下,居然引起了在场所有人的大声哄笑。原来,那个德国留学生模仿的是一些人随地吐痰的情景:先在嗓子里大声准备一下,然后“啪”地一声吐出来。这给人的感觉倒确实像中国汉语声调中的“三声”和“四声”。

  听完儿子讲述这件事,我开始有些愤怒,继而觉得有些苦涩:反省起来,的确也不能完全怨这个德国留学生的刻薄,实在是因为我们一些人卫生习惯上的丑陋。这倒给大家敲响了这样一个警钟:随着2008年北京奥运会的临近,我们的首都会不会再出现此情此景

  希望大家都对“随地吐痰”者大喊一声:“不!”

  蒋培娟:小事不小,陋习当除

  只要大家注意一下就会发现:我们周围随地吐痰的情况并不鲜见。街道旁、广场上痰迹斑斑,这是中国人的一个痛!想一下外国著名景点专用中文写的告示:“请勿随地吐痰!”想一下在新加坡比赛的中国运动员因为随地吐痰而被当众羞辱!我们难道还要延续这个传统陋习吗

  一口痰中至少含有30亿个细菌。像一般的流行性感冒、肺炎、结核病及“非典型肺炎”大都是通过空气中的病菌传播的!随地吐出的痰,干了以后,其中的病菌就可随风飘浮在空气中,极易被人吸入肺里而染上疾病!去过日本的人稍做留意就可以发现,常能见到戴口罩的日本人,原来,这些人是感冒了怕传染给别人。2003年,东亚的日本并没有受到“非典”的侵袭,这恐怕与他们良好的卫生习惯不无关系。

  关于随地吐痰,全国各城市早就对其明令禁止,但实际情况却是屡禁不止。往往是随地吐痰者被执勤人员当场抓到后还拒不承认,在由随行拍摄的录像片做证后才软了下来。“许多随地吐痰者的素质本来就不高,对他们进行罚款相当困难,有时被抓住后他也不承认,你总不能整天扛着个摄像机执勤吧?”

  随地吐痰是不少人的陈年陋习,根深蒂固,恶习难改。很明显,通过一定的处罚手段能减少随地吐痰的行为,但根治随地吐痰还是要靠每一位公民的支持和承担起相应的责任。如果大家都从内心里认识到随地吐痰的危害,都审视自己的行为,承担起自己的责任,这个问题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

  祛除随地吐痰的陋习,其实并不难:一块小小的纸巾,一个环保的清洁袋,就可以让我们拥有健康的行为方式、文明的生活氛围。保护生活环境,保障你我身体健康,让我们携手向随地吐痰的陋习宣战。从一条街巷、一个楼道、一座过街天桥做起,孩子抓教育,成人抓自律,不便者有关爱,违规者有重罚,形成强大的社会舆论氛围,谴责随地吐痰者,还我卫生清洁的环境,珍爱我们共同的家园。

  张体英:随地吐痰 遭遇尴尬

  2005年夏季的一天,我因事外出,路过一汽车站时,觉得嘴里有一大口痰,憋闷得十分难受,就随地吐了出来。谁知不巧,这口痰正好落在我身后的一位女士的裙子上。粉红色的裙子粘上一块灰白色的痰液显得非常难看。一阵风刮过来,裙子乱摆,瞬间,这位女士的裙子上就有多个地方沾上了痰液,并殃及到附近的另一位同志。该女士瞪圆眼晴投向我,一副怒不可遏的样子。我看势不对,忙陪着笑脸连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并迅速从口袋里掏出雪白色的手绢给她擦拭。该女士的脸色才渐渐由阴天转为多云。

  也许是当时太紧张、太慌忙的缘故,只想尽快把痰液擦干净,没有考虑到其他,女士的裙子被我无意间掀高了,在风力的作用下,飘了起来。女士的大腿和内裤隐隐约约地暴露在大庭广众之下。该女士显然十分难堪,脸色一下子又沉了下来,不客气的言语立即向我扑来。我连声解释和道歉都无济于事。我自知“理亏”,只得加倍地向她赔礼道歉。周围好多人,向我投来异样的目光。我只觉得脸部发热,感到无地自容。尴尬万分。最后,我低着头悄然消逝在人流中……

  这件事给我警醒:随地吐痰惹祸端,害人害己要不得。从那以后,我再也没有随地乱吐痰了。

  卜玉玲:别随地吐痰

  随地吐痰实属陋习,就说它是恶习也不为过!您看有些公共场所,这里一摊,那里一处,被人的脚一踩,粘里巴叽的,让人作呕。更有甚者,竟然喷到墙上,悬挂在那里,日久风干了就成了黄褐色的呲牙咧嘴的硬壳,大煞风景!随地吐痰不仅破坏了环境的整洁美观,更加严重的是,有些疾病患者,如肺结核、重感冒,他们把致病的细菌到处传播,害人非浅

  我年轻时就有随地吐痰的恶习,因生活在中小城市,对这方面管理不严,因而多年不改。常常随处乱吐,有人竟怀疑我患了“咳吐病”,差点坏了我的婚姻大事,谈好的对象险些“拜拜”!那时常因公出差,去了不少大城市,就说首次到南京吧,进城乘上公共汽车去新街口,因车上人多,挤在一起难免有异味,心中甚是不快,在车上无法张嘴,一下车如出了“囚笼”,脚一落地,呸!呸!连连吐了几口。很快从斜刺里冲出两位中年妇女,斥道:“吐痰,罚款!”我何时听过这种声音?吓了一跳,忙向地上看看,辩解道:“这是痰吗?是口水!”“口水也不行,拿钱来!”中年妇女把一张小纸条硬杵到我的面前。我圆睁怪眼还想抗争,我的同事即刻说:“算了算了,掏吧,这儿不比家乡唷!”这一来真把我吓住了,往后几天里,嘴一发痒,两眼忙寻垃圾箱,连咳都不敢了,强憋着。从此以后,针对吐痰问题,我还想出了几个办法:①口袋里装点餐巾纸,有痰吐到纸里再丢到垃圾桶里;②带点人丹丸或小糖块,口一干就含着生津;③天冷时戴上口罩,避免冷空气刺激,痰便少了。三法交替使用,灵着哩

  沈存步:“随地吐痰”有损尊严

  国人的“随地吐痰”已成社会公害,也为世人所不齿。

  决非危言耸听。有两个实例:一是在西欧的某宾馆大堂里竟贴着“严禁华人随地吐痰”的字样。中国人看了心里很不是滋味,便有人向店方抗议,说此文字有损、有辱华人。宾馆经理居然轻声漫语地说,“对不起,我们已发现的12例随地吐痰事件中,12名全是华人。”这话令人听了,既气愤又尴尬。二是新加坡有个统计,2006年,被处罚的随地吐痰者中,中国人占很高比例。

  我过去也是个随地吐痰者,且恶习很深。现正在努力改正。平时,总是随身推携卫生纸若干,万一有痰要吐,先吐在纸上,置于自己随身带的小塑料袋内,然后见到垃圾桶,再弃之入内。

  讲到底,随地吐痰之陋习,乃是一个人不文明、图方便造成的。“啪”一下,却让名誉扫地、细菌横飞,害了自己也害了他人。这既是习惯问题也是个人的道德水准问题,切不可等闲视之。

  黄浦:从“吐一口痰”看明智文明

  有一件事让我难忘,那就是在天安门广场随地吐痰而接受教育又被罚款的事。

  2005年春,我随社区退休老人旅游团到北京参观。4月7日上午在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附近,不自觉地吐了一口痰,立即被首都卫生监督员发现。“同志,这是公共场所,你不讲卫生,随地吐痰,要按章接受教育,罚款10元”。当时,在众目睽睽下我甚感尴尬、丢面子,自己还是一个老师哩!我掏钱罚款,连声表示下不为例。这时,那位卫监同志递给我一张红纸,上面印着《天安门地区旅游者十个不准》,我认真阅读这份宣传材料,收益颇大。

  明智文明是公民的道德规范。从那次随地吐痰被罚款教育的事件中,我收获了深刻的教训和启示:讲卫生光荣,随地吐痰可耻。作为一个老知识分子,一定要从“八荣八耻”的基本要求做起,向一切陋习宣战。第一,从我做起,要努力做到不乱扔垃圾,排队讲求秩序,遵守交通规则。做到不在公共场所随地吐痰,我现在的做法是,外出携带一塑料袋,如克制不住,一定要吐,就吐在袋里,抛到垃圾桶中。第二,向广大民众宣传。我家住江苏东台市农村,一定当好义务卫生宣传员,教育广大农民兄弟,破除陋习,改正陋习,发扬讲卫生的社会风尚,争取明智文明的更大普及。

  唐学丰:不可小视“随地吐痰”之陋习

  拥有一个清洁美的环境是我们共同的愿望。但是,一些公民缺乏环保意识及社会公德,不良的卫生陋习没有得到很好的改变,“随地吐痰”便是其中之一。“勿随地吐痰”虽然写进了公民文明守则,但一些人总认为,吐一口痰有多大的问题?因而照旧不拘小节,不讲文明,“潇洒”吐痰者随处可见,“禁止随地吐痰”成了一句空话。

  “随地吐痰”,不是一件小事。它不仅反映了一个人的素质,更反映了一个人对祖国的热爱,对社会应尽的责任;不仅标志着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更是体现了一个国家的形象。也就是说,小小一口痰,影响着人们的生活质量,关乎社会的和谐进步。1993年6月,我从广州乘飞机到上海,大都市的优美环境,清新空气,使我羡慕不已。但在机场大厅里,却见到某些旅客不文明的一幕,至今难忘。一位中年男子,从口袋里掏出打火机,抽出一支香烟,“咔嚓”一声点燃了,一股浓烟在头顶上缭绕,给值勤员逮个正着:“同志,严禁吸烟,违者罚款”,撕下一张罚单,罚款5角。转过身来,又有一位旅客,咳嗽不停,值勤员正要打招呼,一口痰落在我的脚跟前,又是罚款5角。那位旅客不情愿:“一口痰要罚5角钱,我擦了不就行了。”值勤员说:“照章罚款,自清痰迹。”位旅客觉得丢了面子,放不下架子,不服处罚,结果被“请”到了警务室。事隔不到半月,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消息:一家公司与外商洽谈了一个合作项目,外商已决定投资1000万美元,可洽谈会结束后,外商在电梯里发现处处痰迹斑斑。外商说:“文明程度如此低的公司,其员工素质让人怀疑!”最后拒绝签订合同。由此可见,不讲文明,随地吐痰,还是社会发展的一大公害。

  文明的生活需要文明的人们去创造。要让人们具有良好的社会公德,自觉克服随地吐痰的不良陋习,必须坚持正面教育与制度监督相结合的办法,多管齐下,让每个人都从自己做起,从现在做起,只有这样,才能使随地吐痰的顽疾得到根治,才能营造出美好的环境,建成文明的家园。

  张伟杰:告别陋习,需强化宣传和监督

  走在街头巷尾,很容易就能看到诸如乱扔垃圾、乱倒污水、随地吐痰等不文明行为。这些行为看似小事,易被人忽视,实则有很强的危害性,它污染了人们生存的环境,给人们健康带来潜在威胁。就拿随地吐痰来说吧,痰液中含有多种病菌和病毒,随地乱吐,这些病菌和病毒会在人群中传播导致疾病发生。

  上述不文明行为的产生主要是因为一些人健康、文明的意识淡薄造成的。人具有惰性、随意和不受拘束的天性,如果缺乏约束,天性凸现,于是随心所欲,我行我素,出现了各种不文明行为和陋习。

  要改变之,必须强化宣传和监督工作。宣传就是要普及科学、移风易俗。只有宣传才能让更多的人更好地明白不良行为的危害性,从而把“告别陋习,走向文明”变为自觉的行动。监督就是要建立一个良好的制约机制,使不文明行为和陋习时时处处有人管、有人问。只有监督,才能有效减少参与不文明行为的人数和次数,进而提高文明程度。我曾到过某地,由于该地监督工作抓得较好,不文明现象极少。其主要的做法是“重奖重罚”,即对举报者予以物质和精神上的奖励;对违犯者给予经济和行政上的处罚等。如对随地吐痰者每次罚款10元,并让其卫生值班,直至发现第二位随地吐痰者方可回去;对举报者每人每次给予20元的奖励。该地的做法不妨一试。

  总之,只有强化宣传和监督工作,告别不文明行为的进程才会不断加快,我们的生存环境才会越来越好,健康才能得到相应的保障。

  黄智生:教育与惩戒

  国人的陋习,笔者深恶痛绝,增身受其害。在四川凉山州西昌市教书时,家住一楼。楼上的邻居时时站在阳台上往下面吐痰,有时往下扔果皮。有一次,是个下雨天,不小心踩在一口痰上,脚下一滑,摔了个脸朝天,疼痛不已。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陋习的形成非一朝一夕。要去除国人的陋习,笔者认为,必须教育与惩戒相结合。

  所谓教育,就是要宣传陋习的危害,引导人们讲文明、讲卫生。笔者曾对楼上邻居说,随地吐痰,病菌扩散,污染空气,有害健康。假如你住楼下,我吐口痰,你舒心吗?邻居连忙道歉。一般来说,将心比心的劝说效果比较好。我看见一位退休教师在他住的房的围墙上用石灰水写着:“大家都乡里乡亲的,请不要在这里倒垃圾!如果我往你的住处倒垃圾,你做何感想?”结果,便再没有人在他的围墙外倒垃圾了。

  然而,要改变众人的陋习,就没有这么简单了。有人会认为这是小事,就是不听劝告。这也说明教育不是万能的,对那些不听劝告的人,有关部门要对他们给予适当的惩罚。他山之石,可以攻玉。新加坡原来也有脏、乱、差的老大难问题。后来,他们通过重罚解决了此难题。如新加坡有一条法律规定,使用厕所后应主动抽水冲洗,否则就是违法,只要证据确凿将被罚款。初次违犯者罚款150新元,再次违犯者罚款500新元,以后每犯一次则加罚款1000新元。正因为如此强硬,新加坡管好了卫生和其他方面的事情。新加坡的做法值得我们借鉴。

  国家建设部已经发布了《城市生活垃圾管理办法?根据该办法,从2007年7月1日起,市民随意倾倒、堆放生活垃圾,主管部门将会责令其停止该行为、限期改正,并处以200元以下的罚款;对于单位有此行为的,将被处以5000元以上、50000元以下的罚款。如果我们对建立的法规,也像新加坡那样严格执行,就会取得同样好的效果,那将是大家的幸运。

(责任编辑:叶惠玲)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