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高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疾病 > 三高

青少年患糖尿病值得关注

举报/反馈
2010-05-18 17:05:0039健康网社区

  糖尿病高发的浪潮已经席卷全球,成为导致全球人口死亡的第四大疾病,世界卫生组织将其称为“21世纪的灾难”。如今这一严峻的问题波及到我们的下一代,2型糖尿病在儿童和青少年中发病人数正以惊人的速度剧增,糖尿病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困扰着国人。因此,世界糖尿病联盟连续两年将11月14日“世界糖尿病日”的主题确定为“关注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旨在敲响警钟,并将糖尿病防治的阵线前移,把预防的重点转移到幼龄儿童上去。为此,在世界糖尿病日的前夕,记者就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的现状及预防采访了糖尿病专家、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干部病房贾军宏主任医师。

  糖尿病发病年龄趋向年轻化

  糖尿病是全球性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发展迅猛,对人们的健康危害巨大,给发展中国家劳动力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国际糖尿病联合会最新公布的数字显示,目前全球糖尿病患者大约为2.46亿人,其中80%集中在中低收入国家。我国糖尿病患者1980年约为700多万,目前已接近4000万,同时还有数千万的糖尿病后备大军。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发病年龄趋向低龄化,据统计,目前糖尿病发病年龄较之十几年前提早了二三十岁,甚至只有1岁多的婴儿也因急性糖尿病被早早送进了医院。

  据贾主任介绍,从1986年起全国就开始每年做糖尿病流行病调研,1986年和1996年的数字对比,20岁的青少年组1986年发病率为0.05%,1996年上升到0.56%,增加11倍;30岁组从0.17%增加到了1.36%,接近10倍。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的临床资料也证明,原本只在成年人中多见的2型糖尿病也在青少年和儿童中迅速增加。贾主任说,以前2型糖尿病患者多为五六十岁以上的老人,年轻人中比较少见,但现在20多岁的2型糖尿病患者很常见。在美国,20年前低龄糖尿病患者中只有2%的人属于2型糖尿病,而现在这个比例已经增长到45%。日本新发现的糖尿病低龄患者中,有80%患的都是2型糖尿病。在我国低龄糖尿病患者中2型糖尿病所占比例从10多年前的不足2%,迅速攀升至目前的60%左右,并有继续增长的趋势。在去年中国医师协会主办的“糖尿病与脆弱人群——血糖异常数据分析学术报告会”上,相关机构的一份调研数据显示:北京青少年糖尿病患者已占全部糖尿病人数的5%,并且每年以近10%的幅度上升,青少年中2型糖尿病的发病率越来越高。糖尿病发病的年轻化,不仅给家庭和社会造成沉重的负担,而且可能会在他们的青壮年时期出现眼、肾、心脏等并发症,在最能为国家作贡献、在最黄金的年龄时段过早丧失劳动能力,甚至死亡,这是非常严峻的问题。虽然糖尿病的患儿每年都在增加,但很少有人把糖尿病和儿童联系起来,人们对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的关注远不及成年人糖尿病患者,有家长在孩子确诊患了糖尿病时甚至惊呼“我儿子怎么可能得了'老年病”!“糖尿病不再是成年人的专利,这已经是不容回避的事实。”贾主任说。

  糖尿病低龄化祸根在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贾主任说,1型糖尿病主要是感染和自身免疫异常导致胰岛β细胞被破坏,无法正常分泌胰岛素造成的。而2型糖尿病是遗传与后天环境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主要表现为机体对胰岛素不敏感,不能很好地利用胰岛素及胰岛素相对缺乏。带有糖尿病易感基因的个体,在他的饮食起居、身体状况达到“要求”时,糖尿病就会现身作怪。因此,2型糖尿病发病与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生活状态和方式。持续改善的经济条件以及多食少动的不良生活方式,为我们带来的便是众多年轻人甚至儿童步入糖尿病患者的行列。

  贾主任在采访中特别提出,一份洋快餐的热卡差不多相当于中餐的两倍。与此同时,如今的孩子们运动量普遍不够,热量只进不出,累积起来必然造成肥胖,这也是引发糖尿病的主要原因。贾主任通过一组数字来证明糖尿病的发病与饮食的关系。改革开放以来,国人丰衣足食,主要食品的人均消耗量:粮食增加30%,肉食增加100%,蛋类增加178%,蔗糖增加95%;再从个人收入看,1980年,人均年收入375元,糖尿病发病率为0.67%;1996年,人均年收入1271元,发病率3.2%;2002年,人均年收入7078元,发病率超过5%。并且儿童青少年的2型糖尿病也越来越常见。他们的共同特点是肥胖、不爱动、吃饭快,而且吃肉、吃油多。

  “上学放学由家长用汽车或者自行车接送,回家后基本不参加什么家务劳动,除了学校的体育课和课间操,现在很多孩子就再没什么运动了。”贾主任归纳了孩子们的生活方式。的确,现代生活中,看动画片、玩电脑游戏等静态休闲娱乐方式是孩子们的主要课外活动。不少年轻家长急于子女“成龙成凤”,除正常的课业外,给孩子报了钢琴班、绘画班、舞蹈班等各种课外班,所有的业余活动时间几乎被各种课外培训班占满,孩子的玩的天性和玩的时间被扼杀。一些被西方视为垃圾食品的洋快餐-如汉堡包、薯条等高热量食品受到孩子们的偏爱,青少年中超重、肥胖率急剧升高,上海6-18岁儿童和青少年超重、肥胖患病率分别为12.9%和3.3%。由于体内堆积过多的脂肪会产生对糖代谢不利的内分泌激素,从而大大降低人体内胰岛素的降糖作用,使糖尿病的发病率迅速增高。

  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家长要给孩子做榜样

  既然青少年的糖尿病与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休戚相关,那么健康的生活方式和均衡的饮食习惯应该是一剂预防的良方。贾主任说,孩子是我们的希望,也是祖国的未来,儿童时期健康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关系到以后的身心健康及家庭幸福,更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前途。家庭是孩子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因此,在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方面,家长应该给孩子做榜样,并教育和帮助孩子树立健康的生活习惯。家长首先得改变两个错误的观念,一是孩子不是越胖越好,不是吃得越精、越高档越好;二是孩子的健康成长比成功更重要,家长不仅要关注孩子的生活,学习,更要关注孩子的身心健康。

  一是要改变不良饮食习惯。吃饭七八分饱即可,食物结构要合理,均衡饮食,荤素搭配,少油少盐,尽量少吃甜食和煎炸食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适当多吃玉米、小米、燕麦片、全麦粉等粗粮。不要让孩子过多食用高糖、高热食物如洋快餐、油炸食物、含有咖啡因的碳酸饮料等。有的家长把带孩子吃“麦当劳”作为对孩子的奖励,这种作法是极错误的。

  二是要改变多吃少动的“懒”毛病。经常性、有规律的运动可让身体组织细胞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增加,糖的利用增加,从而改善血糖和血脂含量,避免糖尿病的发生。家长每天要带孩子在户外走一走,动一动,尽可能把双休日还给孩子,运动是预防糖尿病最简单、最有效的方法。大量的临床资料证明,即使是病情比较严重的糖尿病人,只要做30分钟的医疗体操运动,其血糖浓度也会大幅度下降,使病情稳定。

  三是要改变不合理的作息安排。“半夜熬到两三点,早上睡到日三杆”,这样的作息安排并不少见。年轻人通宵不睡的现象更是愈演愈烈。有规律的、合理的作息安排,才能使身体的内分泌系统运转在一个良性循环的轨道上。

  给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患者以更多的关注

  近年来,虽然儿童和青少年糖尿病发病率上升很快,但由于2型糖尿病发病隐匿,往往很难早期察觉,极易被误诊。主要是因为儿童糖尿病患者三多一少的症状不容易被人发现,而且发热、呼吸困难、精神不振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多见于小儿,常被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同时,以腹痛、腹演为首发症状的糖尿病发病急,常被误诊为肠炎,急性阑尾炎等,使病情难以得到及时的遏制,贻误病情。世界健康基金会的糖尿病项目在各地调查后发现,某些基层医院对儿童糖尿病认识不足,有的患儿在呼吸道感染后发生了酮症酸中毒,医生往往考虑不到血糖问题,直接开葡萄糖溶液给孩子点滴,结果火上浇油,越治越重。因此,贾主任强调对儿童和青少年患者应对他们的血糖给予更多的关注。

  贾主任提醒说,对比较胖、平时爱喝水、吃得也比较多,但在一段时间内忽然体重减轻的孩子,尤其是有糖尿病家族史的孩子,应格外警惕。条件许可时,要经常检测一下血糖,这是了解是否患病的最简单直接的方法。此外,当孩子出现以下异常时,就要注意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早作诊断:

  一是小孩子出现突然发热的情形,并且伴随有咳嗽咽痛或呕吐且久治不愈,或者孩子出现原因不明的视力下降;二是孩子进餐后2~3小时即出现饥饿感,并伴有手抖、心慌、乏力、出冷汗等症状;三是孩子出现近期不明原因的体重下降,同时又伴随着口干和食量较大的情形;四是孩子表现出不明原因的长时间和反复发作的腹痛,包括全腹部疼痛、上腹痛、脐周痛等;五是孩子尿中有异味,而且泡沫很多。

  糖尿病患儿身体经受痛苦,心理上也容易产生自卑、自闭等问题。给患儿更多的心理关怀,让他们正确看待自己的疾病,鼓足勇气面对生活,是儿童糖尿病治疗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部分。贾主任说,加强糖尿病的宣传教育,普及糖尿病预防知识非常重要。据贾主任介绍,解放军总医院第一附属医院在国内较早开设了糖尿病健康教育课堂,除每周举办一期糖尿病知识讲座和定期在门诊加强相关知识宣传外,还在病房面对患儿家长开设一些糖尿病防治讲座,帮助不知所措、处于恐慌中的患儿家长减轻心理负担,配合医院做好治疗和出院后的护理。贾主任说,让所有孩子都远离糖尿病的痛苦,让所有糖尿病患儿经过治疗,能过上和正常孩子一样的生活,这不仅是患儿自己和患儿家长的要求,也是全社会共同的希望。让我们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从关爱孩子做起。

 

(责任编辑:王慧明)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健康资讯推荐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