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9健康

准妈妈孕期出现5种子宫问题 需要谨慎对待

  子宫是女性孕育生命的重要场所,是宝宝出生之前的摇篮。可是很多的准妈妈在怀孕期间,子宫出了问题,这时候该怎么办呢?会不会影响宝宝的健康成长,会不会对正常分娩造成不好的影响,这个过程,该怎么去护理才好?

  问题1:子宫长肌瘤

  解疑:30岁以上的女性中,30%~50%的人有患子宫肌瘤的可能,通常情况下,孕期由此出现的问题视肌瘤大小及其生长位置而有所不同。

  专家建议:在怀孕初期,如果检查出肌瘤的大小在5厘米以上,就要提防有发生流产早产的危险。此,如果肌瘤长在胎盘附近,就要密切注意观察胎盘的机能是否正常。分娩时是采用自然分娩还是剖宫产,要在怀孕37周以后通过观察子宫肌瘤的位置和大小来决定。如果子宫肌瘤长在子宫颈部位就会对分娩造成影响,此时,应采取剖宫产手术,才能使孩子顺利降生。

  此外,长有肌瘤的子宫很可能在分娩时由于不能很好收缩而发生出血状况。大部分子宫肌瘤产后都会自动变小,所以,没必要立即进行手术摘除,但须作定期随访。

  问题2:子宫颈管里出现息肉

  解疑:子宫颈管息肉是在子宫颈部出现的泡状柔软物质,通常只有通过妇科检查才能发现。虽然不会对怀孕造成太大问题,但是容易引起局部感染。

  专家建议:做科检查后或是夫妻性事后,要留意是否有出血症状。如果息肉部分出现出血破损,可能会导致病菌进入而引起感染。如果息肉很小,一般不会对胎造成影响,也不会影响正常分娩。但是,由于子宫颈管息肉是一种炎症,产后仍需积极治疗,子宫颈息肉也很容易复发,所以,应定期进行检查。

  问题3:子宫颈机能不全

  解疑:这种疾病最大的危险在于,在毫无症状的情况下,子宫口张开,导致流产或早产。所以,要切记按时接受产前检查。

  专家建议:如果经B超诊断,子宫颈变短,子宫口张开,应该立即进行手术把子宫口扎紧。这是一个对胎儿没有任何影响的简单手术,一般需要住院治疗。术后要预防感染,可以用抗菌素冲剂清洗阴道。怀孕37周以后,可以将结扎线拆除,就能进行正常分娩了。

  一般来说,子宫颈机能不全并不会影响产后身体恢复,但最好不要上避孕环,以防脱落。

  问题4:子宫畸形

  解疑:正常的子宫呈椭圆形,像一个倒置的梨。但是,也有子宫呈弓形或是侧被分为两半,这些都被称为子宫畸形,临床上一般不多见。

  专家建议:子宫畸形会使胎儿的成长空间变小,所以,尤其要注意早产或流产的发生。如果子宫在孕期能得到充分扩张,一般不会发生太大的问题。子宫畸形的准妈妈很容易出现胎位不正的情况,此时,可考虑选择剖宫产。如果胎儿正常,也可采用自然分娩方式。

  一般来说,只要顺利通过孕期和分娩期,子宫畸形对产后恢复没有影响。

  问题5:子宫颈早期癌变

  解疑:几乎所有的准妈妈都会在首次产前检查时进行子宫颈癌的检查。如果癌变发现得早,处理恰当,几乎所有患者都能治愈。如果在筛选时发现有子宫颈癌的倾向,医生通常会再次进行细胞检查和阴道镜检查,以确认子宫颈癌前期的上皮细胞癌变情况,之后需要保持一段时间的观察。

  专家建议:子宫颈癌不会随妊娠的进展而发展,也不会对胎儿造成影响。通常确诊子宫颈癌后,大多数情况下还要进行观察,严重的需进行手术切除。做了锥形切除术后,子宫颈管会变短一些,因此,要提防流产或早产的发生。术后不要做剧烈运动,宜卧床静养。

  另外需要提醒的是,不论是处于癌变前期或是子宫颈癌初期,产后1个月需要进行复查,再次确认病情发展,以调整治疗措施。

(责任编辑:文慧)

2012-02-11 04:46:00浏览83举报/反馈
本内容不能代替面诊,如有不适请尽快就医
展开全文
医生推荐
相关视频
相关图文
查看更多相关图文

相关科普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蛇胆疮神经痛怎么治疗
蛇胆疮神经痛即带状疱疹后神经痛,可通过药物治疗、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与红外线照射治疗、针灸治疗等方法进行治疗。建议患者应及时到正规医院皮肤科或疼痛科就诊,进行详细检查,评估神经痛的程度及原因。1、药物治疗:药物治疗是缓解神经痛的关键。常用药物有加巴喷丁,能调节神经细胞的兴奋性,阻断疼痛信号的传导,从而减轻神经痛症状。对于疼痛较为严重的患者,可使用阿片类药物,如曲马多,但此类药物有成瘾性等副作用,需严格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此外,还可应用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甲钴胺,促进受损神经的修复,减轻神经痛。但注意,药物均需遵医嘱使用。2、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与红外线照射治疗:经皮电刺激神经疗法通过电极片将特定频率的电流导入疼痛部位皮肤,刺激神经末梢,干扰疼痛信号的传递,达到止痛目的。红外线照射治疗能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快炎症吸收,缓解疼痛。二者需在专业人员指导下进行。3、针灸治疗:选取与疼痛部位相关的经络穴位,如夹脊穴、阿是穴等,通过针刺穴位,调节人体经络气血的运行,起到疏通经络、止痛的作用。但中医治疗疗程相对较长,常作为辅助手段与其他治疗方法联合应用,且需由专业人士操作。建议出现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人群,保持疼痛部位皮肤清洁,避免搔抓和摩擦,防止皮肤破损引发感染,加重疼痛及病情。。定期复诊,观察神经痛缓解情况,若疼痛加重或出现新症状,如皮肤红肿、破溃等,应立即复诊。
刘芳副主任医师
东部战区总医院 三甲
疱疹神经痛一般多久好
疱疹神经痛的恢复时间差异较大,短则3~4周,长则3~6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其恢复时间受疱疹类型、病情严重程度、患者年龄及身体状况等因素影响。如果出现疱疹神经痛,应及时就医,一般需进行体格检查、皮肤组织病理学检查等,以明确诊断及病情。对于病情较轻的带状疱疹引起的神经痛,若能在发病早期及时治疗,数周时间疼痛可能逐渐缓解。部分年轻且身体素质较好的患者,在疱疹出现初期就接受规范治疗,身体恢复相对较快,疼痛可能在3~4周明显减轻。然而,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疱疹面积较大的患者,神经痛持续时间会延长,可能需要数月时间。比如,老年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恢复能力较弱,疱疹神经痛可能持续3~6个月,甚至更久。除疱疹类型和病情严重程度外,患者年龄及身体状况对恢复时间影响显著。年龄越大,神经修复能力越弱,疱疹神经痛持续时间越长。同时,若患者本身存在基础疾病,如糖尿病、自身免疫性疾病等,会影响身体的免疫和修复功能,导致神经疼痛恢复缓慢。遵医嘱进行药物治疗是常用手段。加巴喷丁可抑制神经异常放电,缓解疼痛;普瑞巴林也有类似作用,能有效减轻神经痛症状。对于药物治疗效果不佳的顽固性神经痛,可考虑在医生的操作下进行神经阻滞术,能阻断疼痛信号传导,减轻患者痛苦。若患有疱疹神经痛,应严格遵医嘱治疗,按时服药,不要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日常要注意休息,保证充足睡眠,利于身体恢复。保持疼痛部位皮肤清洁,避免搔抓,防止皮肤破损继发感染。避免食用辛辣、刺激性食物,如火锅、炸串等,以防加重疼痛症状。若疼痛持续不缓解或加重,及时复诊,调整治疗方案。
孔朝红副主任医师
武汉大学人民医院 三甲
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用什么药
出现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的患者可选用加巴喷丁胶囊、氨酚曲马多片、甲钴胺片等药物进行治疗,建议在专业医生的诊断和指导下合理用药。1、加巴喷丁胶囊:该药物可特异性结合于中枢神经系统电压门控钙离子通道的α2-δ亚基,减少神经递质如谷氨酸、去甲肾上腺素的释放,阻断疼痛信号在脊髓和大脑中的传导,以此缓解带状疱疹导致的神经痛。部分患者服用后可能出现嗜睡、眩晕等症状,这是由于药物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抑制作用,通常随着用药时间的推移,身体会逐渐耐受,症状有所减轻。2、氨酚曲马多片:氨酚曲马多由对乙酰氨基酚和曲马多组成。对乙酰氨基酚通过抑制前列腺素的合成,提高痛阈,发挥解热、镇痛作用;曲马多则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与μ-阿片受体结合,抑制去甲肾上腺素和5-羟色胺的再摄取,双重机制协同,可有效止痛。此药对各种中至重度疼痛,包括带状疱疹后遗症神经痛有良好的止痛效果。然而,长期使用可能导致便秘,因为药物可能会减弱肠道蠕动。3、甲钴胺片:甲钴胺作为一种内源性的辅酶B12,参与一碳单位循环,能够促进神经髓鞘的合成,修复受损的神经纤维,恢复神经传导功能,从而辅助缓解带状疱疹遗留的神经痛。其在帮助修复受损神经的同时,还能改善患者的麻木症状。该药物不良反应较少,少数患者可能出现食欲不振、腹泻等胃肠道不适症状。用药期间,建议患者严格按照医生规定的剂量和疗程服用,不可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若正在服用其他药物,务必告知医生,避免药物相互作用。此外,定期复诊,以便医生根据病情调整治疗方案。
杜虹瑶主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 三甲
带状疱疹神经痛痛多久
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持续时间差异较大,急性期疼痛明显,1到3个月若免疫好,疼痛可减轻;免疫弱或损伤重,疼痛可能超过3个月甚至数年。此外,年龄大、治疗不及时或方法不当可能会延长疼痛时间。在带状疱疹急性期,也就是出疹后的1个月内,病毒对神经的损伤处于快速进展阶段,此时神经痛最为明显且难以忍受。随着时间推移,如果患者的免疫系统能较好地发挥作用,身体开始积极修复受损神经,从1个月往后到3个月这段时间,疼痛通常会呈现出逐渐减轻的趋势。但要是患者自身免疫功能较弱,或者病毒对神经造成的损伤范围广、程度深,疼痛就可能持续超过3个月,甚至延续数年。但多种因素会影响带状疱疹神经痛的时间区间。年龄因素至关重要,年龄越大,神经的修复能力越差,疼痛持续的时间往往就越长,例如60岁以上的患者发生带状疱疹后神经痛的几率显著高于年轻患者。此外,治疗时机和方法对疼痛时长影响巨大,早期及时且规范地进行治疗,能有效缩短疼痛时间;相反,若治疗不及时或者方法不当,疼痛就会迁延难愈。需要注意的是,由于带状疱疹神经痛可能持续较长时间,容易使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而这些负面情绪又会影响神经系统的功能,加重疼痛感受。因此,患者要学会调整心态,可通过听音乐、阅读、散步等方式放松心情,必要时可寻求心理医生的帮助,进行心理疏导和干预。
健康资讯热门资讯相关推荐
快速导航
频道
女性
减肥
育儿
保健
美容
妇科
饮食
中医
肿瘤
资讯
男性
诊疗
呼吸科
心血管
肝病科
更多
服务
问医生
就医助手
药品通
疾病百科
名医在线
简单生活
热门疾病
高血压
阴道炎
肩周炎
脂肪肝
小儿咳嗽
糖尿病
健康科普
科普基地