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关于受孕 你可能不知道的事

  受孕年龄

  你准备好了吗?

  从生理的角度讲,女性最佳受孕年龄为25~29岁,而丈夫的年龄最好在30-35岁左右。因为这一时期,身体各项机能都发育成熟,人处于精力的鼎盛时期,无论从体力和精神状态上来说,都是最佳的选择。而且,根据统计,25-29岁的女性分娩的时候,顺产率高,生出的宝宝健康状态普遍比较好。

  受孕季节

  夏季的baby 超健康

  一项最新的研究结果显示,出生在5月、6月、7月的宝宝,身体健康状况普遍好于其他月份出生的孩子。也就是说如果在7月或8月受孕最为理想,妊 娠中期正好处于秋季。在胎儿成长发育最关键的两个阶段,无论从气候条件还是自然条件上来说都很优越,日光充足、百花盛开,准妈妈的心情会很好。而到了孩子 出生的时候,正好是春回大地,万物复苏,正是长身体的好时机。躲开了寒冬,新妈妈不必在冬天坐月子,不用担心孩子身体弱会冻着,同时也避开了冬季流感高发 期,对妈妈和孩子都有好处。

  受孕的时间

  Enjoy SEX 晚上9-10点

  在排卵期时应综合各方面的条件,选择最理想的受孕日,生理周期规律的女性一般安排在月经来潮前14天左右,17天以后同房受孕流产率较高。因为 卵子排出后,一般只能存活12-24小时,精子在女性生殖道内,通常只能活1-3天,因此一般说来从排卵前3天至排卵后1天最容易受孕,同房时间过早过晚 都不易怀孕。科学家根据生物钟的研究表明,人体的生理现象和机能状态在一天24小时内是不断变化的,早7时~12时,人的身体机能状态呈上升趋势;13时 末~14时,是白天里人体机能最低的时刻;下午5时再度上升,晚11时后又急剧下降,普遍认为晚9时-10时同房受孕是最佳时间。除此之外,同房后女方平 躺睡眠有利于精子游动,增加了精卵接触的机会。

  医生说

  受孕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1.卵巢排出正常的卵子。

  2.精液正常并含有正常的精子。

  3.卵子和精子能够在输卵管内相遇并结合成为受精卵。

  4.受精卵顺利地被输送进入子宫腔。

  5.子宫内膜已充分准备,适合于受精卵着床。

  这些环节中有任何一个不正常,便会阻碍受孕。阻碍受孕的原因可能在女方,也可能在男方或在男女双方。女性需要检查输卵管是否通畅,卵子是否成 熟,能否排卵,子宫环境是否适合胎儿生长。男性需要检查精子质量、双方体内有无免疫性抗体等。男性无精是需要检查生精细胞的,如果没有生精细胞是没有办法 治疗的。

  找对排卵日

  孕事做对一半

  1.最简单的基础体温法

  正常妇女在经过充分睡眠,醒后立即测出的体温称为基础体温,一般是清晨醒来后未起身即测得的体温。在排卵日前的一段日子里,基础体温一般在 36.5℃以下,到排卵日前一天,体温再下降一点,排卵日这天体温最低,一天后基础体温开始上升,幅度超过0.5℃,约经过12~16天,直至月经来潮。 每个妇女可以根据这种规律性的基础体温,从最低的这天测算出自己的排卵日。

  2.检查白带 宫颈黏液法

  人类许多脏器(空腔脏器)有一种奇妙的自我开启和闭合的能力,子宫也一样。从表面上看,子宫颈与阴道相接,畅通无阻,但事实并非如此。在月经期 中它允许月经排出,在月经周期后半段,子宫分泌的黏液又黏又稠,形成一个“栓子”堵住子宫颈口,此时即使再强有力的精子也无法通过子宫颈口这一“关卡”。 但到了排卵期,子宫分泌的黏液又清又薄,子宫颈开启,精子也就容易通过,进入子宫。24小时后,子宫颈又再自行关闭。因此只要观察自己子宫颈的黏液状况就 可知道自己是否在排卵期,此时流出的白带如清鼻涕样。

  3.用笔圈起来 日程表法

  月经规律的妇女,可以利用月历卡来推算自己的排卵期。一般来说,排卵日在下一次月经来潮前的第14天。在月历卡上标出这个日期,按此安排性生活,就最容易受孕。

  医生说

  男子的精子随时都在生成,每日都可排出,一个健康的男子,每秒钟能生成1000多个精子,每天能制造出一亿多个精子。比起男子来,妇女生产的卵 子数就少得可怜了,正常妇女每个月仅发育成熟一个卵子,一年排出成熟的卵子约12个,即有12次左右的机会受孕。因此,准确抓住排卵日期安排性生活就抓住 了受孕的最佳时机。

  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妇女自己是无法这样进行观察的,只能从下一次月经的到来,知道自己这个月又排过一次卵了。准确应用超声波,医生可以直接观察到卵子的生长、发育、成熟直至排出,在科学的指导下,可提高受孕几率。

2014-09-22 01:51:20浏览6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丁言言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声带麻痹怎么治疗
声带麻痹的治疗需根据病因、症状严重程度及病程时间综合考虑,主要包括嗓音治疗、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1、嗓音治疗:嗓音治疗是声带麻痹的基础治疗手段,适用于多数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通过特定的发声练习,可增强声带肌肉力量,改善呼吸控制能力,防止因声带麻痹导致的周围肌肉紧张。对于轻度声带麻痹患者,嗓音治疗可能单独奏效。2、药物治疗:药物治疗主要用于缓解症状和促进神经恢复。神经营养药物如甲钴胺、维生素B1等,可为神经修复提供营养支持;糖皮质激素可用于抗炎,改善微循环药物如尼莫地平可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能量合剂如三磷酸腺苷可为神经修复提供能量。药物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避免自行使用药物,以免引起过敏等不良反应。3、手术治疗:对于声带麻痹症状持续且无法通过保守治疗改善的患者,可在医生指导下进行手术治疗,手术方式包括填充注射,通过将自体脂肪、胶原蛋白或其他填充物质注入声带,使麻痹的声带更靠近中线,从而改善发声和吞咽功能;甲状软骨成形术,通过调整喉部结构,使声带位置更接近中线,改善发音质量。声带麻痹患者应及时就医,明确病因后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在治疗过程中,患者需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过度用声,忌烟酒及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减少对喉部的刺激。同时,定期复查,动态评估治疗效果,必要时调整治疗方案。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风湿热痹症状吃什么药
风湿热痹是中医的一种病症,主要表现为关节红肿热痛、屈伸不利,伴有发热、口渴、烦闷等症状。可遵医嘱选择湿热痹颗粒、四妙丸、尪痹片等来进行治疗。1、湿热痹颗粒:此药的主要成分为苍术、忍冬藤、地龙、连翘、黄柏等。具有清热祛湿、活血通络的功效。适用于湿热痹证,症见肌肉或关节红肿热痛、有沉重感、步履艰难、发热、口渴不欲饮等。其通过多种中药协同作用,可有效清除体内湿热之邪,改善关节红肿热痛等症状。2、四妙丸:该药物由苍术、牛膝、黄柏、薏苡仁组成。能清热利湿。用于湿热下注所致的痹病,症见足膝红肿、筋骨疼痛等。方中黄柏清热燥湿,苍术健脾燥湿,薏苡仁利水渗湿,牛膝引药下行,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之效,对风湿热痹引起的下肢关节肿痛等症状有较好的治疗作用。3、尪痹片:尪痹片含有地黄、熟地黄、续断、附子、独活等多种中药。具有补肝肾、强筋骨、祛风湿、通经络的作用。虽然主要用于肝肾不足、风湿阻络所致的尪痹,但对于风湿热痹后期,出现肝肾亏虚兼夹湿热之象者也有一定疗效,可改善关节疼痛、屈伸不利等症状,同时能起到扶正祛邪的作用。对于风湿热痹患者,在药物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和关节受寒受潮。饮食上宜清淡,可多吃一些具有清热利湿作用的食物,如薏苡仁、绿豆、冬瓜等,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以及酒类等。同时,要注意保持居住环境干燥通风,适当进行关节功能锻炼,以促进病情恢复。但具体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根据个体病情的不同合理选择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的不良反应。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风湿热痹症是什么意思
风湿热痹症是中医病症名,指人体感受风湿热邪,痹阻经络关节,气血运行不畅所引发的一系列以关节症状为主的病症。建议患者治疗期间定期复查,以监测病情变化。风湿热痹症的病因主要与外感邪气和内在体质因素相关。外感方面,多因久居潮湿之地,或在炎热季节贪凉饮冷,导致风湿热邪乘虚而入。湿邪重浊黏滞,热邪易伤津耗气,两者相合,流注经络关节,痹阻气血运行。其症状表现较为典型,关节症状最为突出,关节会出现红肿热痛,疼痛较为剧烈,活动受限,且疼痛部位游走不定,常见于膝、踝、肘、腕等大关节。同时,患者可能伴有发热,体温可高可低,还会出现口渴、烦闷不安、小便黄赤、大便干结等全身症状。对于风湿热痹症的处理,中医多采用清热利湿、祛风通络的治法。常选用白虎加桂枝汤合宣痹汤等方剂进行加减治疗。方剂中石膏、知母等可清热泻火,桂枝、防己等能祛风除湿、通络止痛。需注意,药物需遵医嘱使用。除内服药外,还可配合针灸治疗,选取病变关节周围的穴位,如犊鼻、足三里、阳陵泉等,通过针刺调节经络气血,达到止痛消肿的目的。针灸治疗需由专业的医生操作进行。若疑患有风湿热痹症,建议及时前往正规医院的中医科就诊。医生会通过详细问诊、体格检查及相关辅助检查明确诊断。日常注意居住环境干燥通风,避免受寒受潮。同时,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减少关节活动,防止病情加重。
卢祖能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小儿麻痹后遗症
小儿麻痹后遗症主要体现在肢体畸形、肌肉萎缩、运动功能障碍、骨骼发育异常等方面。了解这些后遗症,有助于家长对小儿麻痹症患者的后续护理和康复有更全面的认识。1、肢体畸形:肢体畸形是小儿麻痹后遗症常见的表现。由于病毒损害脊髓前角运动神经元,导致肌肉失去神经支配,进而出现肌肉力量不平衡。例如,下肢肌肉受累时,可能出现马蹄内翻足、外翻足、膝关节屈曲或过伸畸形等,这些畸形不仅影响外观,还会对行走和日常活动造成极大阻碍。2、肌肉萎缩:病毒侵袭神经后,受影响的肌肉长期得不到正常的神经刺激,会逐渐出现萎缩现象。肌肉萎缩多呈不对称性,患病肢体的肌肉体积明显小于正常肢体,肌肉力量也显著下降。3、运动功能障碍:运动功能障碍是小儿麻痹后遗症的核心问题。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程度的肢体瘫痪,轻者表现为肢体活动不协调、力量减弱,严重者则完全丧失运动能力。如行走时,可能出现跛行、步态不稳,甚至需要借助拐杖、轮椅等辅助器具才能移动,极大地限制了患者的活动范围和独立性。4、骨骼发育异常:小儿麻痹后遗症还会影响骨骼的正常发育。由于肌肉力量的改变和长期的运动障碍,骨骼受到的应力分布不均,导致骨骼生长缓慢、变形。若孩子曾患小儿麻痹症,家长需密切关注其身体和心理状况。对于有后遗症的孩子,应尽早进行康复治疗,包括物理治疗、运动训练、矫形器具的使用等,以最大程度地改善肢体功能和矫正畸形。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