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吃太多会把子宫撑破了?

  女性都有爱美的天性,都希望保持苗条的身材,可是减肥路上困难重重,薯条汉堡炸鸡披萨牛排火锅冰激淋小龙虾......好不容易挡住了这些美食的诱惑,结果一怀孕,前功尽弃。想着怀孕了,宝宝需要营养啊,饿着自己可以,饿着宝宝可不行啊。于是各种滋补炖品一起上,把自己先养得白白胖胖的。可是这样牺牲了苗条的身材,真的能换来宝宝的健康吗?

吃太多会把子宫撑破了?

  各位准妈妈们,其实怀孕补身体也要适当哦!一不小心补过头了造成孕期肥胖,适得其反,可就麻烦大咯!不仅对宝宝不利,也为自己的健康埋下了隐患。

  那么问题来了,胖到什么程度会对宝宝和自己的健康不利呢?具体又有哪些危害呢?

  开始吧!

  妊娠肥胖

  这种妊娠期妇女体内脂肪组织过度蓄积的状态,我们在医学上称之为妊娠期肥胖。妊娠期肥胖分为两种情况:即肥胖妇女妊娠(妊娠前肥胖)和妊娠期体重过度增加,说白了就是先胖后怀孕和怀孕后胖了。

  怀孕前本来就胖:中国人肥胖诊断标准:18.5 ≤ BMI<23.9 为体重正常,24.0 ≤ BMI<27.9为超重,BMI ≥ 28 为肥胖。

  怀孕后整胖的:妊娠前BMI在标准范围内,妊娠期体重增加过多,超出妊娠期增重范围,称妊娠期体重增加过度。目前国际上广泛使用2009年美国医学研究院(IOM)推荐的妊娠期体重增长范围,具体见下表。 

吃太多会把子宫撑破了?

  那么肥胖到底会对孕妇和胎儿做啥坏事呢?

  ■ 对孕妇的影响

  引发代谢综合征,脂代谢异常造成炎症因子IL-6、FFAs、leptin、resistin等多种细胞因子水平升高,而脂肪细胞因子水平减低;这些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异常均被研究证明与胰岛素抵抗有一定的相关性,进而出现高胰岛素血症,高胰岛素血症易发生妊娠期糖尿病。另一方面,胰岛素可显著增加脂肪瘦素的产生,瘦素可与胰岛素相互作用,通过调节血管内皮 的一氧化氮(NO)释放影响血管紧张度,进而影响血压,诱发子痫前期。

  ■ 对分娩的影响

  增加剖宫产率!

  妊娠期肥胖可增加剖宫产率以及阴道难产、引产失败的风险。剖宫产的发生率随孕前 BMI 的增高而增高,也有多项研究表明,在不考虑孕前基础体重的情况下,孕期体重增高,剖宫产的风险性也随之增高。

  这可不是胡说的,美国做了一个回顾性研究,包括了436414例单胎妊娠孕妇,结果表明:孕期 BMI重度增长组(BMI增加>10)相比孕期BMI无变化组(BMI增减<0.5)剖宫产风险上升80% 。

  中国一个团队也做了回顾性分析,一共有9746 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孕期 BMI重度增长会使剖宫产发生风险显著增加。

  剖宫产率和难产率增加的可能原因如下:

  • 由于妊娠并发症风险增加,如子痫前期伴严重表现、糖脂代谢明显异常等,减少了阴道试产的机会,不能顺产只能剖宫。

  • 妊娠期肥胖增加巨大儿分娩风险,宝宝太大只能剖宫。

  • 软产道肥厚,产道相对性狭窄,腹壁脂肪厚,宫缩敏感性相对较差,产道太窄了只能剖宫。

  • 宫颈松弛度下降,宫颈扩张缓慢,产程需时更长,生产时间太长了只能剖宫。

  • 分娩镇痛效果不稳定或相对较差,产妇不能耐受长时间阵痛等,太痛了只能剖宫。

  早产

  美国对60232例产妇做了一项研究,结果显示,肥胖孕妇早产发生率明显增高。孕期体重增加过快的妇女(每周>0.79 kg),无论其孕前 BMI是多少,其发生早产的可能性大约是体重增加正常妇女的2倍。

  胎膜早破

  这玩意儿怎么个意思呢,就是指在临产前胎膜自然破裂。孕龄<37孕周的胎膜早破又称为未足月胎膜早破,是围生期最常见的并发症,可导致早产率升高,围生儿病死率增加,宫内感染率及产褥感染率均升高,就问你可不可怕!孕前肥胖和孕期体重增加过度均显著增加胎膜早破的风险,这是因为肥胖孕妇容易发生生殖道感染,而细菌产生的蛋白酶、胶原酶会降解胎膜的基质而诱发胎膜早破。

  产后出血!

  因肥胖易发生头盆不称产程延长,胎儿偏大使子宫肌纤维过度伸展,易致宫缩乏力引起产后出血。所以,吃进的太多食物,不仅仅会把胃撑坏,食物营养吸收后长到妈妈和宝宝的身上,宝宝太大会把子宫撑坏了,像一个皮囊无法收缩回来了,准妈妈们,你们多吃的每一口肉,都将扎扎实实压迫你们的子宫,就问你们吃胖胖的时候有考虑过子宫的感受吗?

  ■ 对胎儿的影响

  肥胖孕妇体内营养过剩,导致血糖飙高。胎儿长期处于宫内高血糖状态,而妈妈的胰岛素又无法通过胎盘,宝宝为了降血糖,只能自食其拼命分泌胰岛素,然后一不小心就巨大儿了,一不小心又新生儿低血糖了……所以宝宝虽然可能如妈妈所愿,养得白白胖胖的,可是白白胖胖不代表健康啊!生一个低血糖的大胖宝宝?emmm……宝宝表示很无辜,哭得像个两百斤的孩子……

  新生儿神经管缺陷的风险也会增高,神经管就是胎儿的中枢神经系统,主要表现为无脑儿、脑膨出、脑脊髓膜膨出、脊柱裂、唇裂及腭裂等,总之会导致各种缺陷与畸形,相当可怕。

  由于肥胖孕妇产程变长,母体耗氧量增加,宫缩时间长,胎儿对缺氧耐受力下降,同时手术产率增加,因此新生儿窒息明显增加。

  肥胖不仅仅致胎儿代谢功能紊乱,通过生理机制和表观遗传效应,使其子代在青少年和成年早期发生肥胖、2型糖尿病及其他代谢异常,如胰岛素抵抗、高血压和血脂异常,以及行为问题和哮喘等的风险增加。宝宝逃过一劫,没想到等宝宝长大了逃不过妈妈给埋下的隐形炸弹,逃得过初一逃不过十五……

  这么可怕的妊娠肥胖,该怎么办?

  作为医生能做的是:

  ■ 首先是预防工作,做好产前保健。

  初次产检时记录并计算孕前BMI,描记孕期体重增长曲线,给予个体化饮食指导方案。询问有无糖尿病、高血压、血栓疾病相关既往史,BMI≥30是静脉血栓的危险因素。评估心、肝、肾、甲状腺功能及血压情况,最好做早期呼吸睡眠暂停综合征筛查和糖尿病筛查。孕前肥胖者未预防子痫前期,在孕16周前需给予阿司匹林100 mg/d。

  胎儿监测:肥胖妇女腹壁较厚,干扰产前胎儿超声评估的准确性,需警惕胎儿畸形的漏诊,必要时结合阴超检查。

  ■ 然后是产时与产后处理。

  分娩前仔细评估胎儿大小,产时加强胎心监护,早期开放静脉,胎儿娩出后积极处理第三产程;分娩前请麻醉科会诊;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予以低分子肝素预防血栓形成;产后建议母乳喂养,继续饮食控制和运动以减轻体重,降低再次妊娠的相关风险。

  当然最最重要最最根本的还是在于孕妇本身,就是减肥啊减肥啊减肥啊!当然咯,减肥也有科学方法啊,说起来很简单,就六个字“管住嘴迈开腿”,但该怎么管怎么迈,这是一个好问题。

  这时候需要生活方式的干预,包括合理孕期营养能量摄入、运动和精神心理支持。孕妇肥胖不代表营养充足,很多时候是营养失衡,易出现碳水化合物、蛋白质的摄入过多,镁、维生素A摄入不足。

  热能:孕妇在妊娠4个月后平均每日应增加热能837 kJ,达到9623 kJ,如妊娠期继续正常劳动则每日需增加1004 kJ,重体力劳动者需增加1674 kJ。

  碳水化合物:控制在总热量的50%-60%,每天摄入量150-200 g,每日饮食中纤维素含量不宜少于40 g。

  蛋白质:妊娠中期为每日80 g,妊娠晚期为每日90 g,占总热量的15%~ 20%。妊娠中晚期为每日90-95 g,必需氨基酸主要来源于动物蛋白,所以每日动物蛋白至少30 g。

  脂肪:总热量的20%-25%,其中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应不超过总脂肪量的10%-15%,胆固醇摄入量不超过300 mg/d。

  维生素B族:孕期对维生素B2的需要量增加,多进食谷类、豆类、肉类;每日膳食维生素B1、B21.8 mg/d,维生素B62.5-2.6 mg/d。

  叶酸:特别重要!叶酸严重缺乏可导致胎儿神经管畸形,补充量为每日0.4-0.8 mg。

  钙:妊娠16周起每日摄入1000 mg,妊娠晚期增至1500 mg。

  锌:每日20 mg。

  铁:28 mg/ d,必要时补充铁剂。

  注意

  运动量与运动方式:孕期每日有氧运动半小时,如散步、游泳等。孕晚期由于孕妇重心的改变,可以相应改变运动方式。适当的运动有益于体重控制从而减少妊娠和分娩期并发症,不会对母儿产生危害。

  禁忌证:不是所有孕妇都适合运动的,严重心肺功能受损、孕晚期持续阴道流血、宫颈环扎术后、多胎妊娠和先兆早产、子痫前期、前置胎盘、胎膜早破、胎儿生长受限。

  以上教程式指导必须落实到行动,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不然就是道理懂一堆,依然减不下肥。减肥很多时候需要从心出发,有意识有信心才能坚持下来。这个时候就需要注意给予孕妇心理支持,医患双方、孕妇家属充分沟通,了解妊娠肥胖导致的后果,树立孕期体重控制的观念,并鼓励孕妇树立科学减肥的信心。

  各位准妈妈们,想要母婴平安,注意不要超重哦,也不要什么都不吃哦!

2017-12-23 00:36:52浏览79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脑瘫和脑梗的区别
脑梗医学称脑梗死,脑瘫和脑梗死的区别在于病因不同、症状不同、治疗不同等。 1、病因不同 脑瘫多是由患者先天性或多种不同原因造成的中枢神经系统损害,以非进行性损伤及缺陷所致的运动障碍及姿势异常为主的疾病。脑梗死是患者脑部血液循环障碍,引起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导致。 2、症状不同 脑瘫患者可表现为反射异常、运动发育落后、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等症状。而脑梗死患者主要以偏瘫、言语障碍、复视、眩晕、共济失调、智力障碍等为主要特征。 3、治疗方式不同 脑瘫患者的治疗方法主要为结合功能训练、矫正器应用和手术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日常应注意改善生活环境及日常饮食等方面,还应该在家属的帮助下遵医嘱积极进行康复训练。脑梗死的治疗方法通常为综合性治疗,脑梗死发病时,如果没有溶栓禁忌证,一般建议患者尽快进行静脉溶栓或机械取栓,平时需要针对原发病进行预防,通常可以遵医嘱选择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双嘧达莫等,或他汀类药物包括阿托伐他汀、瑞托伐他汀等进行治疗。 需要注意的是,脑瘫以及脑梗死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易产生消极情绪,家属需及时关注患者状态,进行心理疏导积极治疗。如果治疗期间出现不适症状,还需及时就医。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胆红素脑病和脑瘫的区别
胆红素脑病是指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和脑瘫的区别主要包括发病原因不同、症状不同、治疗方式不同、预后不同、注意事项不同等,需要时刻注意身体的变化情况。1、发病原因不同新生儿胆红素脑病主要是由于新生儿胆红素代谢异常,引起血中胆红素水平升高所导致的一种疾病。而脑瘫的发病原因主要与早产、缺氧、感染、中毒等有关。2、症状不同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可能会出现嗜睡、反应低下、抽搐等症状,也有可能会出现尖叫、角弓反张等症状。而脑瘫患儿可能会出现肌张力异常、姿势异常等症状,还有可能会出现智力低下、语言功能障碍等情况。3、治疗方式不同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丙种球蛋白进行治疗,也可以配合光照疗法、换血疗法等方式进行处理。如果出现了颅内压增高的情况,患儿也可以遵医嘱使用甘露醇注射液、呋塞米片等药物进行治疗。而脑瘫患儿可以遵医嘱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康复训练的方式来改善。4、预后不同新生儿胆红素脑病如果能够在早期及时发现,并且进行规范治疗,一般预后较好。而脑瘫如果发现较晚,治疗不及时,则预后一般较差。5、注意事项不同新生儿胆红素脑病患儿需要注意监测胆红素的水平,如果胆红素水平持续升高,可能会引起胆红素脑病。而脑瘫患儿需要注意加强护理,避免出现呛咳的情况,以免引起吸入性肺炎。除此之外,建议采取平衡膳食,食物选择应多样化,营养应合理,定时定量进餐。如果患儿出现不适症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张碧云主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小儿脑瘫如何进行诊断
小儿脑瘫是指脑瘫。通常情况下,脑瘫可以通过观察症状、体格检查、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肌电图检查等方式进行诊断,有助于医生更好地为患儿制定治疗方案。1、观察症状脑瘫患儿会出现姿势异常和运动功能障碍,如双手屈曲、双手伸直、双下肢过度屈曲、剪刀步、尖足等。还可能会出现智力低下、语言障碍、癫痫等症状。如果患儿出现上述症状,则可以初步判断为小儿脑瘫。2、体格检查体格检查是脑瘫的主要诊断方法之一,医生会对患儿进行全面仔细地体格检查,如观察患儿的运动、语言、智力等,并评估肌张力、身体姿势、是否存在畸形等。3、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主要包括头部CT检查、头部MRI检查等,可以帮助医生判断患儿是否存在颅内出血、脑梗死、脑萎缩等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4、实验室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要包括血常规检查、血生化检查等,可以判断患儿是否存在感染、贫血等情况,有助于排除其他疾病。5、肌电图检查肌电图检查是利用肌电对疾病进行辅助检查的一种方法,可以判断患儿是否存在肌肉损伤、神经损伤等情况,有助于明确诊断。建议家长及时带患儿到正规医院就诊,并积极配合医生治疗,以免延误病情。日常生活中家长应加强观察患儿的情况,开导患儿,避免患儿过于紧张、焦虑。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