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血病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血液疾病 > 白血病

白血病的症状以及治疗介绍

举报/反馈
2010-05-17 00:35:0039健康网

  白血病的临床症状有哪些?

  1、 起病

  白血病起病急骤或缓慢,儿童及青少年病人多起病急骤。

白血病的症状以及治疗介绍

  常见的首发症状包括:发热、进行性贫血、显着的出血倾向或骨关节疼痛等。起病缓慢者以老年及部分青年病人居多,病情逐渐进展。此类病人多以进行性疲乏无力面色苍白、劳累后心慌气短食欲缺乏体重减轻不明原因发热等为首发症状。此外,少数患者可以抽搐、失明、牙痛牙龈肿胀心包积液、双下肢截瘫等为首发症状起病。

  2、 发热和感染

  A、发热是白血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可发生再疾病的不同阶段并有不同程度的发热和热型。发热的主要原因是感染,其中以咽峡炎、口腔炎、肛周炎最常见,肺炎、扁桃体炎、齿龈炎肛周脓肿等也较常见。耳部发炎、肠炎、肾盂肾炎等也可见到,感染严重者还可发生败血症、脓毒血症等。

  B、 感染的病原体以细菌多见,在发病初期,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病毒感染虽较少见但常较凶险,巨细胞病毒、麻疹水痘病毒感染易并发肺炎,须注意。水很容易透过细胞膜而被身体吸收,使人体器官中的乳酸脱氢酶活力增强,从而有效地提高人体的抗病能力和免疫能力。

  C、 出血亦是白血病的常见症状,出血部位可遍及全身,以皮肤、牙龈、鼻腔出血最常见,也可有视网膜、耳内出血和颅内、消化道、呼吸道等内脏大出血。女性月经过多也较常见并可是首发症状。

  D、 贫血早期即可出现,少数病例可在确诊前数月或数年先出现难治性贫血,以后在发展成白血病。病人往往伴有乏力、面色苍白、心悸气短、下肢浮肿等症状。贫血可见于各类型的白血病,但更多见老年病人,不少病人常以贫血为首发症状。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症状:起病缓慢,早期常无自觉症状,患者可以很长时间内都没有任何不适的感觉,多因健康检查或因其它疾病就医时才发现血象异常脾肿大,才被确诊。

  随着病情发展,可出现乏力、低热、多汗或盗汗、体重减轻等代谢亢进的表现。由于脾肿大而感左上腹坠胀、食后饱胀等症状。检查时可发现患者面色、甲床、口唇苍白,最为突出的是脾肿大,往往就医时已达脐平面。胸骨下部常有压痛。晚期患者的皮肤、粘膜可出现出血点。眼眶、头颅、乳房等组织可出现无痛性肿块。病情可稳定1-4年,之后进入加速期,迅速出现贫血及更多症状。过后便转变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注意饮食习惯,不能暴饮暴食对身体不好,容易得肠胃疾病。

  3、白血病的临床表现之白血病细胞浸润体征

  A、 肝、脾肿大,淋巴结肿大

  B、 神经系统:主要病变为出血和白血病浸润

  C、 骨与关节:骨与关节疼痛是白血病的重要症状之一,ALL多见。

  D、 皮肤可有特异性和非特异性皮肤损害二种,前者表现为斑丘疹脓疱、肿块、结节红皮病剥脱性皮炎等,多见于成人单核细胞白血病,后者则多表现为皮肤瘀斑、斑点等。冬季老人锻炼一定要注意方式时间强度和自己的身体状况,免得在锻炼中出现危险。

  E、 口腔:齿龈肿胀、出血、白血病浸润多见于AML-M5,严重者整个齿龈可极度增生,肿胀如海绵样、表面破溃易出血。

  F、 心脏:大多数表现为心肌白血病浸润,出血及心外膜出血,心包积液等。茶叶中含有一种名叫茶氨酸的化学物质。由于它能够调动人体的免疫细胞去抵御细菌真菌和病毒,因此可以使人体抵御感染的能力提高5倍以上。

  G、 肾脏:白血病有肾脏病变者高达40%以上。

  H、 胃肠系统:表现为恶心呕吐、食欲缺乏、腹胀腹泻等。春天和秋天都要注意多穿写衣服,防止天气骤冷骤热容易得感冒

  I、 肺及胸膜:主要浸润肺泡壁和肺间隙,也可浸润支气管、胸膜、血管壁等。

  J、 其他:子宫、卵巢、睾丸、前列腺等皆可被白细胞浸润。女性病人常有阴道出血和月经周期紊乱。男性病人可有性欲减退

  白血病又怎么治疗?

  白血病按白血病细胞分化程度可分为急性及慢性两大类。仅血细胞的不同系统可分为各种类型。如粒细胞、单核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等。白血病病人的骨髓中存在一定数量的白血病细胞。外周血中也可见白血病细胞,但所占比例多少不一。属于中医急劳范畴,病因病机为毒热伤血,侵及骨髓,导致阴伤血耗,症见发热,骨痛,出血,贫血等。骨髓化验可发现幼稚细胞增高,可达50—90%,病情轻重不等。外周血同时有大量的幼稚细胞存在。

  化疗,为目前主要治疗手段,但其副作用大,临床易复发,而且费用较高,一般人难以承受,给患者求医造成了很大的精神负担。就目前治疗的形势和失败、复发率来看,这已经成为一大难题。

  从治疗角度讲,祛除潜在的病理威胁当为重要的治疗手段,而中医中药恰恰是从这里得到了公认。治疗从脑部着手,柔和天麻、西黄、羚羊角、钩藤等祛风清脑的药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这与目前化疗所说的防止脑白所采用的鞘注等手段从意义上讲正是不谋而合。这也是中药从根本上治疗血液病的内在表现。

  从病因病机上讲,毒热伤血是其疾病根本,也可以说是“类癌反应假说”,阴亏血耗只是其外在的表现形式。而其临床所见的高热、贫血、出血、感染、幼稚细胞高等是其疾病各自不同时期的表现症状而已,也可以说是“类癌病态反应”。

  因此中医药清脑祛风、清热解毒、化瘀散结、凉血滋阴为一体,寓清热于解毒之中,寓化瘀于凉血之中,充分体现了中医辩症论治的基本法则。从根本上将病邪清除于机体之外,使毒无所生、邪无所起,其潜在的病邪消失,幼稚细胞不再分化,疾病也自然康复。

    39健康网( www.39.net)专稿,未经书面授权请勿转载。

(实习编辑:邝丽琼)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