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染性疾病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
关注39减肥健康运动

查看更多相关内容

取消关注
首页 > 疾病 > 传染性疾病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小儿

举报/反馈
2007-08-24 13:47:0039健康网

   中医病名

  温病,温疫。

  定义及释义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小儿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是出EB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或亚急性自限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咽峡炎、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以及外周血液中出现较多的异型淋巴细胞为特征。

  病 因

  西医病因

  本病的病原是EB病毒。EB病毒主要通过口咽分泌物传染,亦可通过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偶或通过输血传染。EB病毒有明显的嗜淋巴细胞性,能引起全身淋巴样组织增生,使全身各系统脏器均可受累,而以淋巴结、脾脏、肝脏最为显著。

  流行病学

  本病可发生于任何年龄,但以儿童和青少年多见。

  可散发或流行于集体儿童机构,传染性不强。

  病机探微

  中医学认为,本病的发生是由于外感温热之邪。温热毒邪从口鼻而入,首犯肺卫,肺被邪气所遏,故引起高热等证。热毒蕴肺,使肺失清肃,津液不布,炼液为痰,痰热互结,久而成瘀。可见热毒之邪为致病的主要因素,而痰和瘀则是病变过程的病理产物,同时又形成了新的致病因素,因此,引发出诸多复杂的证候表现。

  诊 断

  中医诊断

  辨 证:

  本病临床表现多样,证候复杂,辨证的关键在于分清卫、气、营、血的不同阶段,抓住热、薄、痰、瘀的病机本质。一般说来,邪在卫分,多以发热为主要证候。邪入气分,则以实热证为主要表现。邪入营血,往往表现为出血发斑诸证。

  1.风温闭肺

  主证:突然发热,咽痛口渴,鼻塞流涕,咳嗽气促,或见皮疹,舌红苔白,脉浮数。本证多见于病之初起。

  分析:本证系风温之邪侵于肺卫所致。温为阳邪,感之则发热。邪郁肺卫,故见咳嗽。温邪上攻咽喉,故见咽痛。

  2.热毒炽盛

  主证:壮热烦渴,咽喉肿痛,甚则咽喉溃烂化脓,口臭,面赤唇干,口渴引饮,大便秘结,小便黄赤,舌红苔黄,脉数有力。

  分析:本证系邪毒亢盛于气分所致。邪热充斥则壮热。热毒上攻咽喉则致咽喉肿痛溃烂。热结阳明,津液亏耗则便干口渴。舌红,脉数为实热之象。

  3.痰热阻络

  主证:发热不退,咽喉肿痛,淋巴结明显肿大,肝牌肿大,神倦乏力,或见咳嗽,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分析:本证系痰热蕴结,阻于经络所致。痰阻经络,积而不去,故见淋巴结肿大。痰热阻滞,血行不畅,瘀于肝脾,故肝脾肿大。

  4.热伤营血

  主证:发热持续,夜热尤甚,皮肤斑疹,甚则衄血,心烦不宁,或见神昏,舌红少苔,脉细数。

  分析:本证系热毒深入营血所致。营阴被灼则发热。热盛动血则皮肤出现斑疹。邪陷心包则神昏,心烦不宁。

  5.气阴两虚

  主证:低热盗汗,五心烦热,少气懒言,口渴纳呆,便干尿黄,夜眠不安,烦躁易怒,舌红少苔,脉细数。本证多见于恢复期。

  分析:本证系热邪久羁,气阴两伤所致。阴虚则生内热,故见低热,五心烦热。阴液亏耗则口渴纳呆。气阴不足则少气懒言。

  西医诊断

  病 史:起病或急或缓,症状轻重不一。

  体 征:

  1.发热:热型及程度不一,持续约1~3周,中毒症状不著。

  2.淋巴结肿大:为本病特征性表现。全身淋巴结均可肿大,但以颈部显著,无明显疼痛及压痛,分散而不粘连,亦不化脓。消退缓慢,常需数周至数月。

  3.肝脾肿大:多数病人出现脾肿大,可伴有压痛。部分病人可出现肝肿大,肝区压痛,伴恶心、呕吐、食欲不振、黄疸等症状。

  4.咽峡炎:有咽痛及扁桃体肿大充血,表面可覆盖灰白色假膜,软腭可见小出血点。

  5.皮疹:部分病人在发病4~10天出现斑丘疹,疹型不一,多在躯干部位,持续数日后

  消退。

  实验室诊断:.病毒分离:急性期患者口咽分泌物中大多能分离出EB病毒。

  1.血象:多数患儿白细胞增高,淋巴细胞绝对数增高,异型淋巴细胞占20%以上,恢复期嗜酸细胞可增高。

  2.血清嗜异凝集试验:嗜异抗体在发病1周左右升高,2~3周达高峰,可持续数周或数月。嗜异凝集在1:56以上为阳性,抗体滴度高低与疾病严重程度无一致关系。5岁以下小儿阳性率较低。

  3.特异性EBV抗体检测:在感染早期,体内出现VCA的IgM和IgG抗体,继之出现抗EA抗体。当抗VCAIgM抗体和抗EA抗体逐渐消失时,抗EBNA抗体出现。

  鉴别诊断

  1.急性白血病:本病以发热、贫血、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特征,易与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混淆。但白血病的血象及骨髓象以幼稚细胞增多为特征,而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则以异型淋巴细胞增高为特征,且有嗜异凝集试验阳性。

  2.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本病临床症状轻微,多无明显的肝、脾及淋巴结肿大。外周血以白细胞总数、淋巴细胞绝对数和成熟小淋巴细胞百分比增高为特征,无异型淋巴细胞,嗜异凝集试验阴性。

  3.霍奇金病:本病以发热、浅表淋巴结无痛性肿大为特征,可有肝脾肿大。但周围血一般无明显异常。通过淋巴结活检可资鉴别。

  预 后

  预后一般较好。

  治 疗

  中医治疗

  治法与方药:

  对本病的治疗,应根据不同阶段的主证,分别采用不同的治法。急性期治疗应以清热解毒为主,重在祛邪。恢复期治疗除进一步清除余邪外,尚应注意益气养阴,扶助正气,以达邪去正安之目的。

  本病的治疗应按温病的基本治法,以清热解毒为主,按病变发展的不同时期,针对其病机特点施治“热毒重者宜清热,痰热为患宜化痰散结,血瘀为主者宜活血化瘀。在恢复期多以阴虚或气阴两虚为主要表现,应注意养阴生津。

  辨证选方

  1.风温闭肺

  治法:清热解毒,宜肺散邪。

  方药:银翘散加减。银花、连翘、牛蒡子、大青叶、板蓝根15g,芦根、桔梗、黄芩各10g,薄荷、甘草各5g。咳嗽重加前胡、炙杷叶;皮疹多加紫草、蝉蜕。

  2.热毒炽盛

  治法:清热泄气,解毒利咽。

  方药:清瘟败毒饮加减。生石膏20g,知母、生地、连翘、黄芩、银花各12g、桔梗、甘草各5g。便秘加大黄;咳喘加炒葶苈、桑白皮。

  3.痰热阻络

  治法:清热化痰,通络散结。

  方药:解毒活血汤合消瘰丸加减。连翘、赤芍;贝母、夏枯草各12g,当归、桃仁、红花、玄参备10g,甘草5g。热甚加生石膏、大青叶;淋巴结肿大明显者加海藻、山慈菇。

  4.热伤营血

  治法:清营透热,凉血解毒。

  方药:清营汤加减。水牛角30g,金银花、连翘、丹皮、生地各15g,玄参、麦冬各10g,黄连5g,竹叶、甘草各3g。皮疹密集加紫草、白茅根;神昏加服安宫牛黄丸。

  5.气阴两虚

  治法:益气养阴,兼清余热。

  方药:竹叶石膏汤加减。生石膏15g,麦冬、西洋参、沙参、花粉各10g,半夏、竹叶、甘草各5g。低热不退加青蒿、知母;食少纳呆加砂仁、荷叶。

  贴敷:黄连、黄柏、生大黄各30g,乳香、没药各15g。共研极细面,用浓茶汁调匀,敷于肿大的淋巴结上,每日2次,直至淋巴结肿消为止。

  中药:

  成药

  1.清热解毒口服液:具有清热疏风,解毒泻火之功效。适用于本病初起,以发热为主要

  症状者。3~6岁每次5ml,6岁以上每次10ml,日服2~3次。

  2.小儿清咽冲剂:具有清热解毒,利咽消肿之功效。适用于以发热及咽峡炎为主要症状

  者。3~6岁每次3g,6~9岁每次6g,9岁以上每次9g,日服2~3次。

  3.神犀丸:具有清热凉血,解毒泻火之功效。适用于热势较重,皮肤斑疹者。3~6岁每

  次1/3丸,6~9岁每次1/2丸,9岁以上每次1丸,日服2~3次。

  4.赛金化毒散:具有较强的清热解毒之功效。适用于热毒炽盛,皮肤斑疹,肝脾及淋巴

  结肿大者。3~6岁每次0.3g,6~9岁每次0.6g,日服2~3次。

  5.紫雪散:具有清营泄热,凉血解毒之功效。适用于热伤营血,邪陷心包之证。3~6岁

  每次0.5~1g,6~9岁每次1~1.5g,日服2~3次。

  6.普济回春丸:具有清热解毒,散瘀消肿之功效。适用于以肝脾及淋巴结肿大为主要表

  现者。3~6岁每次1丸,6~9岁每次1~2丸,日服2~3次。

  专方验方

  1.传单合剂:大青叶30g,蚤休12g,夏枯草30g,连翘12g,丹参20g,甘草9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热毒炽盛者。

  2.解毒通瘀汤:黄芪12g,青黛9g,丹皮9g,紫草9g,黄芩9g,莪术10g,当归10g,桃仁6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毒热内蕴,气滞血瘀者。

  3.得生汤:当归9g,芍药9g,益母草10g,川芎10g,木香3g。水煎至100ml,分2~3次口服。适用于肝脾肿大,气滞血瘀者。

  4.青黛散:青黛10g,紫草10g,寒水石20g,乳香3g,地骨皮6g,丹皮6g,生地6g,丹参6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热入气营,发热较甚,肝脾及淋巴结肿大明显者。

  5.抗毒合剂:板蓝根25g,大青叶10g,连翘15g,柴胡15g,薄荷10g,甘草10g。水煎服,每日1剂。适用于病之初期,以发热为主证者。

  针灸:

  取外关、血海、曲池、合谷为主穴。采用泻法,不留针,每日1次。适于本病初起,热势较重者。

  推拿、按摩:

  清肺经、清天河水、开天门、运太阳、推坎宫、揉耳后高骨、退六腑。肝脾肿

  大加清肝经、分腹阴阳;咽喉肿痛加掐少商、揉金津、揉玉液;高热神昏加掐人中、掐十王、掐少商、拿委中。

  西医治疗

  本病目前仍无特异性治疗方法,以对症治疗为主。对病情急重,有严重并发症者,可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轻症状。

  一、对症治疗

  1.发热期应卧床休息,多饮水,给予物理降温或药物降温。

  2.对出现黄疸及肝牌肿大者,应及时给予保肝治疗。脾肿大显著者避免剧烈活动,防止腹部外伤造成脾破裂。

  3.对继发细菌感染者可应用抗生素治疗。

  二、肾上腺皮质激素

  肾上腺皮质激素可减轻症状,对病程无影响,不宜常规使用。对病情危重者,中毒症状严重,脾肿大明显,或发生严重腹痛、溶血性贫血、心肌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时,可短期应用。一般用泼尼松每日1~2mg/kg,疗程不超过1~2周。

39健康网专业医疗保健信息平台 优质健康资讯门户网站  
快速通道
相关推荐39精品39热文
自测
查看全部
推荐专家
查看更多
推荐医院
查看更多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