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孕期同房用不用戴套?

  孕期性生活是孕期生活中一个不可避忌的话题,尽管比较私密,但是孕期该不该有性生活与孕期性生活怎么过的话题依然热度不减。有不少孕妈在网上偷偷查询孕期性生活是否还需要戴套。戴套还是不戴套呢?在这个问题上大家也各有看法。有的说应该戴,有的说不必戴。到底戴不戴呢?

  “戴套”说:套套更安全

  很多丈夫在孕期和妻子行房时都不戴安全套,但基于卫生、安全和优生考虑,建议丈夫还是戴安全套。为什么要戴套呢?主要有以下原因:

  1、由于精液中有前列腺素成分,而前列腺素有催产作用,容易引起子宫收缩。

  2、由于男性生殖泌尿感染都显着症状发生,所以万一丈夫受到感染不自知而与妻子行房事,很可能使太太和胎儿受感染,而其中最大的危险是hiv病毒(即爱滋病毒),会造成人类免疫系统不全,所以,使用套套可减少体液的接触,会降低感染机会。而怀孕期间,准妈妈的分泌物多,且对的代谢率较差,容易滋生霉菌。

  3、妇女怀孕后,机体免疫功能处于相对抑制状态,易患生殖泌尿系统的感染,戴避孕套属于屏障避孕(孕妇不需要此功能)、保护性性行为(可预防性病、阴道炎),对预防羊膜绒毛膜炎、胎膜早破早产都有一定的意义。

  “不戴”说:不必设屏障

  1、在怀孕这段期间,由于不会再排卵,所以孕妈无需再避孕,不戴套可以和老公享受零距离“亲密接触”。

  2、只要老公做好清洁工作,基本上也不会怎么感染。

  3、性高潮虽会引起宫缩,但这种宫缩并不会导致早产,除非是姿势上的压迫才会。一般来说,高潮造成的宫缩一下就会停止,且是不规则的;若是规则的收缩且强度持续1分钟以上,才有早产的可能。

  误区:射精在子宫里对胎儿感染或造成破水

  别误会!因为正常的子宫是隐蔽的,一般都会阻挡外来的东西,除非准妈妈有子宫闭锁不全,才可能因无法阻挡外来的异物而受伤。而且,胎儿有羊膜包着,不会跟外界接触,受精液而感染是不可能的。此外,精液是蛋白质、果糖之类的物质,射在子宫内也会流出来。

  大多数有破水的准妈妈即使没有性行为也可能会受感染,跟射精与否无关。只是,需要注意的是,中后期的子宫接受器比较多,而精液里有些成分会让子宫容易收缩。

  那么到底戴不戴呢?

  1、从安全角度来说,套套也无妨。

  有专家说:从安全的角度考虑,孕期性生活最好使用避孕套或做体外排精,总之,以精液不入阴道为好。这是因为,男性精液中的前列腺素被阴道黏膜吸引后,可促使怀孕后的子宫发生强烈的收缩,不仅会引起孕妇腹痛,还易导致流产、早产。

  事实上,本来精液是可以直接射入准妈妈体内的,但是若丈夫本身患有生殖或泌尿道感染等疾病就应避免。因为性行为本身就是感染的来源。例如:膀胱炎、阴道炎、性病等传染,都可能是经由性交感染。

  所以如果丈夫健康,精液当然可以直接射入准妈妈体内,但若本身为感染原者,例如:有hiv病毒、寄生虫、原虫、滤过性病毒、细菌性病毒、淋菌等,就应戴安全套,以免准妈妈或胎儿受到感染。

  这些因精液而带来的意外,尽管发生机率不大,但考虑到怀孕就这么一次,套一套也无妨的。

  2、如果你们对安全套过敏……

  虽然套套是夫妻房事的常备武器,但是使用安全套的不足也是众所周知的,除了可能会影响性生活质量外,安全套还可能导致过敏。

  虽然目前生产的乳胶安全套都是采用甲基硅作隔离、润滑的,引起使用者过敏的几率已大大减少。但安全套毕竟是化学制品,对一些人,尤其是过敏体质者,依然会导致乳胶或润滑剂过敏。

  比如男性使用后可出现阴茎头发红、发痒、刺痛,若处理不好,有的甚至可发展为溃破、糜烂和渗液;女性的过敏症状包括外阴及阴道有瘙痒及烧灼感,阴道黏膜充血、水肿,白带增多等。

  一旦出现过敏症状,先用温水冲洗一下,擦干净,切忌用肥皂或过烫的水洗,以免增加刺激。也可以在过敏部位薄薄地涂一些抗过敏的软膏,这样既可改善症状又能防止感染。如果症状较严重时,应及时就医,并在医生的指导下口服一些抗过敏的药物,或适当使用一些激素,症状一般在几天内就可改善或消除。另外,出现过敏后的两周内应停止性生活,并在之后的性生活中改用其他避孕措施。

  为了减少安全套过敏的出现,使用者应该尽可能购买正规厂家生产的合格产品,不要使用不合格的或过期的产品。过敏体质者不要选用情趣安全套(如有香味)或含有药物的安全套。因为此类安全套大多添加了其他物质,更容易导致过敏。另外,容易过敏的人可以在正式使用前,先自行在生殖器部位试用一下安全套,如果没有不适则可以放心用。

  所以,如果对套套过敏的话,那就可以不用戴了,尽量体外射精吧。

2013-04-15 01:11:41浏览45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老年人皮肤瘙痒的原因及治疗方法
老年人皮肤瘙痒原因包括皮肤干燥、全身性疾病等;治疗方法有针对皮肤干燥的保湿措施,针对疾病的相应治疗等。若老年人皮肤瘙痒严重、持续不缓解或伴有其他不适,应及时就医。一、老年人皮肤瘙痒的原因:皮肤干燥: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皮肤的皮脂腺和汗腺功能逐渐衰退,分泌的油脂和汗液减少,皮肤的保湿能力下降,变得干燥粗糙,容易引发皮肤瘙痒。特别是在秋冬季节,空气干燥,皮肤水分流失加快,瘙痒症状可能更为明显。全身性疾病:糖尿病,高血糖等疾病可能会使皮肤组织内的渗透压增高,导致皮肤干燥、瘙痒;肝胆疾病会使胆汁淤积,胆汁酸等代谢产物刺激皮肤神经末梢引发瘙痒;此外,肾脏疾病导致的尿毒症,体内毒素无法正常排出,也可能引起皮肤瘙痒。二、老年人皮肤瘙痒的治疗方法:针对皮肤干燥:可使用温和、无刺激的保湿护肤品,如含有凡士林、甘油等成分的润肤霜,定期涂抹全身皮肤,尤其是洗澡后,能有效锁住皮肤水分,缓解干燥引起的瘙痒。同时,洗澡时应避免水温过高,时间不宜过长,尽量选择滋润型沐浴产品,减少对皮肤油脂的过度清洁。针对疾病因素:若因疾病导致皮肤瘙痒,需积极治疗原发疾病。糖尿病患者应严格控制血糖,遵循医生的治疗方案,合理饮食、适当运动,并按医嘱使用二甲双胍、胰岛素降糖药物;对于肝胆疾病或肾脏疾病患者,应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针对性治疗,改善身体代谢功能,从根本上缓解皮肤瘙痒症状。日常老年人应注意保持居住环境的湿度适宜,可使用加湿器。穿着宽松、柔软、透气的棉质衣物,减少对皮肤的摩擦。避免搔抓皮肤,以免引起皮肤破损、感染。定期体检,及时发现和治疗可能引发皮肤瘙痒的疾病。
高勇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老年人性功能差正常吗
老年人性功能差通常是正常的,是多种生理和心理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一般不用特殊处理。随着年龄增长,老年人身体各项机能逐渐衰退,这对性功能有着显著影响。以男性为例,其体内雄激素水平会逐渐下降,雄激素对于维持性欲、阴茎勃起功能等至关重要。睾酮分泌减少,可能使得阴茎海绵体平滑肌松弛能力下降,导致勃起功能障碍,性行为时阴茎难以达到足够硬度以完成性交。同时,老年人血管功能也会减退,包括阴茎海绵体血管。血管内皮细胞功能异常,血管弹性降低,血流灌注不足,这进一步加重了勃起困难。女性方面,绝经后卵巢功能衰退,雌激素分泌大幅减少,可能导致阴道黏膜变薄、干涩,性交时疼痛不适,从而降低了对性的兴趣和参与度。这种因生理变化导致的性功能下降通常是正常的。心理因素在老年人性功能变化中也扮演着重要角色。老年人生活中常面临各种压力事件,如退休后社会角色转变带来的失落感、经济压力以及伴侣关系变化等。这些负面情绪和心理负担会分散注意力,抑制大脑性中枢的兴奋,使得性功能进一步受到抑制。建议老年人正确认识性需求,伴侣间要加强沟通交流,分享彼此感受和需求,增进亲密关系。另外,保持健康生活方式,适度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维持身体机能,对改善性功能有一定帮助。若存在心理问题,可寻求专业心理咨询师帮助,通过心理疏导缓解压力,改善心理状态,提升性功能和生活质量。
郑帅副主任医师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 三甲
老年人骨质疏松的主要症状
老年人骨质疏松是一种以骨量减少、骨微结构破坏为特征的骨骼疾病,主要症状包括疼痛、身高变矮与脊柱变形、脆性骨折以及肌肉萎缩与力量减弱。1、疼痛:骨质疏松最常见的症状之一是疼痛,主要表现为腰背部酸痛或全身骨骼酸痛,尤其在负重或劳累后更为明显。这种疼痛可能与骨小梁微细骨折有关,严重时可能导致活动受限,影响老年人的日常生活质量。2、身高变矮与脊柱变形:随着骨质疏松的进展,老年人的身高可能会逐渐缩短,出现驼背等脊柱变形的情况。这是由于骨质疏松导致椎体压缩性骨折,进而引起脊柱后凸畸形。这种变化通常是悄然发生的,但在回顾过去时可以发现明显的身高差异。3、脆性骨折:骨质疏松的老年人容易发生脆性骨折,即低能量或非暴力性骨折,往往由轻微的外伤或日常活动如跌倒引起。常见骨折部位包括胸椎、腰椎、髋骨、桡骨和尺骨远端以及肱骨远端等。脆性骨折不仅给患者带来剧烈的疼痛,还可能严重影响其生活自理能力和生活质量。4、肌肉萎缩与力量减弱:骨质疏松与肌肉萎缩常伴随发生,由于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导致的疼痛及活动受限,老年人可能会出现肌肉废用性萎缩。这表现为肌肉力量减弱和肢体功能下降,不仅影响老年人的日常活动能力,还可能增加跌倒和骨折的风险。建议患者定期进行骨密度检查,以便早期发现骨质疏松并及时干预。其次,调整生活方式,包括增加富含钙和维生素D的食物摄入,适当进行户外活动和负重运动,避免烟酒及过量饮用咖啡和碳酸饮料。对于已经出现症状的老年人,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以缓解症状并提高生活质量。
朱欣佚副主任医师
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 三甲
老年人神经衰弱失眠吃什么药
老年人神经衰弱失眠可遵医嘱使用谷维素、维生素B1、艾司唑仑、佐匹克隆等药物。若老年人长期失眠且症状严重,应及时就医,一般需进行睡眠监测、心理评估、血常规、甲状腺功能检查等,以排查病因并指导治疗。1、谷维素:对于老年人神经衰弱引起的失眠,谷维素可通过调节自主神经系统,使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恢复平衡状态,缓解焦虑情绪,从而帮助改善睡眠质量。该药物常与其他药物联合使用,提高治疗效果,且副作用相对较小,适合老年人长期服用,需要遵医嘱进行。2、维生素B1:当老年人因神经衰弱失眠时,遵医嘱补充维生素B1可促进神经系统的能量代谢,营养神经细胞,有助于改善神经功能,缓解因神经功能紊乱导致的失眠症状。该药物可作为辅助治疗药物,与其他治疗失眠的药物协同作用,增强治疗效果。3、艾司唑仑:在治疗老年人神经衰弱失眠时,艾司唑仑能有效缩短入睡时间,延长睡眠持续时间,提高睡眠深度。但此类药物有一定的依赖性和副作用,次日可能出现头晕、乏力等,所以老年人使用时需谨慎,一般建议短期应用,且要在医生指导下调整用药方案。4、佐匹克隆:相比一些传统安眠药,佐匹克隆的成瘾性相对较低,对老年人常见的入睡困难、多梦易醒等失眠症状有较好的改善效果。不过,使用时同样需要按照医嘱,密切关注药物不良反应,如口苦、口干等。老年人应保持规律作息,每天尽量在相同时间上床睡觉和起床,即使晚上睡眠不好,早上也不要赖床。减少白天午睡时间,避免影响夜间睡眠。睡前避免剧烈运动、观看刺激性影视节目或大量进食,可营造安静、舒适、黑暗且温度适宜的睡眠环境。如果失眠问题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应及时就医,遵医嘱调整治疗方案。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