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通过五个知识点认识“埃博拉病毒”

  )世界上最凶猛的疾病之一,传染、病死率高,尚无疫苗和有效药物,近来,埃博拉病毒引起广泛关注。究竟什么是埃博拉病毒,有何危害,如何预防?

  1.什么是埃博拉

  据世界卫生组织资料显示,埃博拉病毒病(以往称为“埃博拉病毒性出血热”)是一种急性出血性传染病,病死率高达50%至90%,是世界上最凶猛的疾病之一。世界卫生组织将其列为对人类危害最严重的病毒之一,即“第四级病毒”(艾滋病为2级,SARS为3级,级数越大防护越严格)。

  临床症状为突然发病,表现有发热、极度虚弱、头痛、肌痛、咽痛、结膜充血等,数天后可出现呕吐、腹痛、腹泻、皮疹。严重病例可出现无黄疸肝炎胰腺炎,及轻重不一的出血倾向。

  病毒潜伏期可达2至21天,但通常只有5天至10天。1976年在苏丹南部和扎伊尔即现在的刚果(金)的埃博拉河地区被发现它的存在后,引起医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埃博拉”由此而得名。

  病毒的起源尚不得而知。但基于现有证据,人们认为果蝠(狐蝠科)可能是埃博拉病毒的自然宿主。目前对该病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主要对症治疗。

  2.有何危害

  埃博拉病毒病从获得病毒感染到出现症状的潜伏期可持续2天至21天。

  重症患者可出现神志改变,如嗜睡、谵妄等症状。并可出现不同程度的出血表现,包括鼻、口腔、结膜、胃肠道、阴道、皮肤出血或咯血、血尿等,可出现低血压、休克等。可并发心肌炎、肺炎和其它多脏器受损。

  严重病例可出现无黄疸型肝炎和胰腺炎,及轻重不一的出血倾向。目前对该病尚无有效治疗药物和预防疫苗,主要对症治疗。

  据世界卫生组织7月31日通报,此轮疫情自2月份在非洲几内亚被发现,截至7月27日,几内亚、利比里亚、塞拉利昂和尼日利亚4国共计报告有1323人确诊或疑似感染埃博拉病毒,截至发稿,已有826人死亡。世卫总干事陈冯富珍8月1日在几内亚首都科纳克里称:“疫情蔓延比我们努力想控制的速度更快。”

  3.如何传播

  接触传播是本病最主要的传播途径。可以通过接触病人和被感染动物的各种体液、分泌物、排泄物及其污染物感染。

  病人感染后血液中可维持很高的病毒含量,医护人员在治疗、护理病人、或处理病人尸体过程中,如果没有严格的防护措施,容易受到感染。医院内传播是导致埃博拉出血热暴发流行的重要因素。

  据文献报道,埃博拉出血热患者的精液中可分离到病毒,故存在性传播的可能性。有动物实验表明,埃博拉病毒可通过气溶胶传播。虽然尚未证实有通过性传播和空气传播的病例发生,但应予以警惕,做好防护。

  出现疫情时,感染风险较高的人员为:医务人员;与病人有密切接触的家庭成员或其他人;在葬礼过程中直接接触死者尸体的人员;在雨林地区接触了森林中死亡动物的人。

  人类对埃博拉病毒普遍易感。发病主要集中在成年人,这和暴露或接触机会多有关。尚无资料表明不同性别间存在发病差异。目前尚未发现埃博拉出血热发病有明显的季节性。

  4.如何诊断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提醒,埃博拉病毒发作的典型症状和体征包括突起发热、极度乏力、肌肉疼痛、头痛和咽喉痛。随后会出现呕吐、腹泻、皮疹、肾脏和肝脏功能受损,某些病例会同时有内出血和外出血。

  临床检验结果包括血液白细胞计数和血小板计数降低,肝酶升高。

  埃博拉病毒潜伏期2-21天。病人一旦开始出现症状,就具有传染性。病人在潜伏期内没有传染性。该病毒感染只有通过实验室检测才可确认。

  当人们曾经去过已知存在埃博拉的地区,或者与已知或疑似患有埃博拉的人员接触过,并且开始出现症状时,就应当立即就医。

  5.如何预防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指出,目前尚无获准使用的埃博拉疫苗。有几种疫苗正在进行临床试验,但目前尚无任何疫苗可用于临床。因此,提高对危险因素的认知,并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是减少发病和死亡的唯一方法。

  虽然最初的埃博拉病例是通过处理受感染动物或其尸体而引起的感染,但续发病例感染往往是由于直接接触病例体液,或不安全的病例管理和丧葬操作造成的。本次暴发主要是通过人间传播扩散造成。采取以下措施可以帮助预防感染,限制传播:

  (1)了解疾病的性质、疾病是如何传播的以及如何防止其进一步扩散的知识

  (2)遵从国家卫生部门发布的指引性文件

  (3)如果怀疑周边的人感染了埃博拉病毒,鼓励并支持他们到医疗机构寻求医学治疗

  (4)处理埃博拉死亡病例时必须穿戴合适的防护设备

  此外,在受影响的热带雨林地区,个人应该减少与高风险感染动物的接触(如:果蝠、猴子或猿)。如果怀疑某动物已被感染,则不要再去处理它们。动物制品(血和肉)被食用前应确保煮熟。

2014-08-07 00:33:42浏览7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谭燕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老年痴呆吃药后更严重了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老年痴呆指阿尔茨海默病。服药后病情加重,多考虑是药物副作用、药物剂量不足、病情发展、产生耐药性、合并其他疾病等原因引起的。 1、用药不规范 阿尔茨海默病患者需要遵医嘱服用药物,如果没有按时按照医嘱用药,出现漏服,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建议家属监督患者遵医嘱用药。 2、药物剂量不足 如果患者没有遵医嘱服用药物,私自减少药物剂量,可能会导致病情加重。建议患者遵医嘱服用药物,避免私自减少药物剂量。 3、病情发展 若患者病情发展到中晚期,服用药物后,可能不会起到较好的治疗效果。建议患者及时到医院就诊,可在医生指导下更换治疗方案。 4、产生耐药性 阿尔茨海默病是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如果患者长时间服用同一种药物,可能会导致药物效果下降,从而出现耐药性,导致病情加重。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更换其他药物进行治疗。 5、合并其他疾病 如果患者合并高血压、高脂血症等疾病,可能会导致血管受到损伤,从而加重病情,也可能会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硝苯地平、阿托伐他汀钙等药物进行治疗。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劳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护身体健康,改善症状。同时,患者应避免食用辣椒、花椒等辛辣刺激的食物,以免加重症状。如果患者症状持续加重,建议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80岁老年痴呆患者吃什么药好
老年痴呆一般指阿尔茨海默病,不存在哪种药物好的说法,需要根据患者病情来选择用药。阿尔茨海默病一般可以遵医嘱服用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抗胆碱能药物、脑代谢赋活剂、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钙通道拮抗剂等药物。 1、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 改善认知功能的药物包括盐酸多奈哌齐片、氢溴酸加兰他敏片、石杉碱甲片等,上述药物可以改善患者的认知功能,缓解患者记忆力减退的症状。 2、抗胆碱能药物 抗胆碱能药物包括盐酸苯海索片、丁溴东莨菪碱胶囊等,上述药物可以缓解患者的震颤、强直等症状。 3、脑代谢赋活剂 脑代谢赋活剂包括吡拉西坦片、奥拉西坦胶囊等,上述药物可以促进脑内代谢,改善脑内的能量供应,从而达到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效果。 4、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包括盐酸美金刚片、盐酸多奈哌齐片等,可以提高脑内谷氨酸的含量,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 5、钙通道拮抗剂 钙通道拮抗剂包括盐酸维拉帕米片、盐酸地尔硫卓片等,可以改善患者的脑内血液循环,扩张脑血管,增加脑内的血流量,从而改善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 建议患者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避免自行用药,以免出现不良反应,造成病情加重。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饮食健康,可以适当吃新鲜的水果和蔬菜,比如苹果、芹菜、菠菜等,可以补充身体所需要的维生素,也可以促进大脑的血液循环,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同时,患者还可以适当进行有氧运动,如慢跑、游泳等,可以提高身体免疫力,也可以缓解阿尔茨海默病的症状。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