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预防出生缺陷 做好孕前检查

  据《新京报》报道,随着“单独二孩”新政放开,大龄孕产妇增多,如何预防出生缺陷也备受关注。近日北京市卫生计生委表示,明年起免费孕前检查将在京逐步扩面,惠及人群纳入城镇户籍居民等。届时符合计生政策并准备怀孕的城乡居民,有望享受共计19项免费孕检项目。

  由此可见,孕前检查与降低胎儿出生缺陷率有着密切的关系,尤其是随着二胎政策的普及,不仅仅是北京市,孕前检查应该受到大多数人的关注。专家表示预防先天性缺陷新生儿有三道防线——婚检、孕检、新生儿疾病筛查。而很多可能导致出生缺陷的结构异常、基因异常、染色体异常等问题,都可以通过孕检检测出来。诸如高龄妊娠、病毒感染、孕期糖尿病、营养缺乏、不良嗜好、致畸药物、接触有毒有害物质等因素。

  研究显示,一定程度上,孕前准父母的健康状况决定着胎儿的健康孕育及未来发展。因而做好孕前检查有助于及早发现一些遗传疾病存在,并最大限度的评估产前危险,规避不良因素,为孕育创造良好的条件,达到优生优育的目的。

预防出生缺陷 做好孕前检查

  孕前检查主要涉及哪些方面?

  孕前检查,指夫妻双方在计划孕育前进行的检查,主要对双方生育条件进行评估。专家表示,最佳孕检时间为计划怀孕前3-6个月,且不同于一般性的体检,孕前体检不仅仅涉及生殖器健康体检,而是要更加全面的保证优生优育。

  除了验血、尿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等常规检查外,还需进行遗传性疾病、血型、传染性疾病、地中海贫血、甲状腺功能、致畸病毒等项目检查。其次,为避免家族遗传病史或者某些可能通过母婴或父婴传染的疾病造成的健康威胁,应给予相关检测,重点排查诸如乙肝、艾滋等疾病。此外,准妈妈既往病史,如反复性流产、有过畸形胎或者有心脏病甲亢等疾病都会影响正常生育,可通过染色体、病原体等方面的检查,明确病因所在。

  孕前检查可以有效降低出生缺陷率?

  孕前检查的有很大的必要性,很多出生性缺陷婴儿,诸如先天性地中海贫血、畸胎、乙肝病毒携带者等都可以通过详尽的孕前检查避免。例如某些特殊的病原体对孕妇而言并无典型症状,但可通过胎盘对胎儿造成严重的宫内感染,具有高危的致畸性,如弓形体、风疹病毒、巨细儿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等。

  男性应该也需做好孕前检查

  孕育不是一个人的事,同样,宝宝的健康也不是妈妈一个人可以决定的。男性孕前检查通常很容易被忽略。临床显示,很多影响宝宝健康的的男性疾病都没有明显的症状,自身难以感知,而流产、畸形胎儿、残缺胎儿、具有先天性疾病的婴儿都可能由于丈夫忽视孕前检查而造成的。因而,男性孕前检查也是非常有必要的!

  男性孕前检查需要进行哪些项目呢?医生表示,通常情况先男性孕前检查包括基础精液检查,可以判断精子的活力、畸形率、死亡率等;前列腺炎检查,避免炎症刺激影响宝宝健康;以及既往病史、家族遗传史检查,以及排除父婴传播疾病的检查。

  现在夫妻双方进行孕前检查的意识仍然比较弱,尤其是男方。随着二胎政策的开放,孕前检查更需得到良好的普及。很多疾病及不良孕育都可以通过孕前检查进行规避,对每个家庭而言都是一种预防性的保护手段。

  39健康网推荐阅读:

  【孕前检查可减少畸形婴儿降生】

  【健康孕育需要借助于孕前检查】 

2014-09-17 04:55:11浏览9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牛勇毅主治医师
广东省人民医院 三甲
结膜炎怎么治疗最有效
结膜炎可通过改善生活习惯、清洁护理、药物治疗、治疗基础疾病等方法实现有效治疗。结膜炎多由微生物感染、过敏反应、物理化学刺激等因素引起。如果出现眼红、眼痒、分泌物增多等结膜炎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眼科常规检查、结膜刮片检查、病原体培养等,以明确病因。1、改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睡眠,让眼睛得到充分休息,有利于结膜炎恢复。避免长时间使用电子设备,减少眼睛疲劳。注意用眼卫生,勤洗手,不与他人共用毛巾、眼部化妆品等,防止交叉感染。过敏体质人群在花粉季节尽量减少外出,或佩戴口罩、护目镜等,减少过敏原接触。2、清洁护理:保持眼部清洁,适量使用生理盐水冲洗结膜囊能清除眼部分泌物,减少细菌、病毒等病原体的残留,缓解眼部不适。冲洗时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眼睛。避免用手揉眼睛,防止手上细菌、病毒等进入眼睛,加重感染。3、药物治疗:根据病因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药物。细菌性结膜炎可使用抗生素眼药水,如左氧氟沙星滴眼液、妥布霉素滴眼液,抑制细菌生长,消除炎症。病毒性结膜炎常用抗病毒药物,如阿昔洛韦滴眼液、更昔洛韦眼用凝胶对抗病毒感染。过敏性结膜炎则需用抗过敏药物,如色甘酸钠滴眼液、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减轻过敏反应。4、治疗基础疾病:部分结膜炎由全身性疾病引起,如糖尿病患者易并发感染性结膜炎。此时,需积极治疗基础疾病,控制血糖水平,如使用二甲双胍、胰岛素等药物,从根源上改善身体状况,利于结膜炎恢复。日常要注意个人卫生,养成勤洗手的好习惯。保持居住环境清洁,定期打扫房间,减少灰尘、螨虫等过敏原。合理安排作息,避免熬夜。若结膜炎症状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李家礼主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珠江医院 三甲
过敏性结膜炎发作时,会影响视力吗
过敏性结膜炎发作时,通常情况下短时间内不会对视力造成严重影响,但在某些特殊情形下可能导致视力下降。过敏性结膜炎是结膜对外界过敏原产生的超敏反应,主要累及结膜组织,一般以眼痒、眼红、流泪、分泌物增多等为主要表现。在多数轻症发作时,病变主要集中在结膜。结膜作为眼球表面的一层黏膜组织,虽出现充血、水肿及炎症细胞浸润,但由于其不直接参与视觉形成过程,所以基本不会干扰光线正常进入眼内聚焦成像,视力也就不会受到显著干扰。患者此时仅感受到眼部的极度不适,如眼睛瘙痒,频繁揉眼,结膜充血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眼红,同时伴有黏性或水样分泌物增多,这些症状虽恼人,但对看清物体影响不大。另外当过敏反应较为剧烈、持续时间较长或未得到及时有效控制时,就可能累及角膜等邻近结构。角膜是眼睛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一旦受累,如出现角膜上皮点状脱落、角膜水肿,就会使光线折射发生紊乱,进而影响视力,导致视物模糊、视力下降。此外,患者因眼部不适而过度揉眼,也可能造成角膜擦伤,进一步加重对视力的不良影响。若患上过敏性结膜炎,切勿自行随意用药。应及时前往眼科就诊,医生一般会根据病情开具抗过敏眼药水,如富马酸依美斯汀滴眼液,其能选择性地阻断组胺H1受体,有效减轻眼痒等过敏症状。同时,要尽量避免接触已知过敏原,像花粉季节减少外出、保持室内清洁等,还需注意眼部卫生,勿用手揉眼,以防加重病情。治疗期间,按医嘱规律用药、定期复查,以便医生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中医治疗过敏性结膜炎的方法
中医治疗过敏性结膜炎主要有中药内服、中药熏洗、针灸治疗、穴位按摩等方法。这些方法均需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1、中药内服:中医会根据患者的症状、体征、舌象、脉象等进行辨证论治。若属风热犯目证,常用银翘散等方剂,以疏风清热、退翳明目,缓解眼部因风热之邪侵袭引起的痒痛、畏光、流泪等症状。2、中药熏洗:选用具有清热解毒、祛风止痒功效的中药,如野菊花、金银花、蝉蜕、防风等,将这些中药加水煎煮后,趁热用其蒸汽熏眼,待水温适宜时,再用药液清洗眼部。药物的有效成分通过蒸汽和药液直接作用于眼部,能起到疏风清热、消肿止痛、止痒的作用,改善眼部不适症状,促进眼部炎症的消退。3、针灸治疗:选取眼周及相关经络上的穴位进行针刺。睛明穴位于眼部,针刺此穴可直接疏通眼部经络气血,缓解眼部症状。攒竹穴、丝竹空穴等也常用于治疗眼部疾病,通过刺激这些穴位,调节眼部经气,起到祛风清热、通络止痛的效果。4、穴位按摩:通过按摩眼周穴位,促进眼部血液循环,增强眼部抵抗力。按摩时,用手指指腹轻轻按压睛明、攒竹、鱼腰、丝竹空、瞳子髎等穴位,每个穴位按摩1-2分钟,力度适中,以局部有酸胀感为宜。建议患者在治疗期间注意观察眼部症状变化,若症状加重或出现其他异常,及时就医。日常要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减少过敏的发生。定期复查,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此外,可记录日常生活中与过敏发作相关的因素,以便更好地避免接触过敏原,预防过敏性结膜炎的复发。
樊小娟副主任医师
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真菌性结膜炎用什么眼药水比较好
真菌性结膜炎可在医生的指导下选用那他霉素滴眼液、氟康唑滴眼液、伊曲康唑滴眼液等眼药水。若出现眼睛红肿、疼痛、视力下降等症状,怀疑是真菌性结膜炎,应及时就医进行眼部检查、角膜刮片检查、真菌培养等,以明确诊断。1、那他霉素滴眼液:那他霉素是一种多烯类抗真菌药物,对曲霉菌、念珠菌等常见的引起真菌性结膜炎的病原体有较强抑制作用。那他霉素滴眼液可直接作用于眼部感染部位,有效控制真菌繁殖,减轻炎症反应,缓解眼睛疼痛、瘙痒、红肿等症状。2、氟康唑滴眼液:氟康唑属于三唑类抗真菌药,具有广谱抗真菌活性。氟康唑滴眼液能较好地渗透到眼内组织,在眼部感染部位达到有效药物浓度,对治疗真菌性结膜炎效果显著,可有效杀灭真菌,促进眼部炎症消退。3、伊曲康唑滴眼液:伊曲康唑为三唑类广谱抗真菌药物,能干扰真菌细胞膜中麦角固醇的合成,影响真菌细胞膜的功能和结构,从而发挥抗真菌作用。伊曲康唑滴眼液可用于治疗多种真菌引起的结膜炎,其在眼内具有较好的药代动力学特性,能够持续发挥抗真菌活性,对控制真菌性结膜炎病情发展有积极意义。日常应注意眼部卫生,不要随意用手揉眼睛,尤其是在接触可能被真菌污染的物品后。在农业劳动、园艺工作等容易接触真菌的环境中,可佩戴防护眼镜。保持眼部清洁,使用干净的毛巾擦眼。若患有其他部位的真菌感染,如足癣、股癣等,要积极治疗,避免交叉感染至眼部。避免长期使用抗生素或糖皮质激素类眼药水,以防眼部菌群失调,增加真菌感染风险。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