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筷子宝宝离世 细数早产儿的脆弱

  中国最小早产婴儿“筷子宝宝”,在连闯三关之后仍不抵病魔,败在肺部感染上,辛苦地结束了仅仅十八天的生命。早产儿是尚未成长的小天使,她们迫切地想见到自己的父母,过早地来到这个世上。然而,代价却是更加的脆弱。什么原因会导致早产儿?早产儿出生后又应该如何做好护理?

  我国一般将在28周之后、37周之前分娩的宝宝称早产儿。临床显示,早产儿一般尚未发育成熟,因而死亡率相当高。但是,即便护理得当,有幸生存下来,早产儿也会面临脑瘫、视神经发育异常、听力障碍、慢性肺病等疾病,给宝宝及家庭带来负担,因而预防早产很重要。

  多半早产源于感染 预防早产需注意

  早产儿分为几类,一类是自然早产,多由于感染所致,即病原菌播散到宫腔,引起羊膜发炎,炎性物质致使前列腺素类物质生成,引起宫缩、宫颈变短、胎膜早破,进而发生早产。诱发羊膜感染的原因有很多,如常见妇科疾病阴道炎宫颈炎盆腔炎等,此外,孕妇严重的全身感染,如呼吸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腹泻等,也会波及到羊膜。

  另一类是其他疾病诱发的早产。如妊娠综合征、胎盘早剥及胎盘前置、慢性肾炎、糖尿病、急性传染病,以及孕妇情绪过于波动等。

  此外,因母体疾病,或者胎儿宫内发育不正常,医生强制进行的人为终止妊娠手段,也会造成早产儿的产生。

早产儿_21131226_xxl


  因此,要预防早产儿的产生,首先需要做好孕前检查,保证夫妻双方的身体具备健康孕育的条件。尤其是某些患有妇科炎症的女性,应该在治疗之后再行孕育。

  如何护理早产儿?

  1.保持适宜的环境温度

  医生强调,早产儿的体温易随环境温度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体重越小的早产儿,月应该设置接近其体温的环境温度。早产儿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5~30℃,相对湿度55~65%。对于低体温或体重低于2千克的宝贝,应该立即放入暖箱。

  2.减少噪音、光线的刺激

  噪音对早产儿正在发育中的大脑有很多副作用,应尽力营造一个安静的环境,如说话轻柔,尤其在靠近早产儿时要降低音量,最好不在早产儿暖箱或床旁说话;爸爸和妈咪走动要轻柔,尽量避免穿容易产生声音的鞋;监护仪及电话声音设定成最小音量,及时回应监护仪的报警;不要用力碰暖箱门,避免敲击暖箱等。

  光线对早产儿脑部发育有很大影响,光线刺激可使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发生率增高,生长发育缓慢,持续性照明能导致早产儿生物钟节律变化和睡眠剥夺。所以,要减少光线对早产儿的刺激,如拉上窗帘以避免太阳光照射,降低室内光线;暖箱上使用遮光罩,营造一个类似子宫内的幽暗环境;24小时内至少应保证3-5小时的昏暗照明,以保证宝贝的睡眠。

  3.注意喂养方式

  早产儿一般尚未发育成熟,吸吮能力也有待提升,因此,可以采用不同的喂养方法。一般主张在出生24小时内喂5%葡萄糖水,或喂牛奶加水50%。吮吸能力较差,或者有呕吐现象的早产儿需要延迟喂养。对于吸吮力正常或稍差的宝贝,可以喂母乳或配方奶,但需注意喂养速度要慢,避免宝贝呛奶或窒息。对于吸吮能力差、不会吸吮但已具备吞咽功能的早产儿,可用滴管将奶液滴入宝贝口中。而对于那些没有吞咽能力的早产儿,应留在医院中进行胃管喂养,即用乳胶胃管插入宝贝口中,用注射器将奶液直接注入胃内。

  4.维生素及铁剂的补充

  早产儿体内各种维生素及铁剂尚未存储完全,需要进行一定量的补充。出生后第3天需每日摄入维生素K11~3毫克,维生素C50~100毫克;出生后第10天每日给浓缩鱼肝油3~4滴;体重小于1500克者,出生第10天起每日给维生素E25毫克,直至体重达到1800克;出生1个月后给铁剂,可用10%枸橼酸铁胺每日每千克体重2毫升。

  5.保持卫生预防感染

  早产儿回家之后,即便没有出汗最好也天天洗澡。但是很多家长因为害怕孩子感冒,不大敢给孩子洗澡。所以,经常可以发现不注意清洁的早产儿,脖子、大腿等皮肤皱褶的地方出现糜烂的现象。

  早产儿本身皮肤发育不成熟,很容易感染,给他洗澡不仅是简单的卫生问题,更是预防宝宝皮肤感染的重要手段。

  39健康网编辑提醒:早产儿相对比较脆弱,对于早产儿来说孕前检查、孕期预防及产后护理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精心照顾。早产儿相对比较脆弱,死亡率也高,但是目前医学发展的情况下,早产儿的生存率一直在上升。

  39健康网推荐阅读:

  【孩子多等于患心脏病风险大?】

  【晚婚晚育下宝宝质量大打折扣】

2014-12-05 04:08:53浏览17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绝经前月经有哪些不正常的症状会小腹痛吗
绝经前月经不正常症状包括月经周期紊乱、月经量变化、月经持续时间改变、月经伴随症状加重等,可能伴随小腹疼痛。如果出现这些月经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进行妇科超声、性激素六项等检查,以明确原因并采取相应措施。1、月经周期紊乱:原本规律的月经周期变得不规律,月经提前或推迟的时间不定。可能提前一周甚至更长时间,也可能推迟十几天。有的女性月经周期时长在短时间内大幅波动,从原本较为固定的周期变为时长不一,如原本30天的周期,有时缩短至20天,有时又延长到40天。这是绝经前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激素分泌不稳定导致的。2、月经量变化:月经量可能增多,比以往月经量明显增加,出现大量出血,甚至伴有血块。这是因为雌激素水平波动,使子宫内膜过度增生,导致月经量增多。相反,也有部分女性月经量逐渐减少,每次月经量明显少于以往,这是由于卵巢功能减退,雌激素分泌减少,子宫内膜生长受影响所致。3、月经持续时间改变:月经持续时间延长,原本3到7天的经期,可能延长至10天甚至更久,淋漓不尽。这与卵巢功能衰退,排卵不规律,导致子宫内膜不规则脱落有关。同时,也有部分女性月经持续时间缩短,原本正常的经期天数明显减少,月经很快结束。4、月经伴随症状加重:绝经前,一些女性痛经症状会加剧,疼痛程度比以往更严重,持续时间也更长。这是因为体内激素水平变化,子宫平滑肌收缩异常。另外,经前综合征症状如乳房胀痛、情绪波动、烦躁易怒、头痛等也会比以往更明显,这与绝经前激素水平波动影响神经递质和身体内环境有关。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维持身体内分泌的相对稳定。适当进行体育锻炼,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缓解压力,调节身体状态。注意情绪调节,保持乐观心态,学会应对生活中的压力,避免因情绪波动加重月经异常症状。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更年期绝经前月经有哪些不正常的症状
更年期一般是指围绝经期综合征。绝经前月经不正常症状主要有月经周期改变、月经量变化、月经持续时间异常、月经质地异常等。若出现这些月经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建议进行妇科超声检查、性激素六项检查等,以明确原因。1、月经周期改变:绝经前,由于卵巢功能逐渐衰退,排卵不规律,月经周期可能变长,原本规律的月经周期延长,可能由原本的28-30天,延长到35天甚至数月来一次。此时也可能出现月经周期缩短,月经频发,两次月经间隔时间小于21天,这是因为卵巢内卵泡发育速度不一致,激素分泌紊乱引起。2、月经量变化:绝经前子宫内膜在雌激素的持续作用下过度增生,当内膜脱落时,月经量可能增多,比以往月经量明显增加,甚至出现大量血块。部分女性也有月经量减少的情况,这是因为雌激素水平下降,子宫内膜变薄,月经量会逐渐减少,直至绝经。3、月经持续时间异常:绝经前月经持续时间可能延长,正常月经一般持续3-7天,绝经前可能延长至10天甚至更久,淋漓不尽,这是由于卵巢功能衰退,激素分泌不稳定,导致子宫内膜修复时间延长。部分女性也可能表现为月经持续时间缩短,经期明显缩短,月经量也随之减少。4、月经质地异常:绝经前月经血的质地可能变得稀薄如水,或者更加黏稠,颜色也可能变深,呈暗红色,有时还会伴有异味。这与月经期间子宫内膜的脱落情况以及是否合并感染等因素有关。日常应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睡眠,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稳定。适当进行散步、瑜伽等运动,增强体质,缓解焦虑情绪,有助于维持内分泌稳定。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外阴清洁,预防生殖系统感染。定期进行妇科检查,监测月经变化及身体状况。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经前期综合症有哪些症状,吃什么药
经前期综合征的症状通常包括躯体症状、精神症状、行为改变等;通常可以遵医嘱口服抗焦虑药、抗抑郁药、利尿剂等进行治疗。一、症状:1、躯体症状:常见的有乳房胀痛,这是由于体内激素水平变化,乳腺组织增生、水肿导致;还有头痛,受激素波动影响,多为双侧性,也可为单侧头痛,疼痛程度不一。2、精神症状:月经周期中,雌激素、孕激素大幅起伏,影响 γ- 氨基丁酸、血清素等神经递质的活性。血清素失衡,会改变大脑情感调节中枢功能,致使女性出现焦虑、抑郁等一系列精神症状。3、行为改变:经前期综合征引发行为改变,源于激素失衡与神经递质紊乱的双重作用。雌激素、孕激素水平的大幅波动,干扰了血清素、多巴胺等神经递质的正常分泌与调节,影响大脑的奖赏、情绪调控区域,可能导致女性出现易怒、注意力不集中及暴饮暴食等行为改变。二、治疗药物:1、抗焦虑药:对于焦虑症状明显的患者,可口服阿普唑仑片、地西泮片等药物,在月经前开始服用,能有效缓解焦虑情绪,改善睡眠。但这类药物有一定依赖性,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2、抗抑郁药:遵医嘱选择性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如盐酸氟西汀片、盐酸舍曲林片,可用于改善抑郁、烦躁等精神症状。通过调节大脑神经递质水平来发挥作用,通常需要连续服用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明显效果。3、利尿剂:对于有明显水肿症状的女性,可遵医嘱使用螺内酯片、氢氯噻嗪片等利尿剂,帮助排出体内多余水分,减轻水肿。但使用利尿剂时要注意监测电解质水平,防止电解质紊乱。对于经前期综合征患者,要注意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避免熬夜。若症状严重影响生活质量,务必及时就医,在医生的专业评估和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不要自行盲目用药,以免延误病情或出现不良反应。
刘泽群主治医师
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 三甲
患经前期综合征容易怀孕吗
经前期综合征(PMS)本身通常并不直接影响怀孕的难易程度,但其可能通过多种间接途径对受孕产生一定影响。PMS是指在月经前周期性发生的影响妇女日常生活和工作、涉及躯体和精神(情感、行为)两方面的症候群。从生理角度看,PMS主要是由于女性在月经周期中激素水平的波动所引起。在正常情况下,月经周期的激素变化调控着排卵等生殖过程。虽然PMS伴随的激素波动,如雌激素和孕激素的相对失衡,一般不会直接阻碍排卵。然而,长期严重的PMS症状,可能会干扰下丘脑-垂体-卵巢轴的正常功能。例如,持续的精神紧张、焦虑等情绪症状,会通过神经内分泌途径,影响促性腺激素的分泌,进而对卵泡的发育和排卵时间产生一定干扰。但这种干扰并非普遍且严重到足以显著降低受孕几率,多数患有PMS的女性,排卵仍相对规律,从这方面讲,不影响其自然受孕能力。心理因素在PMS与怀孕之间扮演着重要角色。PMS患者在月经前往往会出现情绪低落、烦躁、焦虑等负面情绪。这些不良情绪会对女性的心理状态造成压力,而心理压力又可能影响受孕。一方面,长期处于焦虑状态下,身体会分泌如皮质醇等应激激素,其可能干扰生殖激素的正常分泌和作用。另一方面,当女性因PMS而情绪不佳时,可能会对性生活产生抵触情绪,减少同房频率,从而错过排卵期,降低受孕机会。但只要调整好心态,积极应对PMS的心理症状,对受孕的不良影响可得到一定缓解。对于患有PMS且计划怀孕的女性,首先要保持良好心态,认识到PMS并非不可克服。日常建议养成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适度运动,如散步、瑜伽等,有助于缓解压力、调节激素水平。若PMS症状严重,影响生活和受孕计划,应及时就医。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