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中医认为,引起咳嗽的原因有外感和内伤两大因素。
外感咳嗽
风寒袭肺咳嗽,咳痰稀薄色白,多兼有咽痒、鼻塞、流清涕、恶寒、发热、头痛、无汗、肢体酸痛。
中成药:通宣理肺丸。
功用:解表散寒,宣肺止咳。
风热犯肺咳痰黏稠或稠黄,多兼有咽痛、鼻流黄涕、口渴、恶风、身热。多见于感冒后咳嗽、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等。
中成药:川贝止咳露;急支糖浆。
功用:清热化痰,宣肺止咳。
风燥伤肺咳嗽,无痰或少量黏痰,多兼有唇鼻干燥、口干咽痒或痰中带有血丝。
中成药:养阴清肺口服液。
功用:养阴润肺,清热利咽。
内伤咳嗽
痰湿蕴肺咳嗽痰多,痰白黏腻或稠厚,每于晨间咳痰尤甚,因痰而咳,痰出而咳缓,多兼有胸闷、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胀、大便稀。
中成药:二陈丸。
功用:健脾燥湿,化痰止咳。
痰热郁肺咳嗽痰多,痰黄黏腻,咯吐不爽,或有腥味,多兼有胸肋胀满、身热口渴、大便干燥、口干苦、咽痛等。
中成药:橘红丸;复方鲜竹沥液口服液;蛇胆川贝液。
功用:清热肃肺,化痰止咳。
肝火犯肺咳嗽阵作,多随情绪波动增减。常感痰滞咽喉、咯之难出,口干口苦,胸胁胀痛。
中成药:黛蛤散。
功用:清肝利肺,降逆除烦。
注:本药在医生指导下,辨证联合用药更能提高疗效。
肺阴亏耗咳嗽少痰,咳声短促,或逐渐音哑,兼有午后阵阵发热、颧红、手足心热、睡着时出汗、口干咽燥。
中成药:百合固金口服液。
功用:养阴润肺,化痰止咳。
肺气虚损咳嗽气短,痰多或少色白,多兼有安静时无端汗出、怕风、反复感冒。
中成药:玉屏风颗粒。
功用:益气,固表,止汗。
注:本品宜饭前服用。小儿、孕妇、高血压、糖尿病患者应在医师指导下服用。在医生指导下,辨证联合用药更能提高疗效。
【自选中成药注意事项】
(1)咳嗽初期,轻症患者可对症选药,但不宜时间过长;如病情变化加重,应及时就医,以免延误病情。
(2)目前在临床上,常见的还是感冒后咳嗽,属于中医“外感咳嗽”的范畴,治疗时宜温宜散,不宜清敛,多采用“宣通肺气,疏散外邪”的方法,而不可早用镇咳之剂。
(责任编辑:辜毅)
副主任医师
中山市小榄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
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呼吸内科
深圳市龙华区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
主任医师
深圳市中医院 呼吸内科
主任医师
焦作市人民医院 呼吸内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