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回顾
请选择往期
回顾往期经典(共0期) 跳至第跳转
本文要点
人物介绍:武志远,主任医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临床儿科博士研究生,现任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增城院区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主任。从事儿科临床工作二十多年,对儿科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经验丰富,尤其擅长急危重症抢救和治疗,对脓毒症、呼吸衰竭、休克、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功能障碍、中毒等积累了一定的经验。

名医治病救人立功立德,

《仁心》栏目为当代名医立言。

本文是39健康《仁心》栏目组对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增城院区儿童重症监护室

主任医师武志远的深度访谈。

早上八点,伴随着儿童重症监护室(PICU)内“滴滴”的仪器声,武志远跟往常一样忙碌,安排夜班白班交接,巡视病房,与家属沟通,应对突发情况,进行院内院外各种协调。

留着短寸头的武志远,总有一双月牙般的笑眼,让人如沐春风。或许是每天面对小患者,他与人相处总是温柔且有耐心,一言一行里透着果敢、坚韧。他说,在ICU(重症监护室)就是用医生的心血来换病人的时间,帮助病人延续生命。

自2006年进入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武志远在儿童重症医学领域一干就是17年,始终充当着一个儿童“守护者”的角色。从北京到广州,从热闹市区到偏远郊区,他把一流医术传带到基层。他每年参与救治1000多名危重症患儿,将一个个孩子从病危线上抢救下来。

◎ 一位患儿被转送到PICU病房,武志远带领团队进行救治。

1

儿童不是“小大人”,谨记师训“一辈子做个好医生”

广州妇儿中心的PICU基本上收治的是“重症中重症”的患儿,因疾病可能出现在身体的任何部位,病情千变万化,紧急情况随时可能出现,这要求医生必须是“多面手”,随时更新知识。

1990年以优异成绩考上山西医学院儿科专业后,武志远心无旁骛,将精力专注于儿科领域,越学习越了解就越有兴趣,于是一路深造到博士。

武志远表示,儿科专业难度大,儿童不是“小大人”,儿科疾病也不是内外科疾病的缩小版。儿童有自己的生长发育规律,有自己的生理病理特点,即使和成人得的是同一种病,其发展规律也不相同,治疗处理和注意事项也不一样。

在他看来,儿科医生比其他科室的医生更难做。“成年患者尚能准确描述病情,但年幼孩子无法做到,年龄稍大的孩子认知水平也不成熟,不能很准确表达自己,所以我们就不能像对待成人患者一样去对待和理解他们。这要求儿科医生在专业训练中慢慢去适应,靠经验去把握对疾病的判断与思考。”

幸运的是,武志远在读博期间遇到了对自己人生和职业都影响深远的一位老师——我国著名儿科专家、北京儿童医院第三任院长樊寻梅教授,也因此坚定了在儿童重症医学扎根的决心。

谈及已过世老师对自己的影响,武志远充满敬意:“樊教授是我的恩师,也是我国儿童重症医学的奠基人。她为了推动中国儿童急重症医学事业的发展,为了提高儿科急重症诊疗水平和促进规范化,倾其一生、用心良苦。老师为人和蔼,每天最早来最晚走,工作不知疲倦,退休返聘后还在带教,还坚持看诊。”

“其实,老师得过几次癌症,但都是顽强地坚持工作,这种精神深深影响了我。”武志远表示,樊教授对学生非常严格,现在桃李满天下,遍布在全国各地医院的ICU,也培养出像他师姐钱素云(二十大党代表、北京儿童医院PICU主任)这样榜样式的人物,激励着他在专业上要努力前进。

武志远甘愿把青春和汗水挥洒在儿童重症工作,时刻牢记恩师生前的叮嘱——“一辈子做个好医生”。“樊教授的话一直刻在我的脑海中,影响了我的人生方向。做医生,首先要做好医生,还要用一辈子的时间坚持下去。”

2

3岁孩子命悬一线,他领着团队31天“生死营救”

PICU是患儿生命的最后一道关卡,武志远无异于长年身处“生死场”中。他每天的工作大部分都在几百平方米的重症监护室,来回巡视,应对突发状况。

◎ 武志远在查房。

ICU和其他很多科室不同,这里看不到行走的病人,患者几乎都是绝对卧床。“来的时候奄奄一息的孩子,后来能站起来、走出去了。”从医十几年,武志远用真情与敬业赢得了患儿家属的尊重。

这些年遇到不同的患儿与家属,武志远印象深刻的,是2016年收治的一位3岁重症肺炎患儿,孩子的70岁奶奶用了两天时间,一笔一划地写下1000多个工整的方格字感谢信。

那一年,武志远还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儿童院区上班。4月25日晚上12点,急促的电话铃打破了PICU短暂的宁静。3岁的琳琳因腺病毒感染导致重症肺炎,出现呼吸衰竭,由急诊火速转入PICU病房。

甲型流感,并感染流感嗜血杆菌、双肺变“白肺”、需要气管插管上高频振荡呼吸机……武志远带领重症监护团队迅速展开抢救,忙而不乱、精准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积极对症处理,维护患儿的各个脏器功能。

半个月后,琳琳的病情明显好转,四个星期后撤离呼吸机,转至呼吸科治疗数天,终于痊愈出院。

“在外人看来,抢救都是惊天动地的,但在我们实际工作中就是常规治疗操作。病情出现起伏的时候,及时处理,只要有万分之一的机会,都不轻言放弃。对于小琳琳,我们坚持救治了31天。”武志远表示,ICU的工作没有那么惊心动魄,只不过每一天都是平凡又有意义的坚持。

“在ICU工作高压高强度,孩子病情瞬息万变,生死攸关,容不得半点延迟或失误,但当把重病患儿救过来的时候,内心幸福感满满,非金钱能买到。”他非常享受这份职业。

◎ 患儿奶奶用大红纸手写千字感谢信,并向武志远等医护人员送上锦旗。/ 医院供图

琳琳出院的时候,她奶奶用两大张大红纸手书了一封感谢信,1000多个手写工整的方格字,讲述孙女救治的过程和她的感恩之心。

“老太太这份真心,再漂亮的锦旗都比不上。”武志远自豪地说,能够得到患儿家属的理解和信赖,就是对医生最好的回报。

与死神争夺,多数时候能赢,有时也会输,武志远说:“沮丧、伤感肯定会有,但可以很快调整,因为还有很多生命等着你去救。”慢跑、散步、写毛笔字、下棋等,都是他进行放松的方式。

对于刚来到ICU的新手,未必能快速走出情绪的低谷。“有年轻医生看到患儿没能救活,陪着家属一起痛哭。”遇到这种情况,武志远必定会亲自开导,帮助年轻医生及时调整。

ICU讲究快、准、狠,对医护人员高要求。武志远认为,从经验来看,性子比较毛躁、容易紧张、太内向等都不适合干ICU。“相对来说,沉稳、外向型的性格会比较适合,而且得喜欢这个科室,才能长期干下去。”他坦言,这些年遇到不少困难,“但我除了ICU别的也不会,既然干了这一行,就要坚持下去。”

3

患儿也有心理需求,下班前与患儿道别“你要乖乖的”

被称作“生死之门”的ICU,是一个医院中最考验人性的地方。门里门外隔着的,不仅是生命与疾病的对抗,同时也是亲情与金钱的博弈。武志远在其中见证了人间的所有情感,有脆弱的人性,但更多的还是真挚的亲情,为人善良的一面。

◎ PICU团队在救治患儿。

几个月大的小福因为肝移植感染严重,4岁的小济则因为脑炎而昏迷,不约而同进了ICU。因一同守在IUC门外,小福爸爸与小济爸爸互相认识了,前者经济条件较好,后者失业但是个热心肠。

在ICU期间,有一回小福需要做CT,要求家属陪同才能完成检查。然而,小福父母有事无法赶过来,热心的小济爸爸主动帮忙,协助医护人员给小福做检查。这让小福爸爸十分感动:“检查有放射性,也怕担责,我自己多年的司机都不愿意帮这个忙,他一个陌生人还能如此热心。”

“好人有好报。”武志远说,这两个孩子不仅都治好了,两家人还成了好朋友,小福爸爸后来帮小济爸爸解决了工作之忧。

因为成功救治了小福这样棘手的肝移植感染患者,武志远随之在肝移植病友圈出了名,许多人来联系他进行会诊。

2017年增城区妇幼保健院移交由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接管,武志远作为医疗技术专家被调至妇幼保健院,负责筹建PICU。

“增城是广州东部郊区,医疗水平较弱,稍重一点的病人就得转送市区。当地老百姓去市区里看病,路程较远,不大方便。”武志远表示,要让当地的妇女儿童患者在增城就能看大病,享受到和广州妇儿中心同质量的医疗服务。“ICU是给各手术科室支撑重症抢救的平台,自从增城院区的ICU建立以后,收治的病人数量翻倍。”

2018年9月19日,增城院区开展了第一台儿童心脏手术,现在常见儿科疾病手术基本齐全,还有先进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同时也具备开展ECMO挽救各种危重病人的技术力量和设备。

2022年9月16日,广州妇儿中心增城院区搬迁到新院址,成为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中南区域)的一部分。武志远又肩挑“大湾区东部沿海儿童急危重症救治转运中心”的重任,他提出开展航空救援转运重症妇儿,有效提升了妇幼重症抢救能力和危重症救治成功率。

这天正常工作日,一转眼忙到中午12点半,武志远准备下班去吃饭。他交待了值班医生几句后,转身对着安静躺在病床的4岁患儿小安说:“小安,我要去吃午饭咯,你要乖乖的,下午再来看你!”

◎ 武志远下班前与患儿道别。

小安的嘴巴和鼻孔都插着管子,无法说话,眼睛半闭着,但手指微微动了一下,仿佛在回应医生。

武志远说,ICU患儿同样也有心理需求,别看他们是在昏迷中,但仍能感受到外界的情况。如果没有人关心和鼓励,患儿往往恢复得比较缓慢。所以PICU的医护在交班时,一般都会与患儿说点儿什么,比如“加油啊”、“你要乖啊”、“今天你表现很棒哦”等鼓励的话,也可以聊天气、分享趣事等。

这样充满童心的人文关怀,无疑为冷冰的ICU病房增添了许多温暖,让人感觉很治愈。

注:文中所有患儿名字均为化名。

图片及视频由39健康拍摄(除署名外)。

通讯员|李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