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寒冬腊月坐月子 孕妈妈必知的十个注意事项

  寒冬腊月,家中添丁,家里喜气洋洋的。但小宝贝一出生,婆婆就让小A妈妈和她的小公主在卧室里呆着。小A从来没有出过家门,彻底变成了蜗居一族。 天气寒冷,小A浑身上下穿戴严实。不过小A担心冬天卧室空气不流通,对小宝贝和自己的身体不好,在天气放晴的时候都想开窗户透透气。但婆婆不同意,怕小A受寒和冻着了小宝宝。

  其实这是不正确的。冬天虽冷,但坐月子也要开窗户换换新鲜空气,适当让产妇和小宝宝晒晒太阳防止缺钙。冬天坐月子的注意事项有什么?下面大家来看看吧。

  1、保持室内空气流通

  做月子时,要保证适宜的房间温度和湿度,可以采用空调和暖气把室内温度控制带25℃左右,也可以加湿器保证室内湿度在55% ~ 65%。这样的温度和湿度对于产妇和小宝宝来说是最佳的。

  除此以外,也要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每天可以适当开窗通风,换换室内空气,减少细菌数量。但开窗通风时要避免室内对流风,不要让风直接吹到产妇和 宝宝身上。家人可以选择在中午开窗换气,可以先挂上窗帘,防止风直接吹进来,并且让产妇和宝宝去另外一间房间。通风后,关好窗户再让产妇和小宝宝进来休 息。注意的是,新妈妈和小宝宝的床不要太靠近窗户喔。

  2、衣着厚度要适中,讲究卫生

  即使在冬天,只要屋子不漏风,新妈妈不用像过去那样在卧室里戴帽子、穿厚衣服、穿棉袜子和鞋子。如果新妈妈外出,可以适当蒙头,但也不需要包得过严,穿着要以保暖为主。

  新妈妈的衣服要勤换、勤洗、勤晒。因为新妈妈新陈代谢旺盛产褥期出汗多,乳汁常常溢出沾染衣服,加上恶露不断派出,经常弄脏内裤,容易引起细菌繁殖,引发感染。所以建议产妇的衣物要多注意卫生清洁。

  3、衣物要舒适,不宜过紧

  冬天坐月子,产妇的衣物也要讲究,最好以宽大、柔软舒适、清洁卫生、温暖舒服为原则。冬季寒冷,有些产妇认为贴身内衣保暖防寒就常穿。其实不 然,冬天坐月子,产妇衣着不宜过紧。这会影响新妈妈的血液运行,特别是乳房受压后容易患乳腺炎。所以,新妈妈的衣服应宽大、以能活动自由为好。

  新妈妈要尽量穿纯天然材料的衣服,内衣裤也尽量挑选吸水性强的棉质地,因为这些棉织品衣服柔软舒适、透气性好,吸湿保暖。

  4、洗澡要讲究

  传统说法认为坐月子的产妇不能洗澡,尤其是冬天,最好滴水不沾。其实这是错误的观念。因为产妇容易出汗,加上产后抵抗力较弱,细菌很容易繁殖生长,侵入肌肤引起皮肤炎症。在冬天,新妈妈也要注意皮肤清洁卫生。

  但要注意的是,顺产的妈妈要在产后24小时才可以擦浴,产后1周可以开始淋雨。剖宫产的妈妈要等伤口恢复后才可以淋浴。切忌,论是顺产还是剖 宫产的妈妈都不可以坐浴或者盆浴,这样会增加子宫感染的机会。而且每次洗澡的时间控制在10分钟左右,水温在36度左右为宜。洗澡后要立刻擦干头发和身 体,穿好衣服,防止受凉。

  5、注意头部清洁

  传统习俗中,产妇在月子不仅不能洗澡,也不能洗头,并且还要包头,尤其是在冬天。其实这些都是因为以前生活条件比较差,怕产妇受风着凉。其实现在生活条件好了,产妇在月子里注意头部的清洁对新妈妈和宝宝来说都是好事。

  在分娩过程中和产后,新妈妈大量出汗,头皮和头发其实是很脏的。做好头发清洁,可以避免孕妈产后头部污垢堆积而引发皮肤炎症,也防止小宝宝接触 妈妈的头部污垢后引起交叉感染。但要注意的是,新妈妈洗头时水温不能太低,洗后要立刻用吹风机吹干头发,避免被冷风吹着,使头部受到冷刺激,日产会出现头 痛。之后,可以喝一杯姜汤红水,驱风散寒。

  6、护腰要讲究

  新妈妈在月子里要注意腰部护理,避免提过重或者举过高的物体,抬起重物时,注意动作不要过猛。经常活动下腰部,使腰部肌肉的疲劳得到缓解。

  尤其是在冬天,天气变冷,要注意腰部保暖,要及时添加衣物,避免冷风吹到腰部上,因为腰部受凉会加重新妈妈腰部的疼痛。晚上睡觉的时候,建议在 腰腹部多搭一条毛巾被,防止受寒。平时给小宝贝换尿片、洗澡、换衣服时,可以把宝宝和衣物放到高度适当的台子或者橱柜上,避免频繁地弯腰起身。

  7、不可忽略足部护理

  冬天坐月子,妈妈应该选择柔软的布鞋或者棉鞋为佳,不要穿硬底鞋,更不宜穿高跟鞋,以防止妈妈日后发生足底、足跟痛或者下腹疼痛。

  此外,足部远离心脏,血液循环差,足部保暖工作要做好,避免受寒。寒冷的冬天里,产妇是不适合光着脚的。建议妈妈可以穿上纯棉线或者毛线编织的袜子,即可保暖,也可避免引起脚底痛。

  8、做好口腔清洁

  老人常说产妇在月子期间不能刷牙,否则将来会得牙痛病,刀子和牙齿过早脱落。其实,这种说法是没有科学依据的。如果月子里不刷牙,反而会导致口腔内大量细菌生长繁殖,造成牙周炎、牙龈炎等一些口腔疾病。

  尤其在冬天,一些妈妈怕水怕冷就不愿常常刷牙,熟不知,食物残渣容易留在牙缝和口腔内,造成了细菌的生长。建议妈妈从产后第一就用温水漱口或者 刷牙,每次进食后都要漱口,保持口腔的卫生。其实仔细想想,宝宝出生后,你一定会常常嘴对嘴地亲吻小宝贝,这样是很容易将口腔内的细菌传播给小宝宝的。所 以,新妈妈一定要做好口腔清洁。

  9、床褥不能太软

  冬天,寒风凛冽,很多人都抵挡不住柔软床褥的诱惑,期待着寒冬的夜晚能做个好梦。但是妈妈坐月子时是不适合睡太软的床的。

  因为从怀孕开始,准妈体内会分泌一种能松弛生殖器官韧带与关节的激素,有利于产道的张开并顺利生宝宝,而且这种激素会一直保持到分娩后3至5个 月。所以,妈妈产后整个骨盆都会趋于松软。如果月子里妈妈睡在太软的床上,左右活动都有一定阻力,翻身坐起也不会很利索。如果急速起床或翻身,你就必须格 外用力,容易发生耻骨分离,导致骨盆损伤。

  所以,新妈妈坐月子时最好睡一段时间的硬床,等身体复原后再睡软软的床吧。

  10、放松心情,防止产后抑郁症

  生了小宝宝后,妈妈应该注意调节自己的情绪,家里人也应该过关心体贴产妇。尤其在冬季,天气寒冷、阳光不足,新妈妈很容易有产后抑郁症。

  此时,妈妈可以尝试放松心情,找信任的亲朋好友交流,宣泄一下自己苦闷无助的情绪。妈妈又可以尝试一下将注意力转移到一些愉快的事情上,想想自己也是丈夫的娇妻、爸妈疼爱的闺女。

  此时,丈夫应该加倍关心爱护妻子,拿出较多的时间陪伴在妻子身旁,减轻她在生理上的痛苦。家人也可以帮助新妈妈处理家务和照料小宝宝,让新妈妈有愉悦的心情调养身子和稳定情绪。

2012-12-20 05:58:25浏览38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闫振文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孙逸仙纪念医院 三甲
双手大拇指发麻警惕哪四种病
一般情况下,没有双手大拇指发麻警惕哪四种病的说法。双手大拇指发麻可能是生理性因素引起的,但也可能是末梢神经炎、腕管综合征、颈椎病、脑梗死等病理性因素引起的。1、生理性因素如果患者长时间压迫一侧的大拇指,会导致血液循环障碍,从而出现发麻的症状。通常属于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特殊治疗,患者可以通过调整手指的姿势和适当按摩来进行改善。2、末梢神经炎末梢神经炎是由营养障碍、感染等多种原因导致末梢神经受损,临床症状主要为肢体远端感觉异常、疼痛、活动受限等。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醋酸地塞米松片、醋酸泼尼松片等药物进行治疗。3、腕管综合征腕管综合征是由于腕横韧带增生或粘连等原因引起的疾病,可能会导致患者正中神经受压,出现手指疼痛、麻木等症状。建议患者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甲钴胺片、维生素B1片等药物进行治疗。4、颈椎病颈椎病是一种以颈椎间盘退行性病理改变为基础的疾病,可能与颈椎发育性椎管狭窄、慢性劳损、颈椎间盘退变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颈肩痛、上肢放射性疼痛等症状,严重的时候可能会出现上肢麻木的情况。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双氯芬酸钠缓释片、塞来昔布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5、脑梗死脑梗死主要是由于脑部血液循环障碍,缺血、缺氧所致的局限性脑组织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的一种神经系统疾病。患者可能会出现肢体麻木、无力等症状。建议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阿司匹林肠溶片、硫酸氢氯吡格雷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必要时,也可以遵医嘱通过颈动脉内膜切除术等方式进行手术治疗。在日常生活中,建议患者注意饮食均衡,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过度劳累。如果出现不适症状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治疗。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大拇指皮肤上出现一小块白色
大拇指皮肤上出现一小块白色,可能与皮肤癣菌病、花斑糠疹、白癜风等原因有关,可以根据不同原因进行相应处理。1、皮肤癣菌病通常是受到真菌感染所引起的皮肤病,期间会导致皮肤颜色改变,呈现白色、黄色、红色等,同时还会伴随瘙痒、鳞屑等。可以遵医嘱使用硝酸咪康唑乳膏、酮康唑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期间要做好皮肤的护理工作,避免抓挠,以免继发感染。2、花斑糠疹主要是由马拉色菌侵犯皮肤角质层引起的皮肤病,会导致皮肤出现点状斑疹、颜色发白,并且伴随瘙痒、鳞屑等。可以遵医嘱使用克霉唑乳膏、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等外用药物治疗。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个人卫生,避免与他人共用衣物、毛巾等。3、白癜风主要是黑色素细胞破坏导致皮肤出现白斑的一种疾病,早期症状不明显,但随病情逐渐发展,会导致皮肤颜色逐渐变浅,呈现白色,同时还会伴随瘙痒、疼痛等。患者可以遵医嘱使用吡美莫司乳膏、他克莫司软膏等药物治疗。在饮食上要以清淡为主,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性的食物,以免影响病情恢复。大拇指皮肤上出现一小块白色,还有可能与单纯糠疹有关,具体原因需要到医院进行检查,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日常方面,建议患者注意手部皮肤护理,避免长时间接触刺激性物体。
李鹏副主任医师
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 三甲
大拇指下面的肉按着酸疼
大拇指下面的肉按着酸疼,常见的原因主要是过度劳累、狭窄性腱鞘炎、腱鞘囊肿等引起的,疼痛严重时需要及时就医查明原因并根据具体原因进行治疗。 1、过度劳累 大拇指下面的肌肉是手的大鱼际肌,包括拇短展肌、拇短屈肌、拇对掌肌和拇收肌,它出现疼痛常常是考虑拇指的慢性劳损,或者急性损伤产生的筋膜炎、肌肉炎症。这种情况下,应该制动休息,尤其是拇指不要使劲活动。而对于较为疼痛的,可以局部进行按摩、热敷,还可以局部用药,涂抹双氯芬酸钠片乳剂。 2、狭窄性腱鞘炎 大拇指下面的肉按着酸疼考虑是由于长时间的机械摩擦导致腱鞘内组织增生、肥厚,腱鞘发生狭窄,引起局部疼痛、压痛和活动受限等主要疾病表现。治疗上以保守治疗为主,通过制动、服用塞来昔布、美洛昔康等非甾体类抗炎药进行减轻疼痛和炎症。 3、腱鞘囊肿 大拇指下面的肉按着酸疼还可能是腱鞘囊肿。腱鞘囊肿早期在包块长大压迫周围软组织时会出现酸胀感,并且在活动时尤为明显,有的还会出现疼痛。腱鞘囊肿一般是由于长期反复劳损导致肌腱或腱鞘过度摩擦引起的,多为良性病变,多数不需要治疗,定期复查即可。建议在平时要注意劳逸结合,注意适当休息。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脚气大拇指内侧长小水疱
脚气一般指足癣,足癣大拇指内侧长小水疱可能是由于不注意个人卫生、汗疱疹、湿疹、手足癣、掌跖脓疱病等原因所引起的,患者需要根据病因进行治疗。 1、不注意个人卫生 如果患者平时不注意个人卫生,长时间不更换鞋袜,或者是经常穿不透气的鞋袜,就可能会导致大拇指内侧长期处于潮湿的环境中,从而诱发足癣,出现上述症状。建议患者平时要注意个人卫生,保持脚部清洁干燥,同时还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复方酮康唑乳膏、盐酸特比萘芬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 2、汗疱疹 汗疱疹通常是由于精神因素、病灶感染等原因所引起,由于炎症刺激,患者会出现大拇指内侧长小水疱的情况,同时还伴有瘙痒、刺痛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水杨酸软膏、尿素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光疗的方式进行治疗。 3、湿疹 湿疹通常是由于接触过敏原、长期处于潮湿环境等原因所引起,由于炎症刺激,患者会出现上述症状,同时还伴有红斑、丘疹等现象。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糠酸莫米松乳膏、卤米松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紫外线照射的方式进行治疗。 4、手足癣 手足癣通常是由于皮肤癣菌感染所引起的皮肤病,主要是通过皮肤接触传播,如果患者大拇指内侧的皮肤接触到手足癣患者的皮损部位,可能会导致感染,从而出现上述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阿莫罗芬乳膏、萘替芬酮康唑乳膏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激光治疗、红外线治疗等方式进行治疗。 5、掌跖脓疱病 掌跖脓疱病的发病原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金属元素、感染因素、遗传因素等有关,患者的手掌、足底等部位会出现无菌性的脓疱,还会伴有皮肤瘙痒、多汗等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阿维A胶囊、环孢素软胶囊等药物进行治疗,也可以通过光化学疗法进行治疗。 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对症治疗。在日常生活中,患者应注意饮食健康,可以适当进食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的食物,如西红柿、鸡蛋等,有助于补充身体所需营养,提高自身免疫力。
王霞副主任医师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三甲
大拇指甲横纹多是癌症吗
大拇指甲横纹多并不是癌症,出现这种情况可能是正常现象,也可能是营养不良、甲癣、甲母痣、银屑病引起的,患者可以到医院就诊,明确病因后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1、正常现象随着年龄的增长,指甲的生长速度会减慢,可能会出现大拇指甲的横纹增多的情况,这是一种正常现象,一般不需要过分担心,也不需要特殊治疗。2、营养不良若患者平时饮食不规律,可能导致体内的营养元素缺乏,从而出现上述现象。建议在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饮食均衡,可以适当食用富含维生素、蛋白质等营养物质的食物,如西红柿、鸡蛋等。3、甲癣甲癣通常是指甲受到真菌感染引起的,可能会导致指甲出现增厚、变色、脱落等症状,也可伴随上述表现。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外用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环吡酮胺乳膏等药物。必要时,患者也可以通过拔甲术进行改善。4、甲母痣甲母痣属于长在指甲上的一种色素痣,通常与指甲受到外伤、真菌感染等因素有关,患者可能会出现甲板变形等症状,还有上述症状。建议在咨询医生后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如全甲单位切除术。5、银屑病银屑病是指皮肤红斑,上面覆盖有银白色的鳞屑,会导致指甲的正常生长受到影响,使大拇指甲上出现横纹、甲剥离等情况。患者可积极配合医生外用他扎罗汀凝胶、卡泊三醇软膏等药物。除此之外,患者应注意饮食清淡,可以多吃膳食纤维丰富的水果和蔬菜,如柚子、丝瓜、茄子等,保证睡眠,减少熬夜。同时,少吃辛辣刺激油腻的食物,如辣椒、炸鸡、烤鸭等。症状严重时建议及时就医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贾金靖副主任医师
广东省中医院 三甲
大拇指里面突然黑一块
大拇指里面突然黑一块多考虑是由于外伤、甲下淤血、甲母痣、甲癣、黑色素瘤等因素导致,需要根据病因采取治疗。 1、外伤 如果患者的大拇指受到外力的撞击,可能会导致局部的毛细血管破裂,从而出现淤血的情况,导致拇指变黑。通常情况下,不需要特殊治疗,患者可以通过热敷的方式,促进局部血液循环,改善症状。 2、甲下淤血 甲下淤血多是由于外伤、感染等因素导致,由于甲床下的毛细血管破裂,血液在甲下淤积,从而导致大拇指甲颜色变黑,通常还会伴有局部疼痛的症状。患者可以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红花油、莫匹罗星软膏等药物进行治疗,如果患者疼痛症状比较严重,还可以遵医嘱服用布洛芬缓释胶囊、对乙酰氨基酚片等药物进行治疗。 3、甲母痣 甲母痣属于长在指甲上的色素痣,通常与指甲受到外伤、真菌感染等因素有关,由于指甲下的毛细血管破裂,血液在甲下淤积,从而导致大拇指甲颜色变黑,通常还会伴有指甲上出现竖纹的情况。对于良性的甲母痣,通常不需要特殊治疗,如果甲母痣出现恶变的情况,患者可以通过手术切除的方式进行治疗。 4、甲癣 甲癣通常是由于皮肤癣菌感染引起的甲病变,一般会表现为指甲颜色变暗,并伴有增厚、变脆、变空等症状,部分患者还会出现指甲盖有黑线的情况。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盐酸阿莫罗芬搽剂、环吡酮胺乳膏等涂抹患处进行治疗。必要时,患者还可以遵医嘱口服伊曲康唑胶囊、氟康唑胶囊等药物进行抗真菌治疗。 5、黑色素瘤 黑色素瘤通常是由于过度紫外线照射、色素沉着等因素导致黑色素细胞恶变的情况。临床上一般会表现为大拇指甲出现黑色斑块的情况,同时还可能伴有疼痛、溃疡等症状。建议患者通过手术的方式进行治疗。同时,患者还可以遵医嘱通过化疗、免疫治疗等方式进行联合治疗。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对患处的护理,每天用温水进行清洗,保持干燥、整洁,避免病情加重。如果伴随出现上述不适症状,建议患者及时就医,明确具体病因后进行相关治疗,以免延误病情。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