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老中医的养生智慧-经络刺血排毒法

  经络刺血排毒法

  ——百年中医世家养生秘学

  健康看点:

  ·眼睛红肿发炎,一个穴位刺血,效果立竿见影。

  ·慢性咽炎自己治,手部两穴刺血有奇效。

  ·女性月经出问题,自己刺血来调理,脚上两穴是关键

  今天将为您介绍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利用穴位刺血,治疗常见疾病,进行日常保健。

  ·本文专家

  

图片1

  程凯

  北京中医药大学教授

  百年“程氏针灸”第四代传承人

  人的手指和脚趾的末端都是气血交换的地方,因此人体代谢与经络中的垃圾也容易沉积在这两个部位。如果能在手指或脚趾末端进行刺血的话,就可以起到经络排毒的作用。

  (1)刺血缓解目赤肿痛

  小指外侧有个穴位叫少泽(手小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它是手太阳小肠经的井穴,小肠经向上循行终止在内外眼角,当你目赤肿痛时,在这个穴位上刺血便会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简单取穴

  少泽:在手小指末节尺侧(内侧),距指甲角0.1寸。

  

图片2

  (2)刺血疗法泻肺火

  手上除了少泽穴可以刺血排毒治疗疾病,还有一些穴位也可以通过刺血来治疗疾病。拇指指甲根角处有一个少商穴(手拇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它是手太阴肺经的井穴,在这里刺血可以泻肺火,治疗咽喉疼。

  简单取穴

  少商:在手拇指末节桡侧(外侧),距指甲角0.1寸。

  

图片3

  (3)刺血疗法泻胃火

  食指指甲根角处有一个商阳穴(手食指末节桡侧,距指甲角0.1寸),它是手阳明大肠经的井穴,在这里刺血,可以泻脾胃火,止鼻血。口干、发苦、口臭,可在商阳穴进行刺血疗法,挤3~5滴血,最后用医用棉签压迫止血。

  简单取穴

  商阳:在手食指末节桡侧(靠近拇指侧),距指甲角0.1寸。

  

图片4

  (4)刺血调理女性月经问题

  当女性月经出现问题,遇上难言之隐,不用去医院,一样可以通过自己刺血来调理,需要刺血的不是手而是脚,这时脚部有两个穴位很关键,一是隐白穴,另一个是大敦穴。隐白穴是足太阴脾经的井穴,位于足大趾末节内侧, 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有统血的作用,是治疗月经过多、崩漏的要穴。女性若有月经过多、崩漏等问题,可以在隐白穴刺血。每天1次,连续刺血3~5天,刺血后挤出两三滴血即可。

  大敦穴是足厥阴肝经上的井穴,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 寸(指寸)。足厥阴肝经上行,环绕阴器,如果阴部出现湿痒的情况则是足厥阴肝经的问题,此时在大敦穴刺血便可治疗。每天1次,连续刺血一周,刺血后挤出2~3滴穴,则可不用再挤。

  简单取穴

  隐白:在足大趾末节内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大敦:在足大趾末节外侧,趾甲根角侧后方0.1寸(指寸)。

  

图片5

  (5)刺血调节脏腑平衡

  或许会有人认为刺血疗法很可怕,然而这种方法已经流传很久了。中医认为刺破身体一些浅表的血管,放出少量血液能治疗疾病。实践证明,刺血疗法确实可以泻热、止痛、镇静、开窍、化瘀、消肿,具有近百种疗效。其实,不光生病的人可以刺血治病,健康的人平时也能用这种方法保健身体。那么,具体该如何操作呢?操作过程中又该注意什么呢?身体健康的人想通过穴位刺血来保健,则可刺关冲穴。关冲穴是手少阳三焦经的井穴,在手无名指末节尺侧,距指甲角0.1寸。关冲穴刺血可从手指根部向指尖挤压,挤出2~3滴血即可,每周1次,这样可以帮助脏腑达到一个平衡的状态。

  简单取穴

  关冲:在手无名指末节尺侧(靠近小指侧),距指甲角0.1寸。

  

图片6

  ·以上内容选自《万家灯火》养生丛书《老中医的养生智慧》

  在《万家灯火》众多的选题内容中,中医养生保健,成为了最受观众欢迎的话题。针对中医养生保健,栏目策划多期系列节目,曾邀请全国知名的国医大师、名老中医、院校教授、主任医师作为主讲嘉宾。

  节目中专家现场示教、分步讲解;观众现场体验,互动参与,保证了节目内容的实用性、科学性和趣味性。这些节目一经推出,收视率屡创新高。《程凯:百年中医世家养生秘学》《佟彤:不上火的秘诀》《李忠:防癌大秘籍》《王启才:儿童穴位保健法》等一大批系列节目深受观众喜爱。这些节目内容与老百姓自身的健康息息相关,因此在观众群体中形成了良好的口碑。

  在《老中医的养生智慧》一书中,我们甄选了老百姓关心的健康问题,以《万家灯火》节目内容为蓝本,分别从疾病常识、疾病防治和食疗养生等方面组织章节,优中选优,邀请权威专家整理编写成书。

  本书突破传统的阅读方式,不仅限于图文,书中加入视频二维码,读者可以通过手机或平板电脑扫描二维码观看相关的栏目视频,让图书变成一本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读物。与专业的医学图书不同的是,本书中有图、有文、有视频,将每一个主题从表象剖析到内核,去伪存真,给读者一个明明白白的养生真相,希望读者朋友能从中有所受益。

  《老中医的养生智慧》看点推荐:

  7位中医专家,去伪存真,权威讲解中医养生智慧!

  7个养生专题,给您一个明明白白的养生真相!

  66期健康讲座,帮您解决生活中九成健康问题!

  内置视频二维码,讲座视频同步看,让图书变成一本有声有色的多媒体读物!

  《万家灯火》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唯一指定的电视合作媒体!

  

老中医的养生智慧立体封-定稿2

  江苏卫视王牌养生栏目《万家灯火》十周年倾情巨献!

2017-04-26 17:42:57浏览4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失重恐惧症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失重恐惧症可能由遗传因素、性格因素、前庭功能障碍、恐高症、焦虑症引起。建议患者寻求专业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认知行为疗法或药物治疗。 1.遗传因素 遗传因素是指家族中存在失重恐惧症的人群,其子女也有可能继承相同的基因,导致同样的症状表现。这是因为遗传信息决定了个体的生理结构和神经发育模式,这些因素会影响个体对失重环境的适应能力。遗传咨询和家庭支持是预防和管理遗传性失重恐惧症的方法之一。通过了解家族史和遗传风险,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如早期干预和心理教育,有助于降低后代患病的风险。 2.性格因素 性格因素也可能影响个体对失重环境的反应。某些人天生就比较胆小或者容易紧张,面对失重环境时可能会感到特别不安,从而表现出失重恐惧症的症状。心理疏导可以帮助改变个体的性格特征,减少对失重环境的恐惧。例如,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帮助,学习放松技巧和应对策略,以更积极的态度面对失重环境。 3.前庭功能障碍 前庭系统负责感知头部位置和运动状态,失重状态下,由于缺乏视觉反馈,可能导致大脑无法正确处理来自前庭系统的信号,从而出现晕眩、恶心等症状。这种失调会导致患者对失重环境产生过度反应。针对前庭功能障碍,可以采用平衡训练来增强前庭系统的适应性。例如,在物理治疗师指导下进行特定的平衡练习,如单脚站立或闭眼行走。 4.恐高症 恐高症是一种特定的恐怖症,源于对高度的不合理的害怕和回避。当处于高空时,患者可能会因为恐惧而感到身体失去控制,进而导致失重恐惧症的症状加重。认知行为疗法是治疗恐高症的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暴露于逐渐升高的环境中并逐步增加高度,帮助患者重新建立对高度的认知和接受能力。 5.焦虑症 焦虑症患者的中枢神经系统可能持续处于紧张状态,这可能导致他们对各种刺激更加敏感,包括失重环境。失重状态下的不适感可能会加剧他们的焦虑情绪,形成恶性循环。药物治疗是缓解焦虑症症状的重要手段,常用药物有苯二氮卓类抗焦虑药,如阿普唑仑、艾司唑仑,可减轻焦虑引起的不适感,一般用温水送服即可。 对于失重恐惧症患者,建议避免突然进入失重环境,如乘坐过山车等刺激性游乐设施。同时,定期的心理评估和治疗,如认知行为疗法,可以帮助改善症状。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雷电恐惧症怎么回事,怎么办
雷电恐惧症是一种对闪电和打雷的自然现象产生强烈害怕、紧张不安的心理障碍。其病因可能与遗传因素、生物学因素以及心理社会因素有关。治疗方法主要包括药物治疗、暴露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支持和物理治疗等。一、原因1.遗传因素:有研究表明,患有焦虑症或其他精神疾病的人更容易出现雷电恐惧症。2.生物学因素:某些人可能存在神经系统异常或者大脑化学物质失衡等问题,从而增加了患上雷电恐惧症的风险。3.心理社会因素:对于经历过创伤性事件或者在童年时期缺乏适当的社交和情感支持的人来说,患雷电恐惧症的可能性也增加。二、治疗1.药物治疗:抗抑郁药、抗焦虑药等药物可以缓解症状,并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生活状态。但需要注意的是,在使用药物时需要遵循医生的建议,严格掌握用药剂量和时间。2.暴露疗法:通过逐渐暴露于引发恐惧的情境中来减轻症状。这种方法可以帮助患者逐渐适应并减少对闪电和打雷的恐惧感。3.认知行为疗法:通过改变患者的思维和行为方式来减轻症状。例如,教给患者如何识别和挑战负面的思维模式,并学习放松技巧来控制身体反应。4.心理支持:提供心理咨询和支持,以帮助患者理解和处理自己的情绪和恐惧感。5.物理治疗:如生物反馈疗法等,可以通过调节身体生理活动(如呼吸、心率)来帮助患者控制恐惧反应。总之,雷电恐惧症是一种可治疗的心理障碍,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暴露疗法、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支持和物理治疗等。针对不同个体的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并且在专业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死亡恐惧症能自愈吗
死亡恐惧症一般是指死亡恐怖症。死亡恐怖症是否能自愈不能一概而论。一般来说,如果患者自身有较强的心理调节能力且症状较轻,可能可以自愈;但如果症状严重、持续时间长且缺乏有效的应对措施,可能难以自愈。如果患者具有积极的心态和较强的自我调节能力。比如,一些患者在经历对死亡的恐惧后,能够主动去思考死亡的意义,或者与他人交流探讨,逐渐接受死亡是生命的一部分这一事实,可能会缓解对死亡的恐惧。此外,如果患者的生活环境稳定,有家人和朋友的支持与关爱,也可能有助于他们克服死亡恐怖症。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逐渐调整自己的心态,将注意力从对死亡的恐惧转移到当下的生活中,积极参与各种活动,提升生活质量,从而实现自愈。然而,如果死亡恐怖症的症状较为严重。患者可能会持续陷入对死亡的极度恐惧中,无法自拔。这种恐惧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日常生活、工作和人际关系,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如果患者缺乏有效的应对策略,或者没有寻求专业的帮助,症状可能会持续加重。例如,有些患者可能会过度回避与死亡相关的话题和场景,这反而会强化他们的恐惧。另外,如果患者同时患有其他心理疾病或处于压力较大的生活环境中,也会增加自愈的难度。其他影响因素还包括患者的性格特点、成长经历等。性格较为敏感、内向的患者可能更难自愈;成长过程中经历过重大创伤的人可能更容易陷入死亡恐怖症且难以自愈。对于死亡恐怖症患者,治疗方面可以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或心理医生的帮助。认知行为疗法、心理动力疗法等都可以有效地帮助患者认识和改变自己的不合理思维和行为模式。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可以尝试一些放松技巧,如深呼吸、冥想、瑜伽等,缓解焦虑情绪。同时,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饮食、适度运动、充足睡眠。多与家人和朋友交流,分享自己的感受,获得情感支持。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和兴趣爱好,丰富自己的生活,转移对死亡的过度关注。
刘赟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分离恐惧症是什么
分离恐惧症一般指的是分离性焦虑障碍。分离性焦虑障碍是一种精神疾病,主要表现为过度担心分离或者害怕失去独立性,患者常常会出现紧张、坐立不安、心神不宁、失眠等症状。分离性焦虑障碍指与生活中重要依恋对象分离、离开熟悉环境或预期分离时,出现过度的焦虑、恐惧与害怕等情绪,给患者的生活、社交、学业等方面带来一定影响。此外,还可能存在做噩梦、头痛、恶心、呕吐等痛苦的躯体症状,是学龄前儿童最常见的情绪障碍之一。分离性焦虑障碍的发病原因主要与、个人心理特质、社会环境因素等有关。如果患者本身性格比较胆小、内向,在成长过程中遇到了不愉快的事情,可能会导致精神压力过大,从而诱发分离性焦虑障碍。此外,如果患者在成长过程中长期处于不愉快的环境中,也可能会诱发分离性焦虑障碍。分离性焦虑障碍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艾司唑仑片、阿普唑仑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同时,患者也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通过心理治疗的方式进行改善,如认知行为治疗、支持性心理治疗等。另外,在日常生活中,家属应多与患者沟通,理解患者此时的情绪变化,并给予更多的关心和照顾,帮助患者克服恐惧的心理。同时还可以适当进行户外运动,有助于缓解患者的压力和不良情绪。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