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残奶不处理,会得癌症?五个科学解决方法了解一下

牛奶放久了会变质,更何况是母乳?残奶不及时处理,严重时会造成癌症。事实真的如此吗?

要知道,母乳不是牛奶,乳房更不是单纯的盛液体的容器。下面就为大家科普一下关于残奶的知识。

残奶不及时处理,会得癌?最全科普来袭!

一、残奶究竟为何物?

所谓残奶,就是哺乳妈妈回奶后仍会被挤出的母乳。因回奶后水分、乳糖以及钾离子浓度逐步降低,乳汁的脂肪含量高,所以残奶的性状多为粘稠或膏状,颜色为白色、乳白色或者黄色等。

二、残奶不处理,会导致癌症吗?

随着大家对养生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针对产后女性的养生机构如雨后春笋般出现,通乳腺、乳房保养等广告铺天盖地,关于排残奶的讯息自然不会少,不排残奶会堵塞乳腺、会导致乳腺发炎,严重者会引起癌症,这些讯息让不少宝妈、宝爸乖乖掏钱开卡做调理。然而,残奶并非如此可怕,人具有免疫系统,母乳没有排出时会被人体吸收,而并不是各种传言所说的那样会变质。目前尚没有权威机构证实不排残奶会造成癌变。

但是,如果出现一侧乳房流乳,母乳颜色呈褐色、暗红色或者鲜红色等异常情况,就需及时就医确诊,在医生的专业指导下进行治疗。所以,是否需要排残奶是因人而异的,需要经医生专业的诊断后确定是否进行。

残奶不及时处理,会得癌?最全科普来袭!

三、断奶后,怎样才是回奶的正确做法呢?

1、逐渐减少哺乳的次数

想要给宝宝断奶的宝妈们,应在日常中逐渐减少喂母乳的次数,由每天3次逐渐过渡到2次、1次,直至停止,多余的母乳不要停留在乳房内,应该及时挤出,直至乳房没有胀痛的感觉;

2、延长哺乳的间隔时间

断奶不能强求一蹴而就,逐渐延长每次给宝宝哺乳的间隔时间,给乳房一段时间去适应,慢慢减少乳汁的分泌,此方法对回奶帮助很大;

残奶不及时处理,会得癌?最全科普来袭!

3、缩短单次哺乳时间

乳房每次排出多少母乳就会分泌数量相当的母乳,是一个不断循环的过程。因此,每次给宝宝喂奶的时间慢慢缩短,随着乳房受到吮吸刺激的减少,母乳的分泌量自然随之减少;

4、减少高蛋白的摄入

众所周知,营养充足母乳才充足,如果想断奶,自然是要减少食用高蛋白等发奶的食物,如鱼汤、鸡汤等,可以适量食用一些韭菜和山楂,清淡饮食有利于减少母乳的分泌。但要注意的是,不要因为断奶需要而过度减少营养的吸收,导致营养不良,影响身体的健康;

5、加强体育锻炼

宝妈在断奶成功后,为了保障乳房的健康,可以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扩胸运动等;

在断奶过程中如有不适,出现发红、硬块、发热、胀痛严重等情况,应及时就医。

2018-11-29 18:24:42浏览1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钱凯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是怎么回事,怎么办
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是一种罕见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其发生机制主要是由于C1酯酶抑制物缺乏或功能缺陷所致。 C1酯酶抑制物缺乏或功能缺陷:正常情况下,C1酯酶抑制物对补体经典途径的关键酶C1r和C1s以及凝血因子Ⅻa、Ⅺa等具有抑制作用。当C1酯酶抑制物缺乏或功能缺陷时,这些酶的活性失去有效控制,导致补体经典途径被异常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的异常激活会产生大量的C2裂解片段C2a,进而引发血管扩张、通透性增加,最终导致水肿。凝血系统也可能被异常激活,同时缓激肽系统也参与其中,进一步加重水肿表现。 此类人群应该识别并避免可能引起过敏或加重症状的食物,如海鲜、坚果等。此外还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避免过度劳累和情绪波动。疾病急性发作时,可以遵医嘱用温水送服如西替利嗪、氯雷他定等,通过阻断组织释放组胺来减少毛细血管扩张和液体渗出,从而缓解肿胀症状。适用于轻度至中度发作时的快速止痒和消肿,但不建议长期大量使用。此外C1酯酶抑制剂如苯佐卡因、盐酸苯海拉明等,可用于预防和治疗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的急性发作。这种药物可以阻止C1酯酶激活,进而防止激肽和其他活性物质的产生,从而减少水肿的发生,其中苯佐卡因如果是服用含片剂型,应该在医生指导下将含片直接放在舌头根部或者唾液腺窝处进行含服。 建议患者发病时积极就医诊治,以减轻对身体的进一步不良影响。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后脑血管神经闭合性癫痫怎么回事,怎么办
后脑血管神经闭合性癫痫可能是由家族遗传倾向、颅脑损伤、脑血管畸形、脑梗死、颅内感染等引起的。如果出现持续的不适症状,应及时就医以排除其他潜在疾病的可能性。 1.家族遗传倾向 如果患者有家族史,特别是父母或兄弟姐妹患有类似的疾病,则其患病风险会增加。家人应学习癫痫急救知识,以便在发作时能正确处理,确保患者安全。 2.颅脑损伤 颅脑损伤可能导致大脑功能异常,从而引发癫痫发作。对于此类患者,应定期遵医嘱进行头颅CT或MRI扫描以监测是否有新的损伤发生,应穿着宽松前往检查。 3.脑血管畸形 脑血管畸形可能会导致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引起脑部缺氧,进而诱发癫痫。针对这种情况,可考虑遵医嘱采用介入手术或开颅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术后可以由家属或护理人员对患者的四肢进行轻柔的按摩。 4.脑梗死 脑梗死是由于脑动脉阻塞引起的脑组织坏死,当病变累及特定区域时,可能会影响神经元的功能,导致癫痫的发生。治疗脑梗死通常需要抗凝、溶栓等药物治疗,如遵医嘱静脉注射阿莫西林、链激酶等,严重者需行血管成形术或支架植入术。 5.颅内感染 如病毒性脑炎或细菌性脑膜炎,这些感染可以破坏脑细胞,导致神经元放电异常,从而引发癫痫。针对颅内感染,应及时使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进行治疗,可以遵医嘱静脉注射青霉素、阿昔洛韦等,同时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建议患者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避免熬夜和过度劳累,以免加重症状。此外,还应注意饮食健康,减少摄入刺激性食物,如咖啡因和酒精,以降低癫痫发作的风险。
朱鹏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过敏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症状
过敏性血管神经性水肿症状一般有皮肤瘙痒、皮肤红斑、皮肤肿胀、呼吸困难、恶心呕吐等。1、皮肤瘙痒过敏性血管神经性水肿属于一种过敏反应,患者在发病时会出现皮肤瘙痒的症状,而且还有可能会伴随长红斑的情况。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马来酸氯苯那敏片、氯雷他定片等抗过敏的药物进行治疗,能够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2、皮肤红斑过敏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是一种发生于皮下疏松组织或黏膜的局限性水肿,通常是由于接触过敏原而引起的,比如动物皮毛、植物花粉等。过敏原会对皮肤造成刺激,从而引起皮肤红斑的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复方醋酸地塞米松乳膏、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3、皮肤肿胀过敏性血管神经性水肿是一种发生于皮下疏松组织或黏膜的局限性水肿,通常是由于过敏原会对皮肤造成刺激,从而引起皮肤肿胀的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醋酸泼尼松片、地塞米松片等糖皮质激素类的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抗炎、抗过敏的效果。4、呼吸困难如果患者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还有可能会导致喉头水肿,从而引起呼吸困难的症状,甚至会引发过敏性休克,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盐酸肾上腺素注射液、地塞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使疾病得到有效的控制。5、恶心呕吐过敏性血管神经性水肿还可能会导致胃肠道黏膜充血,从而引起恶心、呕吐等症状。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甲氧氯普胺片、维生素B6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能够起到止吐的效果。患者要避免接触过敏原,以免加重病情。治疗期间,患者需要注意保持局部清洁卫生,避免挠抓患处,以免引起皮肤损伤的情况。同时,患者可以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等,有助于促进疾病康复。
朱鹏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血管神经损伤
血管神经损伤可能是由于外伤、高脂血症、糖尿病、高血压、脑梗死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根据不同的原因采取相应的治疗措施。1、外伤当患者身体受到外力撞击时,可能会导致血管以及神经受到损伤,从而引起肢体麻木、疼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2、高脂血症高脂血症主要是由于遗传、环境等因素引起的血脂异常升高的情况。由于血脂异常升高,可能会导致血管壁内膜受到损伤,从而引起上述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托伐他汀钙片、瑞舒伐他汀钙片等药物进行治疗。3、糖尿病糖尿病主要是由于胰岛素分泌减少,或者机体对胰岛素作用不敏感等原因所引起的。由于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佳,可能会导致周围神经出现病变,从而引起血管神经损伤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二甲双胍片、阿卡波糖片等药物进行降糖治疗。4、高血压高血压主要是由于遗传、饮食不当、精神刺激等因素引起的血压升高的情况。由于血压升高可能会导致血管内膜受到损伤,引起血管神经损伤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硝苯地平片、氢氯噻嗪片等药物进行治疗。5、脑梗死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的脑组织缺血、缺氧的情况。由于脑组织缺血缺氧,可能会导致血管神经受到损伤,引起头晕、头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要注意做好保暖措施,避免着凉,同时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患者注意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情绪激动,注意清淡饮食,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果患者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