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官综合栏目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五官科 > 五官综合栏目

突发性耳聋日趋年轻化

举报/反馈
2010-07-05 00:00:0039健康网社区

  近日,气温骤降,来耳鼻喉科就医的突发性耳聋患者明显增多。因为天气转冷时,人体内耳毛细血管供血功能直接受环境影响而收缩,而耳部血管供应只有一条动脉,一旦出现痉挛,则极易出现突发性耳聋

  什么是突发性耳聋? 突发性耳聋为耳科急症之一,指突然发生的感音神经性听力损失,故又称突发性感音神经性聋,简称突聋。

  患者的听力一般在数分钟或数小时内,少数患者可在1天下降至最低点,甚至全聋,伴有耳鸣眩晕。近年来,发病率呈明显上升趋势,成为常见病,多发病。突聋是一个综合征,许多疾病可引起。

  感染是重要病因之一,其中病毒感染是最常见的原因;肿瘤或瘤样病变,如约10.2%的听神经瘤以突聋为首发症状;颅脑外伤及窗膜破裂,劲部钝挫伤是引起突聋的原因之一;药物中毒,如庆大霉素等已知的耳毒性药物;

  自身免疫反应性疾病、先天发育异常、精神因素、遗传因素等,但是多数突聋患者病因不清,属于特发性突聋,突聋的亚群。突聋任何年龄都可发病,以前发病的高峰的年龄为50~60岁。随着社会的发展及人口结构的变化,近年,发病年龄日趋年轻化。

  由于突聋起病急,损伤较重,可造成全聋,引起听力残疾。耳聋的临床表现有哪些?耳聋 此病来势凶猛,听力损失可在瞬间、几个小或几天内发生,也的晨起时突感耳聋。慢者耳聋可逐渐加重,数日后才停止进展,其程度自轻度到全聋,事为暂时性,也可为永久性。多为单侧,偶有双侧同时或先后发生。可不耳蜗聋,也可为蜗聋。耳鸣 耳聋前后多有耳鸣发生,约占70%。

  一般于耳聋前数小时出现,多为嗡嗡声,可持续1个月或更长时间。有些病人可能强调耳鸣而忽视了吸力损失。眩晕 50%突聋伴有不同程度的眩晕,其中约为10%为重度耳聋,恶心呕吐,可持续4~7天,轻度晕感可存在6周以上。少数患者以眩晕为主要症状而就诊,易误诊为梅尼尔氏综合症,数日后缓解,不反复发作。耳堵塞 耳堵塞感先于耳聋出现。

  眼震 如眩晕存在可有自发性眼震。得了突发性耳聋怎么办?突发性耳聋诊断并不难,因其治疗效果及预后与治疗时机密切相关,所以提倡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所以患者首先应迅速到医院耳鼻喉专科就诊,住院治疗。突聋按急诊处理,急症治疗,应采取早期、合理、联合药物治疗,治疗越早越好,时间的早晚对于预后大有差别。

  据统计:治疗时间三天之内及一周之内可获得72%痊愈率或听力部分恢复,半个月之内均有明显差别,8~12天开始治疗者为50%,如拖到一个月之后,则可能只有20%或完全不能治愈,有2%的患者可在发病后两周内出现听力自然、恢复、显著恢复或部分恢复。

  决不能抱着等等看的心理去等待自愈,这样会错过最佳治疗时机,失去对听力的抢救机会,进而造成永久性耳聋而成为残废,终生遗憾。

  突发性耳聋预防尤为重要  突发性耳聋即使早期得到治疗,也不可能全部治愈。只有约1/3的人听力能恢复正常,有1/3仅有部分听力的恢复,还有1/3的人可能听力基本丧失。因此,预防显得尤为重要。

  应尽量避免以上提到的有关致病因素及诱因。生活和工作要有规律,注意饮食,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接触噪音。此外,还应积极治疗可能与突发性耳聋有关的疾病,如糖尿病高血脂及其他使血液黏滞度增高的疾病。

  当连续熬夜或处在身心疲惫、精神紧张的时候,如果出现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及时到医院就诊。一旦确诊为突发性耳聋,最好住院治疗,而且越早治疗越好。除了在医院积极药物治疗外,患病期间还应暂时放下手头的工作,静下心来,绝对卧床休息,避免噪声刺激,饮食清淡。

  长时间耳鸣可导致耳聋目前,耳鸣患者也呈上升趋势,而且耳鸣并未引起人们足够的重视,尤其是中老年患者,认为耳朵响是正常的,不用治疗。

  “久鸣则聋”,因此,如果了现经耳鸣,绝不能掉以轻心,发现自己近期有听觉不如以前灵敏,或是感觉耳朵里有种堵塞、发闷的压力感,就更应该提高警惕,及进到医院就医。用耳每隔半小时休息  专家表示,过长时间使用耳机即使不导致耳聋,也会引起听力出现不同程度下降。如果持续使用耳机,应该每隔半小时拿掉耳机,让耳朵适当休息一下。

  在持续劳累后,要保护耳朵不受酒吧等嘈杂环境的音响刺激。专家提醒,最好的预防方法是警惕突发性耳聋的先兆,当连续熬夜或处在身心疲惫、精神紧张的时候,如出现耳鸣、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应到专科医院及时就诊。由于20—40 岁是突发性耳聋的高发年龄,因此年轻白领应引起高度重视。

(实习编辑:张丽娟)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